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意见提出,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向导,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明确11个重点领域 提出15项工作任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曾说,各国经验表明,服务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中国农业要现代化,工业要信息化,新增就业只能靠服务业吸纳。传统上解决就业最多的第二产业制造业,近年来深陷产能过剩等泥潭,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大问题。所以,加快产业升级是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的就业问题,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需,只有改变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现状,才能充实服务业作为就业机会“蓄水池”的功能。
去年8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27个部门就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加快生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上月末,国务院正式印发该文件,中国政府网与8月6日全文发布。
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规划布局,放宽市场准入,完善行业标准,创造环境条件,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出三条发展导向,鼓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
同时,指导意见明确了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并提出了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指导意见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有效供给土地、健全价格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等六个方面,围绕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出了15项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了责任,确定了分工。
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指导意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举措,意义非常重大。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抓好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细化落实方案和进度时间表,并搞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将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发改委抓紧落实生产性服务业时间表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就指导意见召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
在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企业数量达到129.06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78.1%。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超过GDP和二产的增速,保持着增速三产最快,占比继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势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还表示,服务业的壮大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最鲜明的特征。但同时,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从国内来看,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亟需加快解决。
下一步,发改委将着力抓好《意见》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细化落实方案和进度时间表,并搞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制造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来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者将在供求关系决定下,日益成为薪酬较高的群体,这将带动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同时进步,例如,近年来“月嫂”等群体工资上升、乃至超过“白领”,就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上那种轻视服务业的陈旧思维也会逐渐淡化。服务业正在迎来春天,政府需要做的是保证畅通的市场准入和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不是拔苗助长,用尊重市场的方式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