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作为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同其它新事物一样要有一个逐渐生长、逐渐成熟的过程.日前,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谈到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时认为应防止几种倾向:
一是要防止“一股就化”。有的同志一听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好,就不管本地实际,不顾条件如何,一哄而起,对企业统统来个“股份化”和“股份合作化”。有的甚至从上至下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硬性规定指标,强迫职工入股。其实,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企业的改制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宜股则股,宜并则并,宜联则联,宜租则租,宜包则包,宜卖则卖,决不能都吃“一副药”,都打“一种针”。就是适合推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也还有一个草重群众意愿,羊重群众选择的问题。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是对企业制度的变革,因而也就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就全部“化”起来.急于求成,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二是不要误认为“一股就灵”。由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推行,不少企业管理加强,竞争力提高,职工收入增加,一些负债累累、很不景气的企业也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开始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于是,少数人便产生了“一股就灵”的思想.这种想法是有失偏颇的。我们知道,摘好一个企业,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只不过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好的制度,莫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而并不等于企业就可以自然搞好.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好领导斑于,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样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能够摘好吗?所以,我们在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要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这样才能使企业走上快速、高效的发展之路。
三是要进免“一股就了”。有的同志错把股份制改革看成是目的,因而在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后就认为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必须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实行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国家进行股份制改革,是一项创新性的事业,是一种十分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和实验,在企业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后,其巩固、完善、提高的工作更为艰巨和复杂,甚至遇到曲折弯路。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辉摘自《中国合作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