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积极推进中国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发行时间:2005-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积极推进中国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京举办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的综述

2m5年9月20日,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办,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中国合作经济网协办,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联社系统及新闻媒体百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总结和宣传集体经济改革实践的新发展,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研究和勾画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共同富裕的新规划。论坛分别由总社副主任杨志海、李玉娟主持,杨志海致开幕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参加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陈士能作“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创新,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题报告。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米少干,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副局长于吉,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国务院研究室教授郭振英,总社副主任、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范大政等12位同志在会上发言。现将大会发言和书面材料综述如下:

一、集体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功勋

与会者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国体和生产力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50多年来集体经济的功勋,具体表现为“两个作用.五大贡献”:

一是集体经济对建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城镇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实践证明,集体经济是建立和支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是集体经济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丁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经济在全国较早实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与社员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在城镇,集体经济原有的“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逐步得到恢复。集体经济采取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厂长负责制等形式增加企业活力。目前“二国营”的集体企业大部分进行了改制,股份合作、社区合作、员工持股公司凸现新的活力。集体企业中出现了青岛海尔、春兰、东宝药业、三鹿乳业等上市公司,出现了广州市穗宝床垫有限公司、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工联集团等职工控股公司制企业:(三)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集体经济为我国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包装装潢等新兴行业建立.产品进入现代家庭,打入了国际市场,为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出口创汇做出了新的贡献;(四)改革开放中,集体经济不仅为国家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还为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在讲话中,x\,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概括为“五大贡献”:对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贡献;扩大社会就业的贡献;促进和推动运用社会资金,转变融资方式方面的贡献;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方面的贡献;解决“三农”问题的贡献:他认为,我国集体经济是很有生命力的:当前要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马克思有关集体合作经济论述来指导和规范,要抓住体制、法制、机制三个关键问题,做到产权明晰,管理科学:

二、集体经济发展巩固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了公有制的控制力,创造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与会者认为,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在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中,至少发挥丁两大作用;其一,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国有经济调整结构过程中,国有经济将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骨干企业,对一些竞争性行业将逐步退出,它的阵地将会缩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但由于集体经济保持了一定规模,从而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二,集体经济创造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目前,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看,全国集体企业改革中出现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概括为六种:(1)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集体企业;(2)公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主体地位。

三、“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合作制与股份制,集体主义精神相融合的优势

与会者认为,党的十五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成功的实践.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是对改革中集体经济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概括。“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恢复了建国初合作经济原本的民本经济特点,改变了在“一大二公三纯”思想主导下,集体合作企业经营活动由政府决定,经营者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企业用工由政府安排的“二国营”模式。”两个联合”由劳动群众按照自愿的原则,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特点:一是在产权上由劳动者的投资为主体,实行“民有”,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二是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民营”,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三是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劳动者通过股东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行使股东权利及民主权利;四是在经济利益上实行“民享”,劳动者对企业的集体资产和经营成果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五是在经营风险上实行“民担”,劳动群众与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一样,以自己对企业的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把合作制与股份制融合一体,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是企业产权清晰化,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二是产权结构多元化,形成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嫁接;三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管理;四是企业机制市场化,增强了企业活力;五是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建立劳动和资本共享利益的分配制度;这种新型集体经济坚持劳动者控制权,保护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者共有权(共同共有),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式。

“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重视劳资联合,重视资本运作,使劳动群众成为驾驭市场竞争的强者、胜者。集体主义以工人阶级大公无私为基础,也是集体经济劳动者形成的价值观,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独特优势,在集体主义范围里劳动地位高于资本地位,义务大于权利,这会出现1+1>2的系统效果。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段话被人称为“亮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可分成三级:劳动的活力是最基础、最本质、最原始、最有天然自发性的活力:资本的活力是第二级活力:资本离开丁劳动,离开了市场经济条件就不会有活力,知识、技术、管理是第三级活力。它们与劳动结合,才能出现天然的活力。它们与资本结合,才能获取市场活力。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一种能够比劳动更灵活、更广泛地组织生产要素的力量和组织方式。让资本进发活力的奖励是剩余价值。让劳动进发活力的报酬是劳动力价值。如果某种资本由工人阶级领导,这种资本就可以均衡地处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如果某种资本不由工人阶级领导,劳资矛盾就有可能发展到对抗-所以劳动与资奉的联合,才是弱者走向强者的最佳途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劳动者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习运用资本,精于资本运作,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胜者;

四、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会者认为,近年来集体经济在外部环境比较困难情况下,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从农村到城镇都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典型,但政府部门责任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法规滞后,社会舆论无力,集体资产流失等已经严重阻碍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

1.各地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是.政府指导管理集体经济责任主体明确,联合经济组织凸现服务功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劳动者自己的企业:从农村来看,当前涌现的专业合作经济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巳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式: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村建立专业合作社有15.27万个!其中种植业6.09万个,占总数的39.9%;养殖业4.1万个,占26.9%;加工运输业1.8万个,占18.4%;其他2。17万个,占14.9%:此外,还出现将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作股,组建新的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和社区股份合作经济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从各地联社系统看,联社积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积极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吉林省组织和依靠省手工业联社、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这三支队伍,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取得实效。广东省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部分币县重新明确联社的定位,以联社为核心,将集体企业联合起来,再塑社会化的经营和服务体系: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以集体资产为纽带,推进全系统集体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在改制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自愿原则将职工改变原固定工身份获得的补偿金转为职工持有企业的股份,将部分劳动积累以股权形式配送给在职职工,组建职工持股会;将部分劳动积累以股权方式划拨给退管会,其收益专项用于改善寓退休职工的福利或帮困需要;增强了公司的活力:

上海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培训下岗女职工,组织她们创办合作社,颇有成效。11年来为1万多名上海下岗女工和内蒙、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进行了《服装裁剪与设计》、《家政服务》等20多种专业的、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学院引导学员自下而上,自愿结合,“手拉手、一起干”,先后成立7个女子合作社取得很好的成效,受到国际合作组织的充分肯定:

2.全国总社及各地联社在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从宏观看,集体企业改革在政府部门已成为“被入遗忘的角落”。具体表现在:一是法规滞后:近些年,我国出合了不少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法规,但是却没有出台一个全国性的指导集体企业改革的法规。二是责任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顺:日前我国没有一个统筹研究、指导、协调集体企业改革的部门。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仍习惯于用“二国营”的办法管理集体企业:三是政策不配套:无论是税收、融资、兼并破产,还是解除劳动关系,国家仍然没有出台任何旨在支持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从税收政策看,国有企业税前还贷、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费用列支办法都不允许集体企业使用:从融资政策看,受贷款额度的限制,银行历来贷款是“先国有、后集体”。随着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城镇集体企业更难取得贷款支持:从兼并破产政策看,企业破产时,国有企业依据的是《企业破产法(试行)》、集体企业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两者的政策差异很大,不利于改革深化:从企业改制政策看,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个部门颁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由于这一政策指向明确,因而连国有企业所办的集体企业都无法享受这一政策,其他集体企业更无从谈起,

从非经济因素看,集体企业陈旧管理模式和文化在较长时间仍然会制约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传统集体企业进行改革以后,仍然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从非经济因素分析:第一,由于这些改革一般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完成的,其自愿性不足,从而集体合作企业继续发展过程中,体现集体合作经济核心精神的“合作”意识不是太强,更没有树立起新集体经济的信念,以致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内在凝聚力也不可能太大。第二,传统集体经济以“二国营”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传统思维惯性,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经营力-式和丁作方式都有其延续性和根深蒂固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丢弃,总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改制后的新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行为。第三,改制后的新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像MCC创始人何塞·马利亚那样受大家拥戴的高级领导人物:加之现有股份合作制政策规定的股权结构,对经营者持股的限制,导致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经营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五、积极推进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与会者认为,我国将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新时期,这是新型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为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尽快出台全国性《深化城镇集体经济改革的指导意见》:

2.加快立法工作,以法律保障集体经济改革和多种形式发展;

3.大力宣传“两个联合”为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营造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4.政府要确定对集体经济管理和指导的责任主体,建立为新型集体经济服务的体系。国务院要明确综合改革管理部门,加强力量,指导集体经济深化改革。政府部门要发挥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好帮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及各类集体经济研究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对新型集体经济的指导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支持集体企业依照现行政策法规深化改革,把“谁投资谁所有”与“谁积累谁拥有”的原则结合起来,明晰企业产权。各地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量化”。把历年由劳动积累形成资产量化给集体企业职工个人。二是养老。针对“低工资低劳保低福利”的历史问题,采用“老人老办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三是预留。集体企业可以预留因改制分流实行内部退养人员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预留生活费标准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四是奖励。奖励实质上是对集体企业职工劳动贡献的认可,尤其是对经营管理者倍加的、复杂劳动的充分承认。五是要素分配;在集体企业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增利提成、技术折价人股等分配方法。六是出售。集体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时,用净资产进行支付和预留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可按规定向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或采取租赁、入股、转为债权等方式留在改制企业,但不得无偿量化到个人。

(姚康镛整理)

积极推进中国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发行时间:2005-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积极推进中国集体经济改革创新

----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在京举办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的综述

2m5年9月20日,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办,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中国合作经济网协办,2005’中国集体经济高层论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联社系统及新闻媒体百余人出席会议。与会者总结和宣传集体经济改革实践的新发展,理论创新的新成果,研究和勾画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共同富裕的新规划。论坛分别由总社副主任杨志海、李玉娟主持,杨志海致开幕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参加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陈士能作“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创新,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题报告。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米少干,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副局长于吉,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国务院研究室教授郭振英,总社副主任、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范大政等12位同志在会上发言。现将大会发言和书面材料综述如下:

一、集体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功勋

与会者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国体和生产力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50多年来集体经济的功勋,具体表现为“两个作用.五大贡献”:

一是集体经济对建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同时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城镇组织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实践证明,集体经济是建立和支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是集体经济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起丁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经济在全国较早实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与社员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在城镇,集体经济原有的“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逐步得到恢复。集体经济采取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厂长负责制等形式增加企业活力。目前“二国营”的集体企业大部分进行了改制,股份合作、社区合作、员工持股公司凸现新的活力。集体企业中出现了青岛海尔、春兰、东宝药业、三鹿乳业等上市公司,出现了广州市穗宝床垫有限公司、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工联集团等职工控股公司制企业:(三)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集体经济为我国塑料制品、家用电器、包装装潢等新兴行业建立.产品进入现代家庭,打入了国际市场,为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出口创汇做出了新的贡献;(四)改革开放中,集体经济不仅为国家承担了大量改革成本,还为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在讲话中,x\,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概括为“五大贡献”:对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贡献;扩大社会就业的贡献;促进和推动运用社会资金,转变融资方式方面的贡献;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方面的贡献;解决“三农”问题的贡献:他认为,我国集体经济是很有生命力的:当前要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马克思有关集体合作经济论述来指导和规范,要抓住体制、法制、机制三个关键问题,做到产权明晰,管理科学:

二、集体经济发展巩固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了公有制的控制力,创造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与会者认为,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在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中,至少发挥丁两大作用;其一,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国有经济调整结构过程中,国有经济将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骨干企业,对一些竞争性行业将逐步退出,它的阵地将会缩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但由于集体经济保持了一定规模,从而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二,集体经济创造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目前,从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看,全国集体企业改革中出现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概括为六种:(1)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集体企业;(2)公有经济仍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主体地位。

三、“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合作制与股份制,集体主义精神相融合的优势

与会者认为,党的十五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成功的实践.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是对改革中集体经济实践和理论的科学概括。“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恢复了建国初合作经济原本的民本经济特点,改变了在“一大二公三纯”思想主导下,集体合作企业经营活动由政府决定,经营者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企业用工由政府安排的“二国营”模式。”两个联合”由劳动群众按照自愿的原则,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特点:一是在产权上由劳动者的投资为主体,实行“民有”,体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二是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民营”,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三是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劳动者通过股东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行使股东权利及民主权利;四是在经济利益上实行“民享”,劳动者对企业的集体资产和经营成果享有所有权和收益权;五是在经营风险上实行“民担”,劳动群众与企业的其他投资者一样,以自己对企业的出资额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

”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把合作制与股份制融合一体,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是企业产权清晰化,使员工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二是产权结构多元化,形成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嫁接;三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管理;四是企业机制市场化,增强了企业活力;五是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建立劳动和资本共享利益的分配制度;这种新型集体经济坚持劳动者控制权,保护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和劳动者共有权(共同共有),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式。

“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重视劳资联合,重视资本运作,使劳动群众成为驾驭市场竞争的强者、胜者。集体主义以工人阶级大公无私为基础,也是集体经济劳动者形成的价值观,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独特优势,在集体主义范围里劳动地位高于资本地位,义务大于权利,这会出现1+1>2的系统效果。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段话被人称为“亮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可分成三级:劳动的活力是最基础、最本质、最原始、最有天然自发性的活力:资本的活力是第二级活力:资本离开丁劳动,离开了市场经济条件就不会有活力,知识、技术、管理是第三级活力。它们与劳动结合,才能出现天然的活力。它们与资本结合,才能获取市场活力。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是一种能够比劳动更灵活、更广泛地组织生产要素的力量和组织方式。让资本进发活力的奖励是剩余价值。让劳动进发活力的报酬是劳动力价值。如果某种资本由工人阶级领导,这种资本就可以均衡地处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如果某种资本不由工人阶级领导,劳资矛盾就有可能发展到对抗-所以劳动与资奉的联合,才是弱者走向强者的最佳途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劳动者要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要学习运用资本,精于资本运作,成为竞争中的强者、胜者;

四、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会者认为,近年来集体经济在外部环境比较困难情况下,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从农村到城镇都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典型,但政府部门责任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法规滞后,社会舆论无力,集体资产流失等已经严重阻碍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

1.各地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是.政府指导管理集体经济责任主体明确,联合经济组织凸现服务功能,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劳动者自己的企业:从农村来看,当前涌现的专业合作经济和社区股份合作制经济,巳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式: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村建立专业合作社有15.27万个!其中种植业6.09万个,占总数的39.9%;养殖业4.1万个,占26.9%;加工运输业1.8万个,占18.4%;其他2。17万个,占14.9%:此外,还出现将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作股,组建新的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合作经济和社区股份合作经济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从各地联社系统看,联社积极主动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积极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吉林省组织和依靠省手工业联社、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社这三支队伍,发展城乡集体经济,取得实效。广东省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部分币县重新明确联社的定位,以联社为核心,将集体企业联合起来,再塑社会化的经营和服务体系: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以集体资产为纽带,推进全系统集体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上海新工联(集团)有限公司在改制中,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自愿原则将职工改变原固定工身份获得的补偿金转为职工持有企业的股份,将部分劳动积累以股权形式配送给在职职工,组建职工持股会;将部分劳动积累以股权方式划拨给退管会,其收益专项用于改善寓退休职工的福利或帮困需要;增强了公司的活力:

上海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培训下岗女职工,组织她们创办合作社,颇有成效。11年来为1万多名上海下岗女工和内蒙、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进行了《服装裁剪与设计》、《家政服务》等20多种专业的、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学院引导学员自下而上,自愿结合,“手拉手、一起干”,先后成立7个女子合作社取得很好的成效,受到国际合作组织的充分肯定:

2.全国总社及各地联社在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从宏观看,集体企业改革在政府部门已成为“被入遗忘的角落”。具体表现在:一是法规滞后:近些年,我国出合了不少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法规,但是却没有出台一个全国性的指导集体企业改革的法规。二是责任主体缺位,管理体制不顺:日前我国没有一个统筹研究、指导、协调集体企业改革的部门。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仍习惯于用“二国营”的办法管理集体企业:三是政策不配套:无论是税收、融资、兼并破产,还是解除劳动关系,国家仍然没有出台任何旨在支持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从税收政策看,国有企业税前还贷、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费用列支办法都不允许集体企业使用:从融资政策看,受贷款额度的限制,银行历来贷款是“先国有、后集体”。随着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城镇集体企业更难取得贷款支持:从兼并破产政策看,企业破产时,国有企业依据的是《企业破产法(试行)》、集体企业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两者的政策差异很大,不利于改革深化:从企业改制政策看,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个部门颁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由于这一政策指向明确,因而连国有企业所办的集体企业都无法享受这一政策,其他集体企业更无从谈起,

从非经济因素看,集体企业陈旧管理模式和文化在较长时间仍然会制约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国不少传统集体企业进行改革以后,仍然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从非经济因素分析:第一,由于这些改革一般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性完成的,其自愿性不足,从而集体合作企业继续发展过程中,体现集体合作经济核心精神的“合作”意识不是太强,更没有树立起新集体经济的信念,以致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内在凝聚力也不可能太大。第二,传统集体经济以“二国营”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传统思维惯性,传统的管理理念,传统的经营力-式和丁作方式都有其延续性和根深蒂固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丢弃,总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改制后的新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行为。第三,改制后的新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像MCC创始人何塞·马利亚那样受大家拥戴的高级领导人物:加之现有股份合作制政策规定的股权结构,对经营者持股的限制,导致对经营者的激励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经营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五、积极推进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与会者认为,我国将进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新时期,这是新型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为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项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尽快出台全国性《深化城镇集体经济改革的指导意见》:

2.加快立法工作,以法律保障集体经济改革和多种形式发展;

3.大力宣传“两个联合”为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营造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4.政府要确定对集体经济管理和指导的责任主体,建立为新型集体经济服务的体系。国务院要明确综合改革管理部门,加强力量,指导集体经济深化改革。政府部门要发挥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好帮手”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及各类集体经济研究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对新型集体经济的指导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支持集体企业依照现行政策法规深化改革,把“谁投资谁所有”与“谁积累谁拥有”的原则结合起来,明晰企业产权。各地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量化”。把历年由劳动积累形成资产量化给集体企业职工个人。二是养老。针对“低工资低劳保低福利”的历史问题,采用“老人老办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三是预留。集体企业可以预留因改制分流实行内部退养人员的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预留生活费标准由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四是奖励。奖励实质上是对集体企业职工劳动贡献的认可,尤其是对经营管理者倍加的、复杂劳动的充分承认。五是要素分配;在集体企业实行项目成果奖、新产品增利提成、技术折价人股等分配方法。六是出售。集体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时,用净资产进行支付和预留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可按规定向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或采取租赁、入股、转为债权等方式留在改制企业,但不得无偿量化到个人。

(姚康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