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卖企业究竟卖什么
发行时间:1998-01-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人民政协报》日前刊登钟家智、张进发的文章说:去年夏季,我们去欧洲考察访问,在德国柏林经济技术交流与培训中心,该中心业务经理、工学博士权忠宪教授讲了一个资本家用一马克买下一个4万多人的大型企业的例子。

我们边听边议论:一马克只不过合人民币5元钱,不仅外国人能买得起,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买不起呢?博士听了议论,话锋一转说,一马克很多人都买得起,但你很难承担起使企业很快进入市场运转的法律责任。拍卖合同有两项硬规定:一是在1年至3年内要注入一定的资金,使企业启动运转;二是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劳动工作岗位,让工人就业。合同一旦签字生效,将要接受严格的法律监督。利用这种办法,德国有8年时间,已将原东德的126000个企业卖得只剩下6个。已卖的企业,先后都进入了市场运转,工人失业率大大下降,目前不到8%

从德国改造企业的决心和举措,联想到我国目前企业深入改制的实际,特别是拍卖企业的问题,我们谈点看法:

一、停产半停产企业是卖还是不卖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有不少国营、集体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设备闲置,人去厂空,杂草丛生。面对这种状态,主管者痛心,职工伤心。对于这种企业最好是卖出去,可主管者又怕国有资产流失,落个“败家子”的罪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骂别人是“败家子”更没道理。岂不知,一个企业停产,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本身就是在“败家”。德国宁愿用一马克象征性地卖掉一个企业,其目的是为了把企业搞活。而我们有的主管者,明明看到企业停产,却又怕这怕那,束手无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这就为停产、半停产企业出售、折卖,提供了“尚方宝剑”。

二、拍卖企业的价是高还是低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主管者也主张将一些不景气的企业公开拍卖,但底价却定得很高,欲购者望而却步。他们口头上在叫卖,而结果很难成交。实质上是卖无诚意。德国卖亏损企业,首先用资金把亏损补平,而后再用一马克将其卖掉,他要的是购买者的再投资,工人的再就业,国家增税源,而不是对现有企业争多讲少,他们算的是这个宏观大账。而我们有的主管者恰恰相反,明明知道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他却硬要卖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试问,这种不符合价值法则的买卖,何日才能做成呢?其结果还不是企业“抛荒”,工人无处上岗吗?究其原因,是这些主管者只算微观账,没算宏观账。

(兆摘)

卖企业究竟卖什么
发行时间:1998-01-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人民政协报》日前刊登钟家智、张进发的文章说:去年夏季,我们去欧洲考察访问,在德国柏林经济技术交流与培训中心,该中心业务经理、工学博士权忠宪教授讲了一个资本家用一马克买下一个4万多人的大型企业的例子。

我们边听边议论:一马克只不过合人民币5元钱,不仅外国人能买得起,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买不起呢?博士听了议论,话锋一转说,一马克很多人都买得起,但你很难承担起使企业很快进入市场运转的法律责任。拍卖合同有两项硬规定:一是在1年至3年内要注入一定的资金,使企业启动运转;二是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劳动工作岗位,让工人就业。合同一旦签字生效,将要接受严格的法律监督。利用这种办法,德国有8年时间,已将原东德的126000个企业卖得只剩下6个。已卖的企业,先后都进入了市场运转,工人失业率大大下降,目前不到8%

从德国改造企业的决心和举措,联想到我国目前企业深入改制的实际,特别是拍卖企业的问题,我们谈点看法:

一、停产半停产企业是卖还是不卖好?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有不少国营、集体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设备闲置,人去厂空,杂草丛生。面对这种状态,主管者痛心,职工伤心。对于这种企业最好是卖出去,可主管者又怕国有资产流失,落个“败家子”的罪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骂别人是“败家子”更没道理。岂不知,一个企业停产,就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本身就是在“败家”。德国宁愿用一马克象征性地卖掉一个企业,其目的是为了把企业搞活。而我们有的主管者,明明看到企业停产,却又怕这怕那,束手无策。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这就为停产、半停产企业出售、折卖,提供了“尚方宝剑”。

二、拍卖企业的价是高还是低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的主管者也主张将一些不景气的企业公开拍卖,但底价却定得很高,欲购者望而却步。他们口头上在叫卖,而结果很难成交。实质上是卖无诚意。德国卖亏损企业,首先用资金把亏损补平,而后再用一马克将其卖掉,他要的是购买者的再投资,工人的再就业,国家增税源,而不是对现有企业争多讲少,他们算的是这个宏观大账。而我们有的主管者恰恰相反,明明知道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他却硬要卖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市场经济是价值经济,试问,这种不符合价值法则的买卖,何日才能做成呢?其结果还不是企业“抛荒”,工人无处上岗吗?究其原因,是这些主管者只算微观账,没算宏观账。

(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