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于长革:稳增长要合理地稳投资
发行时间:2019-08-15
网站编辑:于长革
来源:《国研财经观察双周刊》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长革在《国研财经观察双周刊》撰文认为,当前,消费、投资与出口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出口方面,外需存在明显不确定性;消费方面仍有一定的扩张潜力,但已进入平稳增长通道。下一阶段稳增长要合理地稳投资,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方向,适度加大引导投资力度。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都需要适度的投资。同时,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都需要一定的投资。从近期来看,我国投资增速在低位徘徊。投资增速过低,既不利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稳增长。因此,稳投资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应适度引导参与投资,特别是合理加大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但绝不能走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及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目标取向下,如何明确稳投资的资金来源?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一是坚决“堵牢后门”,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稳增长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下,巨额投资需求容易使地方融资平台继续成为违法违规举债高发的载体,不少违规通道业务、代理业务均来源于此,政府隐性债务大多隐身于这些平台之中,仍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因此,下一阶段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使其“去政府融资功能化”,成为独立市场主体。二是在防风险前提下认真落实好适度“开大前门”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规模,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加对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合理的地方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融资来源,新增债券发行要继续提速,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需要,缓解地方政府集中偿债压力;较大幅度提高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维持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稳健性,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撑。为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适度降低重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此外,应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提高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的财政保障能力。
于长革:稳增长要合理地稳投资
发行时间:2019-08-15
网站编辑:于长革
  
来源:《国研财经观察双周刊》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长革在《国研财经观察双周刊》撰文认为,当前,消费、投资与出口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出口方面,外需存在明显不确定性;消费方面仍有一定的扩张潜力,但已进入平稳增长通道。下一阶段稳增长要合理地稳投资,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方向,适度加大引导投资力度。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都需要适度的投资。同时,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都需要一定的投资。从近期来看,我国投资增速在低位徘徊。投资增速过低,既不利于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利于稳增长。因此,稳投资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应适度引导参与投资,特别是合理加大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但绝不能走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及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目标取向下,如何明确稳投资的资金来源?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一是坚决“堵牢后门”,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稳增长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下,巨额投资需求容易使地方融资平台继续成为违法违规举债高发的载体,不少违规通道业务、代理业务均来源于此,政府隐性债务大多隐身于这些平台之中,仍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点。因此,下一阶段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使其“去政府融资功能化”,成为独立市场主体。二是在防风险前提下认真落实好适度“开大前门”政策。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规模,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增加对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合理的地方融资渠道,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融资来源,新增债券发行要继续提速,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需要,缓解地方政府集中偿债压力;较大幅度提高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维持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稳健性,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撑。为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可以考虑适度降低重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此外,应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提高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的财政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