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珏日前指出:“职工成为改革的利益主体,国有企业改革才能真正获得突破,国企三年走出困境才有希望。”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点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为此,必须实行“三一制”,把现有的国有资产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企业职工劳动创造的,一部分是国家投资创造的,还有一部分是全社会主要是农民创造的。这三部分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现在庞大的国有资产。他议为,应将现有的国有企业资产的1/3量化给职工个人。他认为,长期以来,国企职工拿的是低工资,为的是完成国家的高积累。现在将职工自己创造的1/3资产分给职工,这是补偿职工的长期劳动所得。这部分可以叫“补偿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职工实行优惠股,职工在得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将自己的一部分消费基金转为投资基金——购买企业股票。这些总体算来约占企业总资产的35%。通过这种转换,企业职工最终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改革利益主体的重塑工作才算完成。剩余的65%的国有资产就可以转让给社会或集体。这样,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才能出现,国有企业“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王珏强调,把企业职工塑造成改革利益主体,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劳动者是主体,劳动者没有财产不可能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李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