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女子平民教育与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发行时间:2005-12-20
网站编辑:王翠玉
来源:研究所

女子平民教育与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院长  王翠玉

(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毫不留情地把人类撕裂成为两极:贫富差距,南北差距,东西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相反越拉越大,人类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鸿沟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中国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的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一定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面临中国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弱势群体:在城市,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引起大批职工下岗,其中女性占70%左右:在农村,因低效的农业生产,大批男性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走不出去的广大农村妇女,她们终日耕耘在收益不大的土地上,越来越贫困.出现农村妇女贫困化、边缘化。

鉴于上述这种现状,我们这所以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建院11年来,先后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扬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牛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通过学院创办者和她的伙伴们,十一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所积累的学院女子平民教育基金和千方百计争取国内外社会团体提供的资助款,以及近年来政府劳动部门的培训费补贴,从1994年6月到2005年6月,已为上海下岗女工和全国贫困地区的困难女性,先后进行了1.2万多人次的、20多种专业的、全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厂不少上海下岗女工再就业和贫困地区困难女性脱贫致富的问题:

第二件事: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我院自2001年春天起,先后组织了7个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手工编织姐妹合作社,开展了无需多大投资的家庭加工业,为我院的上海下岗女工学员、外来媳妇学员、上海农村离地女农民学员开辟了一条非正规就业的道路,走上了一条“努力干、一起子,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二)

回顾我院开展女子平民教育11年的历史,前六七年,我院主要通过传播知识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部分城乡穷困女性,走上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道路。近四五年,我院通过进一步自筹资金,独创了适合女性心灵手巧的特点,又便于开展家庭加工的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新型专业,使上海的一些下岗女工及郊县女农民学员,不出家门就开展起了编织毛衣(围巾)、穿珠珠包、做丝网花工艺晶以及服装定制等家庭加工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使她们有了一种自立、自强的美好感受,并陶冶了情操、平衡了心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散的、个体的劳作,毕竟势单力薄。尤其是处于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如果不把这种个人的努力,与学员群体的团队力量结合起来,就难以持久。虽然她们也可常常来求助于我们学院的帮助,我们学院也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她们拉来了一批又一批订单,落实了一个又一个加工单位,但也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2001年春,中国国际工合组织来沪与我院联合举办怎样组织合作社的培训,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有关领导莅临指导,使我院在女子平民教育发展的转折关头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拓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过怎样组织合作社的培训,使一大群经过我院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一系列新型专业培训的学员,她们在工合精神和合作社组织原则的指导下,自下而上集合和组织起来,并经过不断调整和组合,到2005年8月止,由我院学员自觉组织起来的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共有7个:横沙岛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宝山通一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五角场欣星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翔殷路四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光启路乐帮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泥城镇新泐村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石湖荡镇新中村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这些合作社的组成人员,少则四五入,多则近目人,虽然前进中困难不少,但大家均能风雨同舟,体现了一种“努力于、…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工合精神和团队力量。

第二,这些姐妹合作社成立后,通过集体的团队力量,努力拓宽市场渠道,多方争取加工订单,使合作社内每家每户的家庭加工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起来。如横沙岛巾帼编织合作社,从起初只有离海岛200公里之外的一处来料加工单位,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包括上海恒源样——中华老字号绒线店在内的几十家单位提供一批又一批加工任务。宝山通一编织合作社,从刚开始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编织、钩针等加工任务,后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到穿时尚珠子包,做丝网花工艺晶。并有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成了上海宝山地区小有名气的礼品基地。

第三,这些姐妹合作社,在多方面争取加工订单的同时,也在开始摸索如何以自己高雅的设计和作品,作为一种无需任何代价的无声广告,去主动出击,打开属于自己的市场。如翔殷路四姐妹合作社的4个学员(社员),她们就是通过自己设计创作的人见人爱的高雅作品,通过亲明好友的传播,赢得了来自海外的加工订单,得到了可观的报酬和经济收入,她们感叹地说:“打开国际市场,原来就这么简单!”

第四,经过姐妹合作社发展的风风雨雨,当初由广大社员民主推选出来的各个合作社的社长,实践证明她们都是好样的,都是真正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如五角场欣星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黄瑞芳,她是一双腿站立不起来的残疾人,为了带领大家一起走合作社的道路,她长年累月摇着轮椅到处奔走,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各种困难。即使在两个与她一起发起建立合作社的合作伙伴,因种种原因离她而去之后,她也没有泄气,而是重新组合合作社的领导核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并通过带领大家“高工价做,低工价也做”的艰难历程,使合作社社员得益,从原来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发展到现在人均月收入三四百元。横沙岛巾帼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周燕萍,因编织合作社成绩突出,一度成为横沙岛和宝山地区著名的先进标兵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但过程中,因人为的原因,使她一度失去了履行社长职责的权力。但她还是不言“放弃”,不言“败”,相反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继续保持与有关业务单位的密切联系,并以她家的房舍为基地,重新把岛内40余名姐妹集合起来,在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的旗帜下,开展每家每户加工业务。最近她在横沙乡妇联的直接领导下,准备抓住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把横沙岛建设成为上海森林岛的莫大机遇,拟邀请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第三次送教进岛,除继续加强对手工编织技术培训外,还想进一步对合作社的姐妹们,开展绿化工、园艺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岛上的农村妇女姐妹再多几个就业机会和渠道。

(三)

在我院探索实践女子平民教育与引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家庭女0工业有机结合的3年多时间里,使我们感触最深的.也是值得回味深思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理想;所谓一种责任.就是面对广大弱势妇女群体“就业难”“就业不稳定”的现状,在经过我院自行投资、独立设置的绒线编织等专业知识培训基础上,引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加工业,实际上是为她们多开辟一条非正规就业的道路,使她们在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有了工作后,工资少、收入低,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能有一种不出家门就可就业的非正规就业途径。虽然一开始收入不会很高,但却是一条不可缺少的增加经济收入的途径。横沙岛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周燕萍同志说得好:“我们横沙岛巾帼姐妹编织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社员虽然没有赚到成千上万的钱,但却解决了她们家庭日常开支和支付孩子每学期学杂费的实际问题。”社员黄丽荣也佐证了她的话,说:“我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哪怕一天只挣几元钱,也是我的劳动所得,我不用伸手向丈夫要钱了,我可以用自己的钱去支付孩子入学的费用了。”

所谓也是一种理想,就是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社会在转型,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劳动者,唯有组织起来,走一条“努力于、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就业道路,才能取得“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老板”的主人翁地位,抵御一切风险,主宰自己的命运。乐帮姐妹编织合作社的社员张平深有体会地说:“在外单位工作,是人家雇佣我劳动,我向人家拿工资,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在我们合作社,大家相聚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支撑,有种回到家的亲近感和人人平等的亲和力。我有事当然会过来,无事也想来走走,因为这里就像是我的家。”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就是这种“人人平等、个个富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70年前的路易·艾黎,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远离自己的祖国,飘洋过海跑到苦难深重的中国,通过组织工业合作社,把中国的劳动者联合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使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改善—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在指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家庭加丁业的过程中,常常学习运用河南省郑州市南街村的“外圆内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所谓“外圆”,就是在对外争取加工汀单或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一定要有市场经济意识,学会做生意,一点也马虎不得;所谓“内方”,就是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老板”,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其中包括经济上严格遵守按劳(件)取酬的原则,如有资金投入,也是为了合作社业务的启动和互助,不搞所谓投资分红。至于管理人员必要的管理费(如交通费、误餐费、误工费),允许从每个社员按劳(件)取酬的加工费中提取,但不得超过5%一10%;在政治上,严格实行社员自主自治自控,坚持实行社员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如翔殷路四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她们的行动轨迹就是:用集体智慧研制出最佳作品,通过她们中的亲朋好友,打进国际市场;有了订单后,她们又群策群力,用四人集资起来的共同资金,在上海买原材料,进行打样出样,制作工艺图纸;出差到外地购买物美价廉的批量原材料,为开展加工任务做好一切准备;以工艺图纸为标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最后共同清帐结算,除去原来她们四人共同提供的流动资金及一切化费,大家按劳(件)取酬,去年一年她们四人,各自取得了一笔非常丰厚的经济收入。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人员队伍可变性很大,合作社是一潭一直在流动的活水。因此一定要贯彻“社员人社自由,退社自由”的原则。同时还应允许合作社社员可以兼任其他工作岗位,以便她们多渠道地发展自己。主要出于来自如下两方面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有少数个别能力强、技术精、财力足的社员或负责人,一旦发觉集体经济合作社不能达到她原定的个人发财致富的目标时,她就会“一心二用”,另寻出路。如乐帮姐妹合作社原主要负责人,前年她带头发起组织合作社,自投资金7万元!但她后来发觉,合作社: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前进的,感到牵制太大,速度太慢,满足不了她快速发展的欲望,于是就用自己的投资与别人合伙开了一个服饰门市部,反过来要求合作社社员为她加工成品,等到她在门市部出售后再给予结算,利益反馈率多少由她说了算:在此情况下,另外2个合作社骨干只好与她分手了;

另方面,由于目前姐妹合作社还处于开创起步阶段,每个合作社的手工加工任务时有时无:在此情况下,许多技术精湛的合作社社员、合作社骨干,就时不时地被外商落户上海的一些高级绒线店(如意大利织锦罗眼饰有限公司、香港“名线”高级绒线店),用高薪临时聘用,月薪达到二三千元:虽然她们对合作社爱心有加,但在这些高级绒线店还在聘用她们的时候,只能投入部分精力。更何况这也是让我们学员展示才华,步人白领女性阶层的一个难得机会。其实,包括我们学院自己在内,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主要是随着我院独创的新专业——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专业的深入发展.要求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越来越多,造成我院原来从东华大学、工程技术大学高薪聘请的专家、教授已“供不庇求”、在此情况下,我院也不得不物色几个思想好、业务精,并有一定组织能力,还能帮助推动组织合作社运动发展的原我院老学员、现合作社骨干卞桂英、徐丽娟、张蓓、马金囡、陈香翠等人担任这些专业课的实习指导老师和有关专业班的班主任(陶行知称为小先生)。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她们的经济收入,又为我们学院解决了开展专业培训和推动姐妹合作社发展的教学骨干力量问题。今年新成立的南汇泥城新泐村姐妹合作社、松江石湖荡镇新中村姐妹合作社就是通过这样学员帮学员,滚雪球滚出来的。

第四,鉴于合作社是个集体经济性质的非正规就业的合作劳动组织,因此引导社员民主选举产生选择2口3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开拓市场、技术业务过关的优秀骨干任合作社正副社长,分别担任行政主管,技术把关,开发市场等方面工作,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从我院目前经过不断发展调整而坚持下来的7个姐妹合作社,如果说她们成功,就成功在她们都已有了这三方面的骨干力量,形成“三驾马车”齐驾并驱的领导核心,带领大家在集体经济的道路上奔驰。

第五,在合作社运动发展过程中,上级党政机关和妇联组织的重视、关心、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前述的7个姐妹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和坚持,是与有关区、街道、乡镇党政领导和妇联组织的重视、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但是“关心”不等于“管辖”,“支持”不等于“控制”,更不能从“政绩工程”出发,对民主的合作社任意摆布和塑造,使其逐渐失去不允剥夺的自主权和财务权,甚至发生在一刹那之间,就可以把一个为集体共同富裕而成立的合作社,由一个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企业所代替,让这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当地通行无阻地雇佣廉价劳动力。也有的合作社,因为已经变为有关部门第三产业,使原来已列入我院姐妹合作社行列的2个制衣合作社,逐步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成了不能自我作主的、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控制的第三产业部门。

要解决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要敦促有关党政领导,明白扶助弱势群体走共同富裕的合作社道路,是以路易·艾黎为代表的中外民主人土执着追求的社会公益事业,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和十六大确定的关心弱势群体的要求,切忌为“政绩”,而忘记自己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甚至把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方向置于脑后,做出不利于工人、农民和一切劳动者共同富裕的事:另方面就合作社内部来讲,一定要教育和引导社员立足于自主创业,学会当家作主。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专家、上海二轻党校姚铭尧副教授在向我院学员(社员)进言中说得好:“要立足自身创业,对外援要:依靠’、‘依托’,而不要‘依赖’、‘依附’。”

女子平民教育与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发行时间:2005-12-20
网站编辑:王翠玉
  
来源:研究所

女子平民教育与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院长  王翠玉

(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毫不留情地把人类撕裂成为两极:贫富差距,南北差距,东西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相反越拉越大,人类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鸿沟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中国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虽然中国的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一定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是面临中国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弱势群体:在城市,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引起大批职工下岗,其中女性占70%左右:在农村,因低效的农业生产,大批男性离乡背井外出打工.走不出去的广大农村妇女,她们终日耕耘在收益不大的土地上,越来越贫困.出现农村妇女贫困化、边缘化。

鉴于上述这种现状,我们这所以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建院11年来,先后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扬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牛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通过学院创办者和她的伙伴们,十一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所积累的学院女子平民教育基金和千方百计争取国内外社会团体提供的资助款,以及近年来政府劳动部门的培训费补贴,从1994年6月到2005年6月,已为上海下岗女工和全国贫困地区的困难女性,先后进行了1.2万多人次的、20多种专业的、全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厂不少上海下岗女工再就业和贫困地区困难女性脱贫致富的问题:

第二件事:在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我院自2001年春天起,先后组织了7个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手工编织姐妹合作社,开展了无需多大投资的家庭加工业,为我院的上海下岗女工学员、外来媳妇学员、上海农村离地女农民学员开辟了一条非正规就业的道路,走上了一条“努力干、一起子,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二)

回顾我院开展女子平民教育11年的历史,前六七年,我院主要通过传播知识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帮助部分城乡穷困女性,走上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道路。近四五年,我院通过进一步自筹资金,独创了适合女性心灵手巧的特点,又便于开展家庭加工的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新型专业,使上海的一些下岗女工及郊县女农民学员,不出家门就开展起了编织毛衣(围巾)、穿珠珠包、做丝网花工艺晶以及服装定制等家庭加工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使她们有了一种自立、自强的美好感受,并陶冶了情操、平衡了心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散的、个体的劳作,毕竟势单力薄。尤其是处于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如果不把这种个人的努力,与学员群体的团队力量结合起来,就难以持久。虽然她们也可常常来求助于我们学院的帮助,我们学院也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她们拉来了一批又一批订单,落实了一个又一个加工单位,但也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2001年春,中国国际工合组织来沪与我院联合举办怎样组织合作社的培训,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有关领导莅临指导,使我院在女子平民教育发展的转折关头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拓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取得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

第一,经过怎样组织合作社的培训,使一大群经过我院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一系列新型专业培训的学员,她们在工合精神和合作社组织原则的指导下,自下而上集合和组织起来,并经过不断调整和组合,到2005年8月止,由我院学员自觉组织起来的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共有7个:横沙岛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宝山通一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五角场欣星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翔殷路四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光启路乐帮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泥城镇新泐村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石湖荡镇新中村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

这些合作社的组成人员,少则四五入,多则近目人,虽然前进中困难不少,但大家均能风雨同舟,体现了一种“努力于、…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工合精神和团队力量。

第二,这些姐妹合作社成立后,通过集体的团队力量,努力拓宽市场渠道,多方争取加工订单,使合作社内每家每户的家庭加工都不同程度地开展起来。如横沙岛巾帼编织合作社,从起初只有离海岛200公里之外的一处来料加工单位,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包括上海恒源样——中华老字号绒线店在内的几十家单位提供一批又一批加工任务。宝山通一编织合作社,从刚开始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编织、钩针等加工任务,后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到穿时尚珠子包,做丝网花工艺晶。并有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成了上海宝山地区小有名气的礼品基地。

第三,这些姐妹合作社,在多方面争取加工订单的同时,也在开始摸索如何以自己高雅的设计和作品,作为一种无需任何代价的无声广告,去主动出击,打开属于自己的市场。如翔殷路四姐妹合作社的4个学员(社员),她们就是通过自己设计创作的人见人爱的高雅作品,通过亲明好友的传播,赢得了来自海外的加工订单,得到了可观的报酬和经济收入,她们感叹地说:“打开国际市场,原来就这么简单!”

第四,经过姐妹合作社发展的风风雨雨,当初由广大社员民主推选出来的各个合作社的社长,实践证明她们都是好样的,都是真正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如五角场欣星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黄瑞芳,她是一双腿站立不起来的残疾人,为了带领大家一起走合作社的道路,她长年累月摇着轮椅到处奔走,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克服的各种困难。即使在两个与她一起发起建立合作社的合作伙伴,因种种原因离她而去之后,她也没有泄气,而是重新组合合作社的领导核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并通过带领大家“高工价做,低工价也做”的艰难历程,使合作社社员得益,从原来人均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发展到现在人均月收入三四百元。横沙岛巾帼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周燕萍,因编织合作社成绩突出,一度成为横沙岛和宝山地区著名的先进标兵和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但过程中,因人为的原因,使她一度失去了履行社长职责的权力。但她还是不言“放弃”,不言“败”,相反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继续保持与有关业务单位的密切联系,并以她家的房舍为基地,重新把岛内40余名姐妹集合起来,在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的旗帜下,开展每家每户加工业务。最近她在横沙乡妇联的直接领导下,准备抓住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把横沙岛建设成为上海森林岛的莫大机遇,拟邀请上海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第三次送教进岛,除继续加强对手工编织技术培训外,还想进一步对合作社的姐妹们,开展绿化工、园艺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使岛上的农村妇女姐妹再多几个就业机会和渠道。

(三)

在我院探索实践女子平民教育与引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家庭女0工业有机结合的3年多时间里,使我们感触最深的.也是值得回味深思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理想;所谓一种责任.就是面对广大弱势妇女群体“就业难”“就业不稳定”的现状,在经过我院自行投资、独立设置的绒线编织等专业知识培训基础上,引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以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加工业,实际上是为她们多开辟一条非正规就业的道路,使她们在一时找不到工作或有了工作后,工资少、收入低,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能有一种不出家门就可就业的非正规就业途径。虽然一开始收入不会很高,但却是一条不可缺少的增加经济收入的途径。横沙岛巾帼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社长周燕萍同志说得好:“我们横沙岛巾帼姐妹编织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社员虽然没有赚到成千上万的钱,但却解决了她们家庭日常开支和支付孩子每学期学杂费的实际问题。”社员黄丽荣也佐证了她的话,说:“我们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哪怕一天只挣几元钱,也是我的劳动所得,我不用伸手向丈夫要钱了,我可以用自己的钱去支付孩子入学的费用了。”

所谓也是一种理想,就是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社会在转型,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劳动者,唯有组织起来,走一条“努力于、一起干、团结合作、共同富裕”的就业道路,才能取得“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老板”的主人翁地位,抵御一切风险,主宰自己的命运。乐帮姐妹编织合作社的社员张平深有体会地说:“在外单位工作,是人家雇佣我劳动,我向人家拿工资,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在我们合作社,大家相聚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支撑,有种回到家的亲近感和人人平等的亲和力。我有事当然会过来,无事也想来走走,因为这里就像是我的家。”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就是这种“人人平等、个个富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70年前的路易·艾黎,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远离自己的祖国,飘洋过海跑到苦难深重的中国,通过组织工业合作社,把中国的劳动者联合起来,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使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改善—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院在指导学员组织姐妹合作社、开展家庭加丁业的过程中,常常学习运用河南省郑州市南街村的“外圆内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所谓“外圆”,就是在对外争取加工汀单或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一定要有市场经济意识,学会做生意,一点也马虎不得;所谓“内方”,就是在合作社内部实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老板”,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其中包括经济上严格遵守按劳(件)取酬的原则,如有资金投入,也是为了合作社业务的启动和互助,不搞所谓投资分红。至于管理人员必要的管理费(如交通费、误餐费、误工费),允许从每个社员按劳(件)取酬的加工费中提取,但不得超过5%一10%;在政治上,严格实行社员自主自治自控,坚持实行社员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如翔殷路四姐妹手工编织合作社,她们的行动轨迹就是:用集体智慧研制出最佳作品,通过她们中的亲朋好友,打进国际市场;有了订单后,她们又群策群力,用四人集资起来的共同资金,在上海买原材料,进行打样出样,制作工艺图纸;出差到外地购买物美价廉的批量原材料,为开展加工任务做好一切准备;以工艺图纸为标准,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任务。最后共同清帐结算,除去原来她们四人共同提供的流动资金及一切化费,大家按劳(件)取酬,去年一年她们四人,各自取得了一笔非常丰厚的经济收入。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人员队伍可变性很大,合作社是一潭一直在流动的活水。因此一定要贯彻“社员人社自由,退社自由”的原则。同时还应允许合作社社员可以兼任其他工作岗位,以便她们多渠道地发展自己。主要出于来自如下两方面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有少数个别能力强、技术精、财力足的社员或负责人,一旦发觉集体经济合作社不能达到她原定的个人发财致富的目标时,她就会“一心二用”,另寻出路。如乐帮姐妹合作社原主要负责人,前年她带头发起组织合作社,自投资金7万元!但她后来发觉,合作社:是要带着大家一起前进的,感到牵制太大,速度太慢,满足不了她快速发展的欲望,于是就用自己的投资与别人合伙开了一个服饰门市部,反过来要求合作社社员为她加工成品,等到她在门市部出售后再给予结算,利益反馈率多少由她说了算:在此情况下,另外2个合作社骨干只好与她分手了;

另方面,由于目前姐妹合作社还处于开创起步阶段,每个合作社的手工加工任务时有时无:在此情况下,许多技术精湛的合作社社员、合作社骨干,就时不时地被外商落户上海的一些高级绒线店(如意大利织锦罗眼饰有限公司、香港“名线”高级绒线店),用高薪临时聘用,月薪达到二三千元:虽然她们对合作社爱心有加,但在这些高级绒线店还在聘用她们的时候,只能投入部分精力。更何况这也是让我们学员展示才华,步人白领女性阶层的一个难得机会。其实,包括我们学院自己在内,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主要是随着我院独创的新专业——绒线编织、抽纱布艺刺绣、丝网花艺术等专业的深入发展.要求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越来越多,造成我院原来从东华大学、工程技术大学高薪聘请的专家、教授已“供不庇求”、在此情况下,我院也不得不物色几个思想好、业务精,并有一定组织能力,还能帮助推动组织合作社运动发展的原我院老学员、现合作社骨干卞桂英、徐丽娟、张蓓、马金囡、陈香翠等人担任这些专业课的实习指导老师和有关专业班的班主任(陶行知称为小先生)。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她们的经济收入,又为我们学院解决了开展专业培训和推动姐妹合作社发展的教学骨干力量问题。今年新成立的南汇泥城新泐村姐妹合作社、松江石湖荡镇新中村姐妹合作社就是通过这样学员帮学员,滚雪球滚出来的。

第四,鉴于合作社是个集体经济性质的非正规就业的合作劳动组织,因此引导社员民主选举产生选择2口3个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开拓市场、技术业务过关的优秀骨干任合作社正副社长,分别担任行政主管,技术把关,开发市场等方面工作,是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从我院目前经过不断发展调整而坚持下来的7个姐妹合作社,如果说她们成功,就成功在她们都已有了这三方面的骨干力量,形成“三驾马车”齐驾并驱的领导核心,带领大家在集体经济的道路上奔驰。

第五,在合作社运动发展过程中,上级党政机关和妇联组织的重视、关心、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前述的7个姐妹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和坚持,是与有关区、街道、乡镇党政领导和妇联组织的重视、关心、支持分不开的。但是“关心”不等于“管辖”,“支持”不等于“控制”,更不能从“政绩工程”出发,对民主的合作社任意摆布和塑造,使其逐渐失去不允剥夺的自主权和财务权,甚至发生在一刹那之间,就可以把一个为集体共同富裕而成立的合作社,由一个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企业所代替,让这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在当地通行无阻地雇佣廉价劳动力。也有的合作社,因为已经变为有关部门第三产业,使原来已列入我院姐妹合作社行列的2个制衣合作社,逐步失去了原来的本色,成了不能自我作主的、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控制的第三产业部门。

要解决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要敦促有关党政领导,明白扶助弱势群体走共同富裕的合作社道路,是以路易·艾黎为代表的中外民主人土执着追求的社会公益事业,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和十六大确定的关心弱势群体的要求,切忌为“政绩”,而忘记自己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甚至把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方向置于脑后,做出不利于工人、农民和一切劳动者共同富裕的事:另方面就合作社内部来讲,一定要教育和引导社员立足于自主创业,学会当家作主。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专家、上海二轻党校姚铭尧副教授在向我院学员(社员)进言中说得好:“要立足自身创业,对外援要:依靠’、‘依托’,而不要‘依赖’、‘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