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推进体制创新 发展合作经济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苏州市合作经济研究会
来源:研究所

推进体制创新  发展合作经济

苏州市合作经济研究会

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农村,由于市场经济的催化,城市化的拉动,加入WTO的融合,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各类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农村大地凸现出来。尽管这些合作经济组织还属起步阶段,但已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农业法》的规定,热情相待,因势利导,扶其发展,促其壮大,并使之与国际合作制逐步接轨,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寻找一条现实的途径。

形式多样

根据各市、区的统汁和市委农办提供的数据,2002年止,全市已经涌现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37个,参加农民35461户,61241人,带动农户158742户。去年上半年各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势头更好。主要有五种形式:

社区股份合作社。村办企业改制后,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撤镇并村的区划调整,不少农民尤其是原来集体资产较多的富裕村的农民迫切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些村率先突破,组建丁社区股份制合作社,把经过审计确认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按章程折股量化到村民,有的还要求农户以现金入股,进行资本运作,滚动增值,按股分红。这一举措农民非常欢迎。他们说“农民变股民,股民能富民”;目前全市共有社区股份制合作社11个,参加农户4244户.14724人,5920.83亩耕地,26880.7万元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设30864.36股,平均每股0.“万元,2002年总收入3277.91万元,最多的每股分红900元。

土地股份合作社。苏州农村,人多田少-近年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个私经济异军突起,乡镇企业集聚度提高,加上城镇的扩张,出现了一批“城中村”、“无地村”-在这种形势下,农民急切要求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征用改租用,租用变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耕地资源”变为“经营资本”,实行立体开发,集约经营,这样既保护厂耕地,又按承包地分红,“肥水不外流”,户户有收益:吴中区木渎、胥口镇有些村尊重农民意愿,创新组建了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7个,参加农民4329户,11701人,入股承包地7909.2亩,股本金7056,66万元,其中耕地折价款5562.66万元,现金人股1424万元,技术股70万元。人股土地用于二、三产经营的5613.06亩,占70.3%。2002年是起步年,每股平均保底分红459.55元,浮动分红45.6元,最多的每殷分红800元。

专业合作社。以产品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增收为目标的专业合作社,很受农民青睐,发展势头较好。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91个,人社农民3062户,经营面积27615.7亩,社员投资总额15974万元。2002年,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21635.67万元,净收入1560万元;社员直接经营净收入4267.8万元,两项合计净收入5827.8万  元,户均收入1.9万元。还带动农户14931  户,户均增收1139元-

专业协会。协会有紧密型的。也有松散  型的;有生产型的,也有营销型的;有服务型  的,也有加工型的。目前,全市有各类专业协  会128个,人会人数24816人,协会总资产  (含实体)16156.4万元。2002年,各类专业  协会销售收入达到176966万元,经营利润  14049,48万元,其中按交售额返还给会员的  二次分配金额共4722.6万元,人均5661元。  会员个人经营性收人17034万元.人均纯收  入6864元,比上年增收721元。协会带动农  产143811户,户均增收688元;还培训会员  55483人(次)。为了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  协调、管理、自律等职能,苏州市已经成立厂  全市性螃蟹、水产、奶业、生猪、苗木、果品、粮  油、蔬菜、食用菌、农机等十个农业行业协会,  并已开始运作。

经济联合体。这种联合体一般由企业能人、经营大户和村组干部牵头,把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并吸收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参加。联合体实行配套服务,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供应种苗肥药,传授科学技术,进行简单加工,销售农副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机制灵活,规模较小,运作简便,经济实惠的合作形式,农民也是欢迎的,尤其受到贫困户的欢迎。目前,全市共有10多个,参加农户120户。

效应初现

调查中使我们初步感受到,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或正在产生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观念的综合性效应,其中最核心的是经济效应。

其一,维护农民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地域。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实践证明,积极组建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正是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最佳形式。常熟市徐市镇,常年种植蔬菜2,5万亩,蔬菜复种面积8.75万亩,年产各类蔬菜14.8万吨。为了协调各方关系,维护菜农利益,成立了农产品营销协会,年销售收入10140万元,亩均收入3000元。营销人员人均收入5万元。

其二,增加农民收入。不少合作经济组织把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上市,产业化运作,超市化销售,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苏州市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要求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共有财产,进行评估审计量化到农民个人,实现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昆山市2003年成立了61个富民合作社,2500多农户人社.运用农民入社股金和土地,建造出租厂房、打工楼,为外向和民营经济配套服务,当年获利400多万元,分红30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

其三,促进科技兴农。现在的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型向科技型、现代型转变。在这个转型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有不少专业技术经济实体型的合作组织,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太仓市养兔协会,由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牵头,有会员119户,先后建立丁3个种兔场,引进繁殖德国、美国良种兔1.6万只,培训技术人员7400人。协会还直接收购兔毛、兔皮、商品兔、种兔等。2002年,这个协会的二次分配金额23万元,使会员户均增收2000多元。可以看出,协会在科技兴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四,提高组织程度。办得比较好的合作经济组织,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序的进入市场,有着特殊的作用。常熟市人义镇民乐奶牛合作社,是由原党支部书记唐建华等4入投资20万元组建起来的,目前拥有50户奶牛专业户,共饲养500头奶牛。日产鲜奶5吨,年销售利润300万元,户均6万元。这个合作社不仅收购牛奶,还配有兽医,为养牛户选育良种,配供饲料。所以奶牛饲养户不断增加,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张家江市建立各类专业协会240多个,加入协会的农民2万多人(有经纪人近万人),引领农民闯市场,由“提篮小卖”变为规模营销,已与全国各地3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了直销渠道,发挥了团队效应,提高丁农产品的效益:

其五,实施扶贫帮困。苏州的农民收入,虽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前列,但“天堂里还有穷人”、“天堂里还有穷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扶贫帮困和改变薄弱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吴江市松陵镀金牛村朱毛根水产联合体很能说明问题;朱毛根从1985年起就搞水产养殖,承包鱼池69亩,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户。他致富不忘扶贫,从1989年开始,联合6户建立起水产联合体,目前已发展28户,其中6户贫困户,2002年总投资180多万元,净收益40多万元。多数贫困户一年就脱贫。

对策思考

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发挥他们的作用。”省政府领导也要求各地抓住时机,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予以指导、协调和服务,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调查认为,当前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几个迫切问题需要处理好、解决好。

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片面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农村;”我们认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又一次经济体制创新和重大变革:苏州农村要率先实现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加速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重要的突破口;调查中发现,现在有些人一提合作经济组织,就想起过去的合作化、公社化、一平二调、刮共产风。也有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怕找麻烦,怕犯错误,怕失权失利,态度不积极—事实上,现在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同过去的合作化、公社化运动,背景、成因、内涵、形式、机制等都是不相同的;现在讲的合作经济,是一种适应市场需要,应对加入WTO,体现合作制原则,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符合农民意愿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证;

制定政策措施,推进合作事业。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事业,需要舆论的导向,政策的支持和必要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要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支持,搞好服务。国家和地方财政,应根据加入wo的原则,用足用好“绿箱政策”。在增加对农业的投人中,重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对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从事加工营销的企业,在信贷和贴息上给予重点支持;各种科研经费,应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立项、开发、试验等科技项目实行倾斜;正在实施的“金农工程”,应重点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服务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农业机械作业、排深、植保、家畜配种和疾病防治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销售自产农产品和进行简单加工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经有关部门批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从事粮食、棉花和农资经营等政策,要全面落实  常熟市已制定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政策措施,值得仿效。

坚持基本原则,纳入国际轨道。推进体制创新,发睫合作经济,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逐步与国际合作制接轨:调查认为,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倡导和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即本人自愿,进退自由;服务为上,发展经济;民主管理,—人一票;民办民有,自主经营;关注盈利。按销分配;适当积累,壮大集体:这样,既同国际合作制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证明,合作组织不能光强调服务,也要适当赚钱,利润取向必须强化,这样才有生命力-

供销信用两社,支持合作经济。在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中.供销社、信用社应亢分发挥白己的优势,热情支持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供销社应为合作经济组织优先提供市场信息、先进技术、农业机具、化肥农药、优良种苗,也可直接牵头组织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领办各种协会,创办龙头企业,兴办超巾卖场,为合作经济组织排忧解难,使供销社真正回归、融人“三农”。这样,不仅为发展合作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使自己也增添了新的活力。信用社应在信贷资金方面,优先支持合作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信用社,也可直接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兴办龙头企业、购销市场,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信用社的体制创新,增添新的活力。

制定专门法规,确立法律地位。由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属初创阶段,现有不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运行很不规范,法律地位不明确。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协会),有的在工商部门注册(专业合作社),更多的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登记注册,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管理不规范,一旦合作组织发生经济纠纷,往往无人协调。虽然我国宪法、农业法、承包法中多处讲到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但还没有专门的、完备的合作社法。因此,普遍要求解决现在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法律环境,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建议制定专门的合作社法,赋予合作经济组织以合法的法人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如全国的合作社法不能很快出台,建议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性法规的立项,率先制定这方面的法规,或由市政府先制定条例,以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领导,发展合作经济。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经济,关系到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全面落实,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率先实现,理应放上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列入农村干部的考绩内容。苏州市委、市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专门发出了《关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作出部署,提出要“鼓励农民直接投资兴办各类合作社.增加投资性收益”,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贫有所扶,困有所帮.病有昕医,老有所养”.要求“村级年可支配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建成区的村,今年基本完成这项改革”:最近,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把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改革,列为农村必须办好的十项实事之一,并作为农村工作和农村干部的考绩内容。可以预料一个体制创新、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热潮将在苏州农村扎实兴起。

(作者:居德里、周铁如、吴  一、张献林)

推进体制创新 发展合作经济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苏州市合作经济研究会
  
来源:研究所

推进体制创新  发展合作经济

苏州市合作经济研究会

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州农村,由于市场经济的催化,城市化的拉动,加入WTO的融合,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各类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农村大地凸现出来。尽管这些合作经济组织还属起步阶段,但已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农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国家《农业法》的规定,热情相待,因势利导,扶其发展,促其壮大,并使之与国际合作制逐步接轨,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寻找一条现实的途径。

形式多样

根据各市、区的统汁和市委农办提供的数据,2002年止,全市已经涌现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37个,参加农民35461户,61241人,带动农户158742户。去年上半年各地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势头更好。主要有五种形式:

社区股份合作社。村办企业改制后,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撤镇并村的区划调整,不少农民尤其是原来集体资产较多的富裕村的农民迫切要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些村率先突破,组建丁社区股份制合作社,把经过审计确认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按章程折股量化到村民,有的还要求农户以现金入股,进行资本运作,滚动增值,按股分红。这一举措农民非常欢迎。他们说“农民变股民,股民能富民”;目前全市共有社区股份制合作社11个,参加农户4244户.14724人,5920.83亩耕地,26880.7万元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设30864.36股,平均每股0.“万元,2002年总收入3277.91万元,最多的每股分红900元。

土地股份合作社。苏州农村,人多田少-近年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个私经济异军突起,乡镇企业集聚度提高,加上城镇的扩张,出现了一批“城中村”、“无地村”-在这种形势下,农民急切要求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征用改租用,租用变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耕地资源”变为“经营资本”,实行立体开发,集约经营,这样既保护厂耕地,又按承包地分红,“肥水不外流”,户户有收益:吴中区木渎、胥口镇有些村尊重农民意愿,创新组建了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目前,全市共有7个,参加农民4329户,11701人,入股承包地7909.2亩,股本金7056,66万元,其中耕地折价款5562.66万元,现金人股1424万元,技术股70万元。人股土地用于二、三产经营的5613.06亩,占70.3%。2002年是起步年,每股平均保底分红459.55元,浮动分红45.6元,最多的每殷分红800元。

专业合作社。以产品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以企业为龙头,以市场为纽带,以增收为目标的专业合作社,很受农民青睐,发展势头较好。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91个,人社农民3062户,经营面积27615.7亩,社员投资总额15974万元。2002年,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21635.67万元,净收入1560万元;社员直接经营净收入4267.8万元,两项合计净收入5827.8万  元,户均收入1.9万元。还带动农户14931  户,户均增收1139元-

专业协会。协会有紧密型的。也有松散  型的;有生产型的,也有营销型的;有服务型  的,也有加工型的。目前,全市有各类专业协  会128个,人会人数24816人,协会总资产  (含实体)16156.4万元。2002年,各类专业  协会销售收入达到176966万元,经营利润  14049,48万元,其中按交售额返还给会员的  二次分配金额共4722.6万元,人均5661元。  会员个人经营性收人17034万元.人均纯收  入6864元,比上年增收721元。协会带动农  产143811户,户均增收688元;还培训会员  55483人(次)。为了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  协调、管理、自律等职能,苏州市已经成立厂  全市性螃蟹、水产、奶业、生猪、苗木、果品、粮  油、蔬菜、食用菌、农机等十个农业行业协会,  并已开始运作。

经济联合体。这种联合体一般由企业能人、经营大户和村组干部牵头,把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并吸收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参加。联合体实行配套服务,包括提供市场信息,供应种苗肥药,传授科学技术,进行简单加工,销售农副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机制灵活,规模较小,运作简便,经济实惠的合作形式,农民也是欢迎的,尤其受到贫困户的欢迎。目前,全市共有10多个,参加农户120户。

效应初现

调查中使我们初步感受到,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或正在产生着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观念的综合性效应,其中最核心的是经济效应。

其一,维护农民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地域。在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实践证明,积极组建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正是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最佳形式。常熟市徐市镇,常年种植蔬菜2,5万亩,蔬菜复种面积8.75万亩,年产各类蔬菜14.8万吨。为了协调各方关系,维护菜农利益,成立了农产品营销协会,年销售收入10140万元,亩均收入3000元。营销人员人均收入5万元。

其二,增加农民收入。不少合作经济组织把各种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上市,产业化运作,超市化销售,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苏州市政府为了保护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要求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共有财产,进行评估审计量化到农民个人,实现农民“持股进城,按股分红”。昆山市2003年成立了61个富民合作社,2500多农户人社.运用农民入社股金和土地,建造出租厂房、打工楼,为外向和民营经济配套服务,当年获利400多万元,分红30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0多元。

其三,促进科技兴农。现在的农业生产,正在由传统型向科技型、现代型转变。在这个转型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有不少专业技术经济实体型的合作组织,集科研、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太仓市养兔协会,由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牵头,有会员119户,先后建立丁3个种兔场,引进繁殖德国、美国良种兔1.6万只,培训技术人员7400人。协会还直接收购兔毛、兔皮、商品兔、种兔等。2002年,这个协会的二次分配金额23万元,使会员户均增收2000多元。可以看出,协会在科技兴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四,提高组织程度。办得比较好的合作经济组织,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序的进入市场,有着特殊的作用。常熟市人义镇民乐奶牛合作社,是由原党支部书记唐建华等4入投资20万元组建起来的,目前拥有50户奶牛专业户,共饲养500头奶牛。日产鲜奶5吨,年销售利润300万元,户均6万元。这个合作社不仅收购牛奶,还配有兽医,为养牛户选育良种,配供饲料。所以奶牛饲养户不断增加,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张家江市建立各类专业协会240多个,加入协会的农民2万多人(有经纪人近万人),引领农民闯市场,由“提篮小卖”变为规模营销,已与全国各地3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了直销渠道,发挥了团队效应,提高丁农产品的效益:

其五,实施扶贫帮困。苏州的农民收入,虽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前列,但“天堂里还有穷人”、“天堂里还有穷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为扶贫帮困和改变薄弱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吴江市松陵镀金牛村朱毛根水产联合体很能说明问题;朱毛根从1985年起就搞水产养殖,承包鱼池69亩,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户。他致富不忘扶贫,从1989年开始,联合6户建立起水产联合体,目前已发展28户,其中6户贫困户,2002年总投资180多万元,净收益40多万元。多数贫困户一年就脱贫。

对策思考

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发挥他们的作用。”省政府领导也要求各地抓住时机,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予以指导、协调和服务,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调查认为,当前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有几个迫切问题需要处理好、解决好。

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片面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说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差距也主要在农村;”我们认为,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中国农村又一次经济体制创新和重大变革:苏州农村要率先实现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加速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重要的突破口;调查中发现,现在有些人一提合作经济组织,就想起过去的合作化、公社化、一平二调、刮共产风。也有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怕找麻烦,怕犯错误,怕失权失利,态度不积极—事实上,现在建立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同过去的合作化、公社化运动,背景、成因、内涵、形式、机制等都是不相同的;现在讲的合作经济,是一种适应市场需要,应对加入WTO,体现合作制原则,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符合农民意愿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为“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证;

制定政策措施,推进合作事业。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事业,需要舆论的导向,政策的支持和必要的投入。建议各级政府要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支持,搞好服务。国家和地方财政,应根据加入wo的原则,用足用好“绿箱政策”。在增加对农业的投人中,重点支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对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从事加工营销的企业,在信贷和贴息上给予重点支持;各种科研经费,应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立项、开发、试验等科技项目实行倾斜;正在实施的“金农工程”,应重点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服务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农业机械作业、排深、植保、家畜配种和疾病防治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销售自产农产品和进行简单加工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经有关部门批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从事粮食、棉花和农资经营等政策,要全面落实  常熟市已制定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政策措施,值得仿效。

坚持基本原则,纳入国际轨道。推进体制创新,发睫合作经济,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逐步与国际合作制接轨:调查认为,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倡导和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即本人自愿,进退自由;服务为上,发展经济;民主管理,—人一票;民办民有,自主经营;关注盈利。按销分配;适当积累,壮大集体:这样,既同国际合作制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证明,合作组织不能光强调服务,也要适当赚钱,利润取向必须强化,这样才有生命力-

供销信用两社,支持合作经济。在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中.供销社、信用社应亢分发挥白己的优势,热情支持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供销社应为合作经济组织优先提供市场信息、先进技术、农业机具、化肥农药、优良种苗,也可直接牵头组织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领办各种协会,创办龙头企业,兴办超巾卖场,为合作经济组织排忧解难,使供销社真正回归、融人“三农”。这样,不仅为发展合作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使自己也增添了新的活力。信用社应在信贷资金方面,优先支持合作经济组织。有条件的信用社,也可直接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兴办龙头企业、购销市场,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信用社的体制创新,增添新的活力。

制定专门法规,确立法律地位。由于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尚属初创阶段,现有不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运行很不规范,法律地位不明确。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协会),有的在工商部门注册(专业合作社),更多的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登记注册,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管理不规范,一旦合作组织发生经济纠纷,往往无人协调。虽然我国宪法、农业法、承包法中多处讲到合作经济组织的问题,但还没有专门的、完备的合作社法。因此,普遍要求解决现在合作经济组织面临的法律环境,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建议制定专门的合作社法,赋予合作经济组织以合法的法人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如全国的合作社法不能很快出台,建议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性法规的立项,率先制定这方面的法规,或由市政府先制定条例,以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领导,发展合作经济。推进体制创新,发展合作经济,关系到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全面落实,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的率先实现,理应放上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并列入农村干部的考绩内容。苏州市委、市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专门发出了《关于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作出部署,提出要“鼓励农民直接投资兴办各类合作社.增加投资性收益”,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贫有所扶,困有所帮.病有昕医,老有所养”.要求“村级年可支配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建成区的村,今年基本完成这项改革”:最近,市委、市政府又明确把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改革,列为农村必须办好的十项实事之一,并作为农村工作和农村干部的考绩内容。可以预料一个体制创新、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热潮将在苏州农村扎实兴起。

(作者:居德里、周铁如、吴  一、张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