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开展农民合作社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韩国农协是由韩国依据《农业协同组合法》于1961年设立的综合性组织。其组织结构主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农协中央会,由政府按照法律而定;下层为设在乡镇的基层农协,包括市、郡(县)、里、洞(村、镇)各级农协。教育培训是韩国农协事业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合作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农协教育培训的体系。随着农协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协大学、农协中央教育院和农村生活指导研修院为骨干,以各地教育院、新农民技术大学和农业经营技术支援团为分支的系统体系。农协已成为韩国农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除政府和学校外大部分的农民教育任务。
农协教育机构的“协同分工”。农协大学主要培养农协工作人员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农协教育院主要培养各级农协领导者,任务是对农协中央会所属职员的能力素质进行定期培训。除中央教育院之外,还设立了6个教育院,分别从事农产品流通、农业技术、职员业务、新环境农业等专门培训;农协指导者教育院则主要培训农民,培训费用90%以上由农协支付。
农协教育课程的“灵活多样”。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培训对象,开办了文化、技术、职业素质等多种类型的教育课程,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农协大学设置有农协会员班、农业科技班、农产品营销班、女子大学班等。教学内容涉及组织管理、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农具修理、金融信贷、家政知识等。
与韩国农协相比,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形式、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但同样需要新型农民与经营管理人才为其提供支持。政府可以选择适宜的单位进行挂牌,由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如合作社成员的技术培训可依托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服务站、科研院所等单位实施。在培训时间方面,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在教育方法方面,突出实际操作与应用,如采取学员互动、田间教学等形式。教育培训的对象向下延伸,内容向技术操作延伸,逐步探索依靠合作社自身与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