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创业增收的新载体
——奉贤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
王昌年
奉贤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已建立35家,计划今年再组建20家。最近,我们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作丁调查,看到合作社在短期内已初步显示出成效,成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载体.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以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专业合作社组建情况
奉贤区农村经过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先后涌现了“经纪人型”、“龙头企业型”、“行业协会型”、“联合社型”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2004年初,奉贤区在总结塘外珍禽联合社(1999年建立)经验的基础上,又组团赴江浙地区考察了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着手推进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当年5月,先后建立了奉城肉禽合作社等6家专业合作社,至2004年底,全区已建立行业协会7个,各类专业合作社35家,遍及7个镇及2个开发区,在35家专业合作社中.注册资本1770万元,人股社员2840户,人股股金425.78万元,年销售农产晶金额8.7亿元,带动农户近2万户:
合作社的组建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加生产基地,带动一批农户。这类合作社共12家,占34.28%。如奉贤海光虾业养殖合作社,以海光冷冻公司为龙头,联结75户社员.带动300户对虾养殖户,为公司提供产品,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社员的鲜虾,从事加工销售,形成了产、加、销的产业链。
二是种养大户+农户,一些有实力、有技术、有进料和销售渠道的种养大户带头,其他农民参与,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这类合作社有18家.占51.42%。如奉塘七彩山鸡养殖合作社,前身为1999年组建的塘外珍禽养殖联合社,原联合社主任唐建章,有多年养殖珍禽的经验,拥有一个40亩面积的养殖基地,与本市10多家大型禽类交易市场、食品厂、超市及全国12个省市近30个县市建立了供销关系。
三是农技推广机构+大户+农户;这种组建模式合作社有3家,占0.85%。如丰元粮食种植合作社,由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牵头,农产以1400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股。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保底分配、效益分配和给予劳动报酬。农技人员帮助合作社投人较高科技含量,以水稻制种和多茬种植来提高粮食生产合作社的效益,
四是营销企业+农户:这种组建模式有2家,占0,57%:青村镇的锦光黄桃种植合作社和庄行镇的奉叶蜜梨种植合作社,都分别由本镇的果晶经销公司牵头,指导生产,帮助销售,并带动广大农户:
二、组建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典型示范。经区人代会通过,去年和今年区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列为政府当年工作重点之一,多次召开示范及推进会议。区农委还建立了区农产品新经济组织联合会,具体负责农民合作社的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各镇和有关开发区都安排精兵强将对合作社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并有农业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担任联络员:为了取得办社试点经验,指导面上工作,区里以奉城肉禽合作社为典型,将合作社成立全过程的做法和相关文件,下发到各镇和准备建立合作社的单位,并组织他们到奉城肉禽合作社现场探讨组建事宜。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市农委有关文件,明确组建合作社的指导原则和有关政策,熟悉建社全过程。通过区镇干部引导,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联合等多种途径,积极稳妥地组建起农村专业性、综合性的多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明确办社条件,严把办社质量关。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发起人必须是能人,即有经验、有能力、有实力、有威信,愿意为大家办事的人,社员必须有办社要求,自愿人社。二是有共同的专业生产合作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每个合作社按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加以组建,不求大求全,合作的内容要求生产业务相同,便于统一服务。三是有规范的组织章程。四是有一定的资金、土地、技术、设备等经营要素:社员可人股可不入股,但必须与合作社建立契约关系,履行合作社的章程:目前,奉贤区建立的35家专业合作社,都已实行了工商登记,取得了法律地位;都实行了资本与劳动的联合,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都有合作社章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成为合作社正常运作的依据。
三、坚持办社的四条基本原则。即坚持“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原则,“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原则,“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其中“民办、民管、民受益”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本质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不同于协会,不同于企业。它是一个对内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对外开拓,努力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使其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市场化的重要载体。
四、边发展、边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必须边发展、边规范,在发展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抓规范就要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正确地加以引导,重点在内部管理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对目前已建立的合作社,奉贤重点抓了“三个规范”。一是财务制度的规范。合作社建立之初,使用的会计制度多种多样,有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有行业会计制度,有企业会计制度,五花八门,在管理上不规范,在内部监督上不健全。区农产品新经济组织联合会为此举办厂首期农民合作社会计培训班,明确统一使用国家财政部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35家合作社从今年1月份起,都要按“小企业会计制度”做新账,会计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要全部做到持证上岗,财务报表要按月上报,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监事会监督。二是办公场所的规范。合作社要有固定办公用房、通信电话,合作社组织情况、规章制度、服务内容等要上墙。三是决策程序的规范。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合作社章程办事.正确履行社员权利和义务,定期召开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工作例会,开展培训等活动。
三、专业合作社显示的成效
一、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合作社引导农民调整种养品种结构、指导农民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组织农民销售农副产品,普遍实行“五个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规范标准、统一用肥用药防疫,有的还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员要求实行统一销售产品。从而解除了社员后顾之忧,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奉塘七彩山鸡养殖合作社,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对外开拓了本市17个销售窗口和全国12个省市30个销售点,使该地区因“禽流感”袭击一度萧条的珍禽产业雄风重振:半年多时间养殖、销售七彩山鸡500余万羽,总产值8000多万元,养殖户净收入增长三分之一,80%社员净利超万元;现在,社员已从建社时的65户增加到112户;
二、促进农业实现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有了保障。奉贤全区订立了各类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2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有了实施载体,增强了自律能力。奉金生猪养殖合作社,建社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体社员学习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经讨论后向社会作出3项承诺:一是生产中“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卫生质量标准。为此制订了饲养技术规范,按规定使用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禁用瘦肉精、激素等违禁物品,不使用泔脚喂猪,并建立生产档案,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二是畜粪无害化处理,所属耀东牧场,投资200万元,建立雨污分流及粪污处理系统,实现畜粪零排放:三是推广三元杂交优质猪种,确保瘦肉率78%,肉质优良,着手创建“奉金牌”品牌猪肉,该社年产18万头肉猪,产品受到了社会欢迎。
三、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合作社建立起来后,普遍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请专家及示范户讲课、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及时把农业新技术、新农艺传送给农民,大大加快了农技推广的速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胡桥扶郎花卉合作社,以上海大地园艺种苗公司为龙头,与世界最大的扶郎花生产经销商荷兰Schreurs公司合作,作为该公司在华代理,制订了“非洲菊生产和包装技术规范”,带动社员种植原种的国际优新品种,实行技术标准、产品回收、加工包装、品牌销售“四个统一”,以优质产品建立国内外销售网络,每天有6至8万支鲜切花进入上海市场,每周向日本出口鲜切花10万支;
四、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了农村“三个集中”步伐。在种植业合作社中,奉贤有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和丰元粮食合作社实行土地入股,其中绿都合作社由2个村425户农民2066亩土地人股,设立7个作业区,土地由合作社统一发包给农民种植,实行规模经营。合作社对社员实行3次分配:一是对人股农民实施保底分配每亩一年400元;二是年终收益分配200元;三是农民在作业区内参加劳动,按劳动量享受工资报酬。
五、提高了生产效益,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为社员节约了农本;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木,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效益;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从而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民收入。奉金生猪养殖合作社使用的农资采取集团采购.饲料、兽药等享受一级批发价,仅饲料一项就为投资人股的社员一年降低成本80万元,全年平均每户社员可增收5000多元;海光虾业合作社以卜海海光冷冻公司为龙头,与社员签订产销订单,社员按健康养殖标准养殖对虾,公司在HACCP国际食品安全体系监控下加工系列虾产品,与市饮食行业协会挂钩,将虾类加工产品打人大宾馆、大酒店,去年实现销售3500万元,冷冻公司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3元收购社员的鲜虾,75户社员增加收入150万元,使社员共享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所带来的效益农民称赞合作社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