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正文
北京国资改革方案出炉 国家版本待敲定
发布时间:2014-08-07
来源:互联网
调整字号:

85日,北京召开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公布《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将被分为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等功能,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特殊功能类企业主要承担市委、市政府在不同阶段赋予的专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现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目标。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类企业包括战略支撑和一般竞争性企业,其中,战略支撑企业是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企业。

80%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到公共服务等领域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服务类和特殊功能类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应占到资本总量的60%以上,竞争类企业则以战略支撑企业为主。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国企会是国资绝对控股;竞争类的战略支撑企业为国资相对控股;一般竞争企业则是国资相对控股或参股。到2020年,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鼓励国有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加大国资对节能环保、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运行服务的投入力度。国资增量将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和环节退出。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指出,下一步北京国企需要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更多责任。截至目前,北京市监管的国有企业有66家,涉及多个行业。除了像北京公交集团、自来水集团、基础设施公司等从事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外,北京汽车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北京首都旅游集团、首钢集团、王府井百货集团分别从事汽车、房地产、旅游、钢铁和商业零售业务。预计改革启动后,原先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将面临较大的变化。

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既有竞争性的,也有公共服务性的,比如首创集团也有地铁和高速公路投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一些传统行业的国企可能需要引进新的资本。北京的国资改革中,关键是看最后怎么具体分类,企业本身是混合经营,分类不清楚容易造成混乱,会影响改革。

竞争类企业以战略支撑企业为主

北京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中,作为竞争类企业主体的战略支撑型企业,主要发展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的产业。

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指出,下一步优化国资配置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要实现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提高国资的集中度,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特大型城市禀赋要素特征,将国资配置到首都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服务于国家和首都战略目标。同时围绕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大力压缩管理层次,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加快培育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新优势。

张工说,到2020年,北京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当前就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市属企业与央企、跨国公司和外资、民企、各类社会基金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共同推动市属企业主业上市或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李锦认为,北京市国资改革首先要考虑北京的首都定位,且和京津冀一体化相结合。“北京应该充分利用央企的地理优势,发挥中关村科技园人才优势。”

呼唤国家层面改革方案出台

然而,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先亮相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国家层面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依旧没有踪影。唯一敲定并公开的是,日前展开的6家央企试点的“四项改革”。

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试点开展在前,方案推出在后,主旨在于,“通过此次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探索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包括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都还处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扫尾工作中。”。

据悉,未来面世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或将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以及信息公开透明化等层面为新一轮改革指路。

尤其是在国资改革层面,决策层力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尤其是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和投资运营公司可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外,其他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经营。

更为关键的是,各地将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动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和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开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内的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合规、规范运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之所以需谨防国有资产流失,上述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国资国企改革环境已明显改变,但造成国资流失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例如仍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的状况,比如不少县级政府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但由于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无法摸清资产底数,改革过程中发生国资流失的风险很大。

网站首页 >> 正文
北京国资改革方案出炉 国家版本待敲定
发布时间:2014-08-07
来源:互联网

85日,北京召开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公布《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将被分为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等功能,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特殊功能类企业主要承担市委、市政府在不同阶段赋予的专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现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目标。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类企业包括战略支撑和一般竞争性企业,其中,战略支撑企业是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企业。

80%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到公共服务等领域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服务类和特殊功能类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应占到资本总量的60%以上,竞争类企业则以战略支撑企业为主。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国企会是国资绝对控股;竞争类的战略支撑企业为国资相对控股;一般竞争企业则是国资相对控股或参股。到2020年,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鼓励国有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加大国资对节能环保、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运行服务的投入力度。国资增量将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和环节退出。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指出,下一步北京国企需要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更多责任。截至目前,北京市监管的国有企业有66家,涉及多个行业。除了像北京公交集团、自来水集团、基础设施公司等从事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外,北京汽车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北京首都旅游集团、首钢集团、王府井百货集团分别从事汽车、房地产、旅游、钢铁和商业零售业务。预计改革启动后,原先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将面临较大的变化。

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业务既有竞争性的,也有公共服务性的,比如首创集团也有地铁和高速公路投资。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一些传统行业的国企可能需要引进新的资本。北京的国资改革中,关键是看最后怎么具体分类,企业本身是混合经营,分类不清楚容易造成混乱,会影响改革。

竞争类企业以战略支撑企业为主

北京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中,作为竞争类企业主体的战略支撑型企业,主要发展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的产业。

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指出,下一步优化国资配置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要实现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提高国资的集中度,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特大型城市禀赋要素特征,将国资配置到首都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服务于国家和首都战略目标。同时围绕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大力压缩管理层次,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加快培育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新优势。

张工说,到2020年,北京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当前就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市属企业与央企、跨国公司和外资、民企、各类社会基金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共同推动市属企业主业上市或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李锦认为,北京市国资改革首先要考虑北京的首都定位,且和京津冀一体化相结合。“北京应该充分利用央企的地理优势,发挥中关村科技园人才优势。”

呼唤国家层面改革方案出台

然而,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先亮相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国家层面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依旧没有踪影。唯一敲定并公开的是,日前展开的6家央企试点的“四项改革”。

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试点开展在前,方案推出在后,主旨在于,“通过此次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要探索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目前,包括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都还处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扫尾工作中。”。

据悉,未来面世的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或将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以及信息公开透明化等层面为新一轮改革指路。

尤其是在国资改革层面,决策层力促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尤其是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除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和投资运营公司可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外,其他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经营。

更为关键的是,各地将加快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动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和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开包括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在内的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依法合规、规范运作,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之所以需谨防国有资产流失,上述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国资国企改革环境已明显改变,但造成国资流失的风险点依然存在。例如仍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的状况,比如不少县级政府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但由于缺乏专门的工作机构,无法摸清资产底数,改革过程中发生国资流失的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