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城镇合作经济信息 >> 正文
法人治理结构失灵在于前提缺陷
发行时间:2001-05-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法人治理结构失灵在于前提缺陷

    国家行政学院韩康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许多早已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制企业,其运行机制和运转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尝试,在两个基本的预设前提上存有缺陷。第一个前提是所有者或股东的资产委托行为,必须出自完全市场效率动机和完全市场效率偏好,也就是说,所有者委托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财产增值。但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国有股东的资产委托行为,却并非出自完全的市场效率动机和完全的市场效率偏好,其中的部门机构和地方政府往往还有为占有控制权而力求资产稳定控制和扩大控制的动机与偏好。第二个前提是,作为资产受托者董事和董事机构的决策行为,必须全心全意对投资者和所有者的资产利益负责,一切为了保证所有者财产最大限度的增值,并且必须随时用资产运营的绩效来证实自己对资产委托者的诚信和责任。这一点对国有资产的受托者来说也很难做到。因为他们必须满足其所有者和股东在资产赢利和控制权两方面的要求,在许多时候,要争取政府人事部门、党的组织部门和政府行政长官方面的“信任票”。假如上述两个基本预设前提得不到充分满足,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就不奇怪了。
法人治理结构失灵在于前提缺陷
发行时间:2001-05-3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法人治理结构失灵在于前提缺陷

    国家行政学院韩康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我国许多早已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制企业,其运行机制和运转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尝试,在两个基本的预设前提上存有缺陷。第一个前提是所有者或股东的资产委托行为,必须出自完全市场效率动机和完全市场效率偏好,也就是说,所有者委托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财产增值。但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国有股东的资产委托行为,却并非出自完全的市场效率动机和完全的市场效率偏好,其中的部门机构和地方政府往往还有为占有控制权而力求资产稳定控制和扩大控制的动机与偏好。第二个前提是,作为资产受托者董事和董事机构的决策行为,必须全心全意对投资者和所有者的资产利益负责,一切为了保证所有者财产最大限度的增值,并且必须随时用资产运营的绩效来证实自己对资产委托者的诚信和责任。这一点对国有资产的受托者来说也很难做到。因为他们必须满足其所有者和股东在资产赢利和控制权两方面的要求,在许多时候,要争取政府人事部门、党的组织部门和政府行政长官方面的“信任票”。假如上述两个基本预设前提得不到充分满足,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