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联合”是新型集体经济最鲜明的特征
——05’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专家论坛综述
6月19日-30日,本会举力、了《05’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专家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市委党校教授黄文忠、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名山和王安康、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陶友之、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马艳和副教授叶正茂、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研究员傅尔基等专家学者,本会业务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处长郝德良和李嘉俐、上海市社团管理局处长顾春泉,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发展处处长沈瑞良到会作了重要发言: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陈兆忠和办公室副主任顾耀明、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宣传处长周林兴、上海市供销合作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叶国新、崇明县经委领导、工业投资公司总经理黄伟忠以及本会副会长姚康镛、顾问刘刚、副秘书长王凯安、赵宝林、骆德芸等25人出席。与会专家学者事先撰写了论文,在会上围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主题,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有创新的理论见解和具体建议: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孙仲彝、上海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韩红根因故未能出席会议,但也提交了论文。
以“两个联合”为特征的新型集
体经济应成为上海经济支柱之一
大家认为,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尤其是在改革实践中产生的“两个联合”为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应该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
沈瑞良强调,第一,集体经济贡献巨大,突出表现在就业上,在国家历次重大困难时期,集体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集体经济占10。6%,要充分肯定它的功绩:第二,要尊重历史,展望未来,国有、集体、个私、外资要“四个轮子”一起转,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四个支柱”。第三,把发展集体经济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两个联合”。他说,一是搞“两个联合”一定要开放,伯;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属性、特性,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三是按照新型集体经济的模式,进行企业内部结构、管理、体制的改革;
刘刚认为,传统集体经济从过去的辉煌到现在的萎缩,有诸多原因:一是舆论导向的问题,一段时期宣传集体经济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而是斯大林制造的,要否定:二是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宣传市场化、私有化,而公有制是效率低下的:三是老集体企业本身的缺陷,如产权不明晰、设备老化等。因而,当前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要坚持《宪法》的有关规定,创造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要把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与合作制原则结合起来,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社区合作、员工持股企业和国有、集体、个私、外资融合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骆穗芸在论文中提出,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其他经济成分发挥积极作用。公有制就是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国有经济。二是集体经济。三是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主要形式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由国家和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益,占控制地位的所有制决定混合所有制的性质,这有利于拓展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产比重分别为52%、28%和20%: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2%、38%利24.8%。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三者资产比重将变为37%、23%和40%,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7%、34.5%和30.8%: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仍为6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仍占69.2%,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带动了其他经济成分发挥作用,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潘名山说,我们反对的是新自由主义,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让弱势群体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他说,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巨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它是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简便、有效的途径之一。那种提出“集体经济消亡论”、主张“收掉集体资产归国有”,都是毫无道理的,是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是不可取的。
孙仲彝的论文从改革我国传统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阐明改革传统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已是刻不容缓:他以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为指导,阐述了新型集体经济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形式,提出了改革传统集体经济、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建议-
韩红根撰文认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的主要特点是‘四化”,即资产结构多元化、资产规模减量化、产权主体市场化、资源资产资本化:地指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是镇、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将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由农民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转变为农民按份共有的产权制度;通过改革,实现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
王安康撰写的“集体经济改制的成功创举”沦文,则通过对上海新工联集团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加深对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认识,他说新工联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取得了成功,不能把它看作是一般的股份制企业改制,因为它开创厂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使人体会到新型集体经济是“公开、公正、公平、公道”的自主经济,是员工利益与改革发展利益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新型集体经济必将成为我国推进社会公有化的主流经济形态:
“两个联合”的新型集体经济
应大力发展多种合作经济组织
大家还认为,当前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应鼓励组建多种合作经济组织。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城镇还是乡村,都可以利用合作社形式,把弱势群体组织起来,把广大劳动者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陶友之提出.改革集体经济,应大力鼓励合作经济的发展。这是解决“三农”的大道,是“共同富裕”的示范,是公有制的“砖瓦”,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怎样鼓励发展合作经济?他认为,首先要有鼓励合作经济发展的舆论导向,用舆论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同心协力来扶持合作经济的发展。第二要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使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成为带领弱势群体走合作、共同富裕道路的楷模;第三要有政策扶持,在合作企业起步时,最主要的是融资、税收、信息、竞争、创业五大政策,给予支持。第四要完善合作企业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合作制企业法》、 《合作制企业融资法》、《合作制企业破产共济法》等:
黄文忠认为,城镇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在左的思想路线支配下,片面理解马克思关于把“合作社逐渐变成全国大生产合作扑”的设想,放弃厂曾采纳过的罗虚代尔原则,使我国长期来城镇集体经济总体上尚未跳出传统体制的窠臼。为此,他提出坚持罗虚代尔原则是中国集体经济改革方向,要恢复集体经济本来面目,把合作制作为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马艳组织部分研究生对新型合作、集体经济进行课题研究,分农村、城市、金融三块,对新型合作、集体经济的外延、内涵及理论框架提出系统的构想。她考虑论述的主要观点:一是尝试构建一个既符合国际合作经济基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合作、集体经济的原则框架,以明晰合作集体经济与非合作经济之间的界桩;二是在这一框架下对现时期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分门别类地鉴别与界定,并描述现状,剖析问题;三是为政府发展新型合作、集体经济提供一些政策建议,以其为规范我国新型合作,集体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扶持我国新型合作、集体经济的规划与政策的出台,以及引导它们健康发展的宏观调控手段的选择提供全方位的理论支撑。
傅尔基通过对南汇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在“特大型城市郊区兴办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论文中,论述中国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向。他认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21世纪新时期中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创新的实现形式。作为中国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农业不占地方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应当如何推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从中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征和发展趋向、上海南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总结推进上海南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思路。他说,南汇区的实践证明,合作化是市郊农民致富重要途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更深的意义在于构建和谐社会。
叶国新在发言中说,现在对发展合作经济、集体经济,有不问意见:一是新老同志观点不一,老同志坚持传统的合作制,而新同志则主张股份制:二是有些人认为,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要通过创新,发展合作经济;最近,白立忱提出四大改造,即基层社改造、企业改造、流通体制改造和各级联合社改造。供销社在对流通体制改造时,引进国外的连锁方式,将烟草、医药、百货、化肥等进行连锁。上海郊县有100多个门店,现在用连锁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经营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对供销社走出困境起门B大的作用。
发展“两个联合”的新
型集体经济要有新视角
参加论坛的专家、领导都认为,结合实际研究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正当其时,集体经济理论与实践要有新视角。
姚康镛说,首先,我们要科学地、发展地认识集体经济的内涵。我国对集体经济内涵有过三种认识:一是肯定集体经济中劳动者个人所有权。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谈到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时指出,“这种合作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管理之下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二是集体经济必须是放弃“劳动者个人所有权”,1956年以后,我国对集体经济表述是财产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劳动者放弃个人所有权,现今统计资料分类、工商登记界定还以此为根据:二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简称“两个联合”)。改革开放以来,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公司等成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这些是对新型集体经济内涵和实现形式的科学概括,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其次,我们要认识集体资产的法律地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有本范围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资产,这是不可分割的集体财产,可以按照法规和章程取得,劳动群众享有所有、使用、处置、收益权,实行民主管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也有劳动者个人出资形成的劳动者个人产权,劳动者以个人或法人(合股)成为出资人,个人所有,集体占有,按照法规和章程规定,劳动者有处置、收益权:只要这两种财产所有形式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就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要提倡的新型集体经济,
叶正茂在题为“人力资本的拓展研究——组织人力资本的提出”中强调,西方经济学与我们的思维体系不一样,他们主张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我们主张整体利益最大化。他认为,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享是最好的制度。新型集体、合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共享制度安排—组织人力资本,拓展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范畴,回答了企业存续与发展的原因: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以及个体人力资本之间的双层合约: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发挥有自己特色的组织人力资本。
陈兆忠副主任在小结中提出:第一,我们研讨新型集体经济,不但必要,而且有成效。大家聚集在一起,发言、交流,有深度,有启发,体现了上海的水平。第二,各位专家从多层面、多角度,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门B好的意见,也提出了争论的重点问题、焦点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新型集体经济;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其他问题才有讨论的基础。我们不能局限于原来传统的集体经济,集体企业改制后还算不算集体经济?混合制企业是不是集体经济?等等。如上海纺织,过去是55万人、500亿产值。现在只有7万人、100亿产值,可是统计数字反映的却是60万人、600亿产值。什么原因?原来只是统计纺织局的,由多变少。但实际是,从纺织局拓展出去,数字就大了。这就是概念问题;陈主任说,现在国企改革是热点,大家关注。而对集体经济不太关注,评论的人少一点,可能会有利;我们要抓住机遇。这次会议发给大家的《关于指导和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希望大家带回去研究,并及时把意见反馈给研究会,以便形成统一的意见,向政府有关方面反映。
郝德良处长对成功举办05’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专家论坛表示祝贺。他说这个会是三好:一好,会议的时机抓得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个形势下,研讨新型集体经济,正当其时。二好,会议的主题选得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难度不低于国有经济,但各方面对集体经济远没有对国有经济的重视。研究会聚焦新型集体经济、“两个联合”,大家对主体、载体,管理、运行机制,发展脉络,发表高见,有理论,有突破,引导舆论,推动立法,指导实践,有积极意义。三好,会议的组织形式好。研究会是学术性团体,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领导进行研究,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大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研讨,为筹备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研讨,打下了基础,去年新一届党中央发文,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要为改革发展服务。我们研究会要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在市委有关精神指导下,把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顾春泉处长根据社团局的工作安排,对研究会提出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对学术团体规范管理等要求:
本次论坛还听取了崇明县经委党委书记陆志浩对崇明发展蓝图的规划、陈兆忠介绍的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沿革发展及现状。会议自始至终得到崇明县工业投资公司、崇明县合作联社的热情支持。
(骆德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