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重视集体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2005-10-20
网站编辑:曾牧野 罗福群
来源:研究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重视集体经济发展

曾牧野  罗福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集体经济的问题,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

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的社会。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支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将作出重要的贡献。

集体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概括的五句话”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前两句说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后三句实际卜都涉及到分配公平的问题。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是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在农村表现得尤其明显,凡是集体经济搞得好的地方,村民必然普遍富裕,集体福利事业也办得比较好;反之,不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尽管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过去明显提高,但同一个村里的人可能是有的很富裕了。而有的则还很穷,甚至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在城镇的集体企业里,那些股份合作、职工持股企业的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形成一种共有关系,企业的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员工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集体共有资产,员工具有所有、占有、处置、收益的权利:这样就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前提.而分配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一切有损社会和谐的人际隔阂、紧张甚至冲突的因素,主要是源自于利益分配的公平失落;目前,人们反映最强烈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分配问题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贫富矛盾,消除两极分化,而且由于在集体经济内部,劳动者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对于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必然能起到重要作用;

其二,集体经济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我国有近13亿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复杂,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下降。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影响更直接,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更加突出。集体经济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次大发展的背景都是与解决就业问题相联系:集体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并且基本上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都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有利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而要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前提就应当努力营造党中央提出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局面。只有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一个健康人连就业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就成广空话,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就业,个人及其家庭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集体经济曾经在历史上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82年的5年间,我国城镇集体企业就一共安置了就业人员1237.9万人,占同期城镇安置就业人数的32.3%。直到目前,集体企业仍然是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

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集体企业自身的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品也相对老化。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其竞争力明显不如其他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的先天不足,产权不明晰,导致集体资产受到侵害和流失。有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用各种手段,或乘改革之机,对集体资产任意平调、挪用、侵占。与此同时,人们对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有些同志认为,集体经济不行了,集体经济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有的认为集体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由此得出结论,集体经济已走向“消亡”,应“退出”经济领域。这些问题和片面的认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体制性的问题一定要通过改革。发展集体经济,也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深化明晰产权的改革。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必须是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结合,这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也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大力发展城镇新型集体经济,包括国有、集体小企业改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兴办的集体企业、破产企业自救的集体企业以及各种新型的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等。总之,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力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重视集体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2005-10-20
网站编辑:曾牧野 罗福群
  
来源:研究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重视集体经济发展

曾牧野  罗福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作出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集体经济的问题,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

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的社会。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指出:支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将作出重要的贡献。

集体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所概括的五句话”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前两句说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后三句实际卜都涉及到分配公平的问题。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是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在农村表现得尤其明显,凡是集体经济搞得好的地方,村民必然普遍富裕,集体福利事业也办得比较好;反之,不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尽管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过去明显提高,但同一个村里的人可能是有的很富裕了。而有的则还很穷,甚至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在城镇的集体企业里,那些股份合作、职工持股企业的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形成一种共有关系,企业的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者,员工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对于集体共有资产,员工具有所有、占有、处置、收益的权利:这样就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前提.而分配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一切有损社会和谐的人际隔阂、紧张甚至冲突的因素,主要是源自于利益分配的公平失落;目前,人们反映最强烈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分配问题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贫富矛盾,消除两极分化,而且由于在集体经济内部,劳动者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对于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必然能起到重要作用;

其二,集体经济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再就业压力也相当突出、我国有近13亿人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复杂,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下降。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影响更直接,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更加突出。集体经济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每一次大发展的背景都是与解决就业问题相联系:集体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并且基本上都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都是增加就业岗位的有利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而要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前提就应当努力营造党中央提出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局面。只有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才有可能构建和谐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一个健康人连就业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就成广空话,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就业,个人及其家庭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集体经济曾经在历史上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82年的5年间,我国城镇集体企业就一共安置了就业人员1237.9万人,占同期城镇安置就业人数的32.3%。直到目前,集体企业仍然是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

但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集体企业自身的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品也相对老化。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其竞争力明显不如其他所有制经济。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的先天不足,产权不明晰,导致集体资产受到侵害和流失。有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利用各种手段,或乘改革之机,对集体资产任意平调、挪用、侵占。与此同时,人们对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有些同志认为,集体经济不行了,集体经济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有的认为集体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由此得出结论,集体经济已走向“消亡”,应“退出”经济领域。这些问题和片面的认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解决体制性的问题一定要通过改革。发展集体经济,也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深化明晰产权的改革。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必须是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的结合,这是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特征,也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大力发展城镇新型集体经济,包括国有、集体小企业改制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兴办的集体企业、破产企业自救的集体企业以及各种新型的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等。总之,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大力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