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MBO不应成为瓜分国资的盛宴
发行时间:2005-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MBO不应成为瓜分国资的盛宴

国资委、财政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MBO作为一种发端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企业治理模式之一,在欧美企业界一直不乏成功的案例,为何一“嫁接”到我国国企改革就“水土不服”呢?从事企业理论比较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谢富胜博士一语中的:“在当前的法制和信用环境下,在大型国企推MBO的条件还不具备,如果仓促推行,只会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盛宴。”

“管理层持股”成“管理层暴富”

在大连,一家名为白云旅游汽车出租公司的国有企业在改制为民企时,原公司法定代表人等15名管理层人员以404万元将公司买下,新注册的民营公司由公司原总经理和原党委书记共持有80%多的股份,原公司价值4000多万元的200多个出租车营运号牌,也以223万元的“超低价”转让给管理层人员。这是近年来国企MBO改革中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层“一夜暴富”的故事。

类似这家出租车公司的改制故事,各地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并不少见。上海财经大学程思富教授质疑,当“管理层持股”异化成“管理层暴富”时,这样的“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大多数普通工人之间形成了财富分配的“鸿沟”,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改制改得卖了厂,/—长书记当老板,自己卖子自己买就是工人下了岗”。如今上海一国企员工用这样的顺口溜回应记者的采访。上海紧缺人才服务中心总监朱伟雄进一步指出:“不规范的MBO正是从这里进一步拉大了未来收入分配鸿沟。”

国企MBO多玩“空手道”

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的下场,的确让人唏嘘;因假道信托机构在伊利集团间接进行MBO,郑俊怀终于永远离开了他一手拉扯起来的伊利,身陷囹圄。郑俊怀的MBO之路,只是众多国企MBO的一个缩影:有专家分析了国企MBO过程中常见的“三步走”招术,相对于伊利集团原高管层的间接MBO之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步是评估;利用有关联的评估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高值低估”;一家企业有2个亿资产,一个评估就完全可以将2亿元缩水到1.5亿元。

第二步是折扣,而且是一折再折。比如,先是所谓的“贡献折扣”,一些企业管理者以“长期在企业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由,要求在MBO中给予其“贡献折扣”,在实际交易时,又会索要“优惠价”。

第三步就是购买,这既是“空手道”手法最明显的——步,也是完成整个MBO最关键的一步。经过“低估高折”后的资产,在通过一番“空手道”手法,将国有资产完全转移到个人名下。“有两种手段可以让国有企业管理者白己一分钱不花,利用银行贷款将国有企业搞到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说。第一种是利用正在进行MBO中的目标企业,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第二种是用企业将来的利润作为抵押,并以今后的利润还贷,变成“赊账贷款”。剩下的过程就是把企业资产转走,用半年到1年的时间,变着法子让现在的企业经营不下去,那样对银行的债务也就可能逃掉,这就更加恶劣了。这种情况下,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员工,特别是40--50岁之间的员下,其出路可想而知-

关键在MBO的不规范操作

国资委、财政部此次痛下决心,决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一些中小型国企则可以进行“探索”。不过,也有来自经济学界的声音称,当前的突出问题,不在于搞MBO的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关踺在于MBO的不规范操作。

目前,各界普遍比较关注大型国有企业的MBO,但不少专家认为,中小型国企MBO的不规范程度也不容忽视。低估资产,随意优惠,暗箱操作,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下岗的情形在中小国企的MBO中屡见不鲜:程恩富教授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整体制度设计、“特别要注意在制度设计上,不能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动因,更不能让MBO成为让少数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朱伟雄说。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刘书云  王振宏)

MBO不应成为瓜分国资的盛宴
发行时间:2005-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MBO不应成为瓜分国资的盛宴

国资委、财政部日前正式公布了《国有企业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提出了规范性要求,MBO作为一种发端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企业治理模式之一,在欧美企业界一直不乏成功的案例,为何一“嫁接”到我国国企改革就“水土不服”呢?从事企业理论比较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谢富胜博士一语中的:“在当前的法制和信用环境下,在大型国企推MBO的条件还不具备,如果仓促推行,只会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盛宴。”

“管理层持股”成“管理层暴富”

在大连,一家名为白云旅游汽车出租公司的国有企业在改制为民企时,原公司法定代表人等15名管理层人员以404万元将公司买下,新注册的民营公司由公司原总经理和原党委书记共持有80%多的股份,原公司价值4000多万元的200多个出租车营运号牌,也以223万元的“超低价”转让给管理层人员。这是近年来国企MBO改革中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管理层“一夜暴富”的故事。

类似这家出租车公司的改制故事,各地的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并不少见。上海财经大学程思富教授质疑,当“管理层持股”异化成“管理层暴富”时,这样的“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大多数普通工人之间形成了财富分配的“鸿沟”,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改制改得卖了厂,/—长书记当老板,自己卖子自己买就是工人下了岗”。如今上海一国企员工用这样的顺口溜回应记者的采访。上海紧缺人才服务中心总监朱伟雄进一步指出:“不规范的MBO正是从这里进一步拉大了未来收入分配鸿沟。”

国企MBO多玩“空手道”

伊利集团原董事长郑俊怀的下场,的确让人唏嘘;因假道信托机构在伊利集团间接进行MBO,郑俊怀终于永远离开了他一手拉扯起来的伊利,身陷囹圄。郑俊怀的MBO之路,只是众多国企MBO的一个缩影:有专家分析了国企MBO过程中常见的“三步走”招术,相对于伊利集团原高管层的间接MBO之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步是评估;利用有关联的评估企业,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将国有企业的资产“高值低估”;一家企业有2个亿资产,一个评估就完全可以将2亿元缩水到1.5亿元。

第二步是折扣,而且是一折再折。比如,先是所谓的“贡献折扣”,一些企业管理者以“长期在企业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由,要求在MBO中给予其“贡献折扣”,在实际交易时,又会索要“优惠价”。

第三步就是购买,这既是“空手道”手法最明显的——步,也是完成整个MBO最关键的一步。经过“低估高折”后的资产,在通过一番“空手道”手法,将国有资产完全转移到个人名下。“有两种手段可以让国有企业管理者白己一分钱不花,利用银行贷款将国有企业搞到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恩富说。第一种是利用正在进行MBO中的目标企业,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第二种是用企业将来的利润作为抵押,并以今后的利润还贷,变成“赊账贷款”。剩下的过程就是把企业资产转走,用半年到1年的时间,变着法子让现在的企业经营不下去,那样对银行的债务也就可能逃掉,这就更加恶劣了。这种情况下,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员工,特别是40--50岁之间的员下,其出路可想而知-

关键在MBO的不规范操作

国资委、财政部此次痛下决心,决定大型国有企业产权不向管理层转让,一些中小型国企则可以进行“探索”。不过,也有来自经济学界的声音称,当前的突出问题,不在于搞MBO的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关踺在于MBO的不规范操作。

目前,各界普遍比较关注大型国有企业的MBO,但不少专家认为,中小型国企MBO的不规范程度也不容忽视。低估资产,随意优惠,暗箱操作,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下岗的情形在中小国企的MBO中屡见不鲜:程恩富教授建议,国有企业改革应着眼于整体制度设计、“特别要注意在制度设计上,不能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拉大收入差距的动因,更不能让MBO成为让少数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朱伟雄说。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刘书云  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