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继承和发展合作制理论
发行时间:2005-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继承和发展合作制理论

——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观点综述

由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主办、广东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协办的“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于2004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合作制,促进合作经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供销合作社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着眼于合作经济理论与制度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和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会议讨论比较集中的主要思想观点综述如下:

1.什么是合作制

本次论坛会上,对合作制的概念含义有三种新的观点和表述:  (1)认为合作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一种未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制度,合作社是合作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2)认为合作社的定义、价值、原则的总和,就是合作社制度,即合作制,  (3)认为合作制是合作社的根本制度:其内涵既包括体现合作社性质、宗旨、目的、价值、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制度,也包括合作社企业制度。

2.合作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

与会者提出,合作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优畦劣汰: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合作同样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有竞争制,就必有合作制.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轮子,是推动经济计会发展和进步的两大力量;

与会者认为,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变革的时代,往往会出现合作社发展的高潮。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世纪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目标的知识经济时代逐渐拉开了社会经济变革的帷幕,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趋势。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事实表明,国外农业合作社新高潮的兴起,是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的,特别是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引导农业和农民进入国际和国内市场,这就必然引发合作经济新浪潮的到来。因此发展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合作制只有置身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平台之上才有生命力。面对新的合作社实践,旧的合作社概念与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合作制理沦将成为空中楼阁,沙漠孤舟。

3.合作社的所有制

一种观点认为,合作制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并非特定的所有制形态,本身不存在公有还是私有的社会属性。持这种观点者中也有认为其经济属性属于公有与私有之间的中间位置。

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是合作所有制,这是真正的公有制现实存在形式之一:其根据: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将个人劳动转化为联合劳动,将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个人占有和使用转化为合作社社员共同占有和使用,从而具有社会共同占有和使用的性质-同时合作社的积累归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具有合作公有性质;合作听有制的特点是社员个人所有与社员共同所有相结合,共同所有占主导地位:

4.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比较

大家认为,这两种制度资源有许多共性,但在投资主体、产权制度、股东地位、组织原则、组织目的、治理机制、分配制度、社会效益、文化特色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刁;同特点:

合作制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联合,其组织的生产、分配及治理都以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合作社在劳动者、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结构中,强调以劳动者这一生产要素为核心。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资本联合,其组织的经营、治理和收益分配都以资本的意志和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股份公司在劳动者、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结构中,强调以资本这一要素为核心。

由此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股力量,股份制与合作制是经济平稳运行的两个轮子,竞争原理与合作原理是协调社会进步的两大因素,股份制经济与合作制经济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根支柱。

5.股份合作制是合作制的新发展和新形式

对于股份合作制,此次论坛的主流观点认为,它是合作制的新发展和新形式,其性质仍然是合作制,其论据在于:其一,合作制的实现方式应以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即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股份合作制恰恰是既有合作制特点又最能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组织形式。其二,股份合作制发展迅速,实际上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农民合作社的主流形式。其三,股份合作制符合国际合作社联盟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国际合作组织所认可的合作社会员出资,因而应视为合作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四,股份合作制企业几乎世界各国都有,一些国家均将其视为合作社;并且,其运作方式也与发达国家目前兴起的新一代合作社十分相似: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的区别主要是在股本结构勺分红方面,比合作制更加灵活一些、此次论坛对股份合作制认识的某些突破,将有可能对今后的合作制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6.合作制与商业化

大家认为,在当今巾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片先必须盈利;这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合作社只有商业化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才有利于合作制的巩固和发展。然而,商业化足就合作利:的企业对外经营而有的。盈利的行为不等于盈利的目的。近年来,西方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合作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化运转案例,如美国“新奇士”等:目前,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世界范围内合作社的商业化经营色彩越来越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合作社的内涵和性质发生了合理的演变。为此,在新的合作社定义中既强调社员联合所有,又强调民主控制(即社员通过民主程序对合作社实施控制)。其二,经营战略发生转变,出现了连锁化、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趋势-其三,企业经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治理结构公司化,管理体制科学化,资本结构和融资手段多样化;其四,合作社地位法律化。

 7.合作社与政府  不少同志指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必须受到法律和宏观调控的制约: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下,合作社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消除贫困、促进社会融合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

政府对合作社事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统一的合作社政策法规,对合作制企业的性质、股权设置、分配机制、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规范;二是制定扶持合作经济的政策体系,如对合作社实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和补贴,给予适当的税收、信贷优惠等;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合作经济管理部门,以协调合作社与各方面的关系。

8.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合作社运动

大家认为,弱势群体的存在足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当今世界,两极分化已成为日趋严重的普遍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1年11月国际劳工组织建立了”全球化社会问题世界委员会”,专门研究改变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以实现公平、人性的全球化,更广泛地分配全球化产生的利益。

一些学者对国外合作社以及国际合作社运动的新发展进行了追踪和探讨。他们认为,根据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定义和原则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基本反映了各国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情况:当前,世界‘范围的合作社运动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对于我国新时期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的有关政策设汁也能从中找到启示:当前是大力发展合作制的有利时机,中国应积极融人世界合作经济大潮!

继承和发展合作制理论
发行时间:2005-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继承和发展合作制理论

——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观点综述

由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主办、广东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协办的“第七次中国供销合作经济论坛”,于2004年11月19日至20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合作制,促进合作经济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供销合作社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着眼于合作经济理论与制度的创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和提出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会议讨论比较集中的主要思想观点综述如下:

1.什么是合作制

本次论坛会上,对合作制的概念含义有三种新的观点和表述:  (1)认为合作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一种未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制度,合作社是合作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2)认为合作社的定义、价值、原则的总和,就是合作社制度,即合作制,  (3)认为合作制是合作社的根本制度:其内涵既包括体现合作社性质、宗旨、目的、价值、原则的合作社组织制度,也包括合作社企业制度。

2.合作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条件

与会者提出,合作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优畦劣汰: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合作同样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有竞争制,就必有合作制.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轮子,是推动经济计会发展和进步的两大力量;

与会者认为,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变革的时代,往往会出现合作社发展的高潮。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世纪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的转变时期;进入21世纪,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目标的知识经济时代逐渐拉开了社会经济变革的帷幕,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趋势。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合作社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事实表明,国外农业合作社新高潮的兴起,是由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的,特别是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引导农业和农民进入国际和国内市场,这就必然引发合作经济新浪潮的到来。因此发展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今世界的主流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合作制只有置身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平台之上才有生命力。面对新的合作社实践,旧的合作社概念与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合作制理沦将成为空中楼阁,沙漠孤舟。

3.合作社的所有制

一种观点认为,合作制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织方式,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并非特定的所有制形态,本身不存在公有还是私有的社会属性。持这种观点者中也有认为其经济属性属于公有与私有之间的中间位置。

另一种观点认为,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是合作所有制,这是真正的公有制现实存在形式之一:其根据: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将个人劳动转化为联合劳动,将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个人占有和使用转化为合作社社员共同占有和使用,从而具有社会共同占有和使用的性质-同时合作社的积累归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具有合作公有性质;合作听有制的特点是社员个人所有与社员共同所有相结合,共同所有占主导地位:

4.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比较

大家认为,这两种制度资源有许多共性,但在投资主体、产权制度、股东地位、组织原则、组织目的、治理机制、分配制度、社会效益、文化特色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刁;同特点:

合作制的基本特征是劳动联合,其组织的生产、分配及治理都以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合作社在劳动者、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结构中,强调以劳动者这一生产要素为核心。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资本联合,其组织的经营、治理和收益分配都以资本的意志和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股份公司在劳动者、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结构中,强调以资本这一要素为核心。

由此推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股力量,股份制与合作制是经济平稳运行的两个轮子,竞争原理与合作原理是协调社会进步的两大因素,股份制经济与合作制经济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根支柱。

5.股份合作制是合作制的新发展和新形式

对于股份合作制,此次论坛的主流观点认为,它是合作制的新发展和新形式,其性质仍然是合作制,其论据在于:其一,合作制的实现方式应以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即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股份合作制恰恰是既有合作制特点又最能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组织形式。其二,股份合作制发展迅速,实际上正在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农民合作社的主流形式。其三,股份合作制符合国际合作社联盟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国际合作组织所认可的合作社会员出资,因而应视为合作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其四,股份合作制企业几乎世界各国都有,一些国家均将其视为合作社;并且,其运作方式也与发达国家目前兴起的新一代合作社十分相似: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的区别主要是在股本结构勺分红方面,比合作制更加灵活一些、此次论坛对股份合作制认识的某些突破,将有可能对今后的合作制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6.合作制与商业化

大家认为,在当今巾场经济条件下,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片先必须盈利;这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合作社只有商业化才可能获得较大的发展。才有利于合作制的巩固和发展。然而,商业化足就合作利:的企业对外经营而有的。盈利的行为不等于盈利的目的。近年来,西方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合作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市场化运转案例,如美国“新奇士”等:目前,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世界范围内合作社的商业化经营色彩越来越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合作社的内涵和性质发生了合理的演变。为此,在新的合作社定义中既强调社员联合所有,又强调民主控制(即社员通过民主程序对合作社实施控制)。其二,经营战略发生转变,出现了连锁化、国际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趋势-其三,企业经营上实行公司化运作: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治理结构公司化,管理体制科学化,资本结构和融资手段多样化;其四,合作社地位法律化。

 7.合作社与政府  不少同志指出,合作社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必须受到法律和宏观调控的制约:特别是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下,合作社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消除贫困、促进社会融合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

政府对合作社事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统一的合作社政策法规,对合作制企业的性质、股权设置、分配机制、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规范;二是制定扶持合作经济的政策体系,如对合作社实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和补贴,给予适当的税收、信贷优惠等;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合作经济管理部门,以协调合作社与各方面的关系。

8.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合作社运动

大家认为,弱势群体的存在足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当今世界,两极分化已成为日趋严重的普遍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01年11月国际劳工组织建立了”全球化社会问题世界委员会”,专门研究改变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以实现公平、人性的全球化,更广泛地分配全球化产生的利益。

一些学者对国外合作社以及国际合作社运动的新发展进行了追踪和探讨。他们认为,根据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定义和原则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基本反映了各国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情况:当前,世界‘范围的合作社运动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对于我国新时期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的有关政策设汁也能从中找到启示:当前是大力发展合作制的有利时机,中国应积极融人世界合作经济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