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集体资产流失的八种表现形式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集体资产流失的八种表现形式

近几年,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入,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人私欲膨账,置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职务和工作便利条件,侵吞挪用集体资产,致使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给国家和集体企业带来损失:我们从审计和处理集体资产流失案件中,初步归纳集体企业资产流失有如下表现形式:

一、企业与外单位联营合作办企业或开展联营项目时,利用职权,在谈判协议中有意让利对方,事后个人从对方收取回扣:这种手段比较隐蔽,在企业的帐面上没有留下痕迹,一般不易发现:

二、在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不断扩大的同时,厂长、经理一人说子算,“一支笔”审批,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产品或商品交易过程中独揽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权,从中“吃回扣”,在产品遇到大客户购买时,以照顾企业关系为名,大幅度让利对方,从中捞取好处;有的把采购权死死握住,谁给的好处多就买谁的;有些人与供货方合谋吃里扒外,先让本企业多付货款,而后从供货方提出,据为已有。

三、利用企业内部改制划小核算单位之机,上下勾结,隐匿资金,集体财产流人私人腰包。有些企业推进内部改制,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内部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成为不具备法人的独立核算的分厂、购销经理部或分公司;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利用这个机会.采取降低下属单位上缴利润基数,有的帮助下属单位隐瞒收入,人为加大成本,然后以各种名义,使集体资产流人个人腰包。

四、利用经营承包中的漏洞攫取集体资产;对经营比较好的企业,有的承包经营者采取虚列费用,扩大成本,隐瞒利润,使发包方应得利润减少,或者根本得不到;效益不好的企业,承包者搞体外循环、帐外经营、厂外有厂,亏了归企业,盈了归自己;有的承包者作假账,虚报收入、利润,骗取承包收入,等个人捞足之后,企业负债累累,便溜之大吉,“富了方丈穷了庙”:有的承包者在承包到期后,以无钱为由,拒不上交承包费,把所剩原材料及产品(商品)抵上交款,欺骗企业,

五、一些企业厂长、经理及掌管钱物的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借、挪用企业资产供自己或亲友使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数十万元。有些企业职工工资发不下来,但掌管资产大权的人却有利就占、有钱就借,一旦被查出,便打个借条予以了结。有的企业把单位的固定资产,房屋或机械设备、土地等转借他人无偿使用或象征性地付一点租赁费,企业连固定资产折旧费、土地年租金、土地使用税都不够,企业资产流失,手握权力的人暗中谋利:

六、利用职权,制假凭证,套取现金。有些厂长、经理或经管员工,在发货票及各种报销单据上做手脚,如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由于厂长、经理一支审笔批,财务人员缺乏审核,有的干脆和财会人员相互连手,虚开多开报销金额,挤占企业应得利润,把钱装进自己腰包。

七、有的经营者以亲属的名义组建分公司,或建销售网点,经销本企业原材料及产品或商品,赢利属个人,赔钱算集体。有的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先让供货方把原材料卖给自己的亲属,然后利用职权,让亲属把这些原材料加倍卖给奉企业;在销售环节上,企业将产品(商品)低价卖给亲属,再让他们高价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还有的经营者将本企业联系好的生意,交给自己的亲属去做,企业花巨额资金把生意谈妥,可利润被厂长、经理的亲属截留。一旦生意失利,又把做亏的生意转嫁给企业。许多企业倒闭或亏损乃至破产,此举是重要原因,在商业流通领域.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八、搞垮企业后,拿走企业的无形资产.名正言顺地做起私人生意。有些厂长、经理在位时就别有用心,把资金花在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打通产品(商品)销路上,一旦时机成熟,就拉出去搞私营企业。可以说,这是一些企业亏损原因之一。

(张庆云)

集体资产流失的八种表现形式
发行时间:2005-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集体资产流失的八种表现形式

近几年,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不断深入,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人私欲膨账,置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职务和工作便利条件,侵吞挪用集体资产,致使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给国家和集体企业带来损失:我们从审计和处理集体资产流失案件中,初步归纳集体企业资产流失有如下表现形式:

一、企业与外单位联营合作办企业或开展联营项目时,利用职权,在谈判协议中有意让利对方,事后个人从对方收取回扣:这种手段比较隐蔽,在企业的帐面上没有留下痕迹,一般不易发现:

二、在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不断扩大的同时,厂长、经理一人说子算,“一支笔”审批,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产品或商品交易过程中独揽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权,从中“吃回扣”,在产品遇到大客户购买时,以照顾企业关系为名,大幅度让利对方,从中捞取好处;有的把采购权死死握住,谁给的好处多就买谁的;有些人与供货方合谋吃里扒外,先让本企业多付货款,而后从供货方提出,据为已有。

三、利用企业内部改制划小核算单位之机,上下勾结,隐匿资金,集体财产流人私人腰包。有些企业推进内部改制,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内部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使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成为不具备法人的独立核算的分厂、购销经理部或分公司;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利用这个机会.采取降低下属单位上缴利润基数,有的帮助下属单位隐瞒收入,人为加大成本,然后以各种名义,使集体资产流人个人腰包。

四、利用经营承包中的漏洞攫取集体资产;对经营比较好的企业,有的承包经营者采取虚列费用,扩大成本,隐瞒利润,使发包方应得利润减少,或者根本得不到;效益不好的企业,承包者搞体外循环、帐外经营、厂外有厂,亏了归企业,盈了归自己;有的承包者作假账,虚报收入、利润,骗取承包收入,等个人捞足之后,企业负债累累,便溜之大吉,“富了方丈穷了庙”:有的承包者在承包到期后,以无钱为由,拒不上交承包费,把所剩原材料及产品(商品)抵上交款,欺骗企业,

五、一些企业厂长、经理及掌管钱物的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借、挪用企业资产供自己或亲友使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数十万元。有些企业职工工资发不下来,但掌管资产大权的人却有利就占、有钱就借,一旦被查出,便打个借条予以了结。有的企业把单位的固定资产,房屋或机械设备、土地等转借他人无偿使用或象征性地付一点租赁费,企业连固定资产折旧费、土地年租金、土地使用税都不够,企业资产流失,手握权力的人暗中谋利:

六、利用职权,制假凭证,套取现金。有些厂长、经理或经管员工,在发货票及各种报销单据上做手脚,如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等。由于厂长、经理一支审笔批,财务人员缺乏审核,有的干脆和财会人员相互连手,虚开多开报销金额,挤占企业应得利润,把钱装进自己腰包。

七、有的经营者以亲属的名义组建分公司,或建销售网点,经销本企业原材料及产品或商品,赢利属个人,赔钱算集体。有的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先让供货方把原材料卖给自己的亲属,然后利用职权,让亲属把这些原材料加倍卖给奉企业;在销售环节上,企业将产品(商品)低价卖给亲属,再让他们高价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还有的经营者将本企业联系好的生意,交给自己的亲属去做,企业花巨额资金把生意谈妥,可利润被厂长、经理的亲属截留。一旦生意失利,又把做亏的生意转嫁给企业。许多企业倒闭或亏损乃至破产,此举是重要原因,在商业流通领域.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八、搞垮企业后,拿走企业的无形资产.名正言顺地做起私人生意。有些厂长、经理在位时就别有用心,把资金花在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打通产品(商品)销路上,一旦时机成熟,就拉出去搞私营企业。可以说,这是一些企业亏损原因之一。

(张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