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在改革中努力增强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发行时间:2005-02-20
网站编辑:许善亭
来源:研究所

在改革中努力增强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许善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紧密联系联社工作和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积极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努力拓展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使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加强联社的机构建设,增强联社的凝聚力

联社是集体经济的联合组织,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手工业合作化时期,在发展城镇合作经济,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社在较长时期与轻工行政管理部门合署办公,行使管理轻工集体经济的职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轻工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撤销或划转,联社独立地位作用更加显露出来。我市联社面对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从加强联社机构建设人手,不断增强联社的凝聚力。

1、明确联社的机构定性。近几年,我市先后进行了两次市级机构改革。在机构改革中,我们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依据,主动向市领导提出稳定联社机构的建议,向有关部门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从有利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撤销工业局的同时保留联社机构,将联社作为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独立运行,并在市编委确认联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基础上,纳入市直机构“三定”范围,由市政府办公厅下文,明确联社的机构性质。市直机构改革后,我市联社机构有四个主要特性:

一是联社独立运行,按事业单位定编,保留与原市二轻局相同的级别待遇,联社领导班子由市委管理。

二是联社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位,每年就联社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群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与市直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接受考核。

三是联社对成员单位的干部进行管理,对其党群工作负领导责任,并作为责任单位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改革改制、安全稳定等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是联社机构运转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联社资产营运收入和物业租赁收入,同时,市财政每年也给予一定补贴。

2、明确联社的职责任务。联社独立运行以来,我们按照总社的要求,坚持把对成员企业实施“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作为基本任务,并在实际工作中突出“经济性、服务性”。

一是加强了联社作为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两年以来,联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集体企业改制中的有关问题,要求集体企业享受国有企业相同的政策待遇。市政府根据联社及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体企业改制在产权置换、注册登记、房产过户、资产评估等多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集体企业租用公房变现收人的70%,可以留在企业用于改制;土地变现收入可以全部用于企业改制,同时,联社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和协调,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使企业在改制中较好地处置了一大批银行债务,

二是强化了联社的指导和服务职能。联社是成员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机构,联社对成员企业的管理,是通过指导和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联社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指导和服务型的工作方式。在经济工作中,联社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搞好日常的综合配套服务。近几年,联社坚持实行领导及中层干部挂点到企业的工作制度,重点为企业的改制和稳定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联社各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办实事。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越来越需要联社的帮助。

三是强化了目标管理。联社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健全厂目标责任体系,层层分解经济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经济目标责任落实到项目开发上,落实到产品创新上,落实到市场拓展上。2003年,联社系统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联社系统的经济运行、企业改制、安全稳定等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一些困难企业开始出现转机,企业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联社被评为市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

二、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增强联社的影响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联社的生存和发展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联社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联社的影响力,对联社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发挥联社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增强联社的影响力:

一是在改革中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联社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联社依托政府行政机构的时间较长,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有些局限。因此宣传联社,是增强联社影响力的需要。市联社独立运行以来,通过各种会议介绍联社、宣传联社.并积极与市政府的各部门联系,通过工作接触使他们加深对联社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还通过有关媒体、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加强联社与市党政机关及社团机构的联系,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联社、了解联社。

二是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中体现联社的地位和作用。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肯定了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提出要支持、帮助和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联社的重要任务。我市联社认真搞好政策指导和服务协调,为企业提供帮助。目前,企业改制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改制中,联社坚持把落实集体经济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进行改制中的政策调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同时,联社积极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通过落实政策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是在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中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联社资产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联社长期积累的财富:联社资产的效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集体企业的发展,二是维持联社机构的正常运转。联社资产70%分布在企业,在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联社组织的互助合作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联社资产在集体企业之间的流动体现的;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联社资产长期在企业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因此,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是联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职能;我市联社在资产管理和经营方面,主要抓了三项工作:第一,进一步清理联社资产,对部分改制企业中的联社资产进行重置评估,做到保值增值。第二,积极开展联社资产的流动重组,一方面让联社资产从一部分企业退出,另一方面让联社资产进入新的行业或者加大对一部分企业的投入。在企业改制中退出的联社资产,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进行重新组合。在改制中组建的新企业保留联社的股权,建立和加强联社与新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第三,加大对联社资产的营运力度,通过对联社资产实行“投资、控股、管理、经营”职能,积极开展联社资产股权化管理,提高联社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益。

四是在不断拓展运行的空间中延伸联社的职能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联社成员企业的产权属性有一些变化,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经营者持大股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联社不局限于传统的纯集体经济范围内运作,而是适应改革的需要,拓展运行空间。联社主要从两个方面拓展联社的工作领域。一是抓好行业协会,把联社职能向行业管理方面拓展,建立了联社系统内部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协会工作,推进集体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联合。二是抓好资本运作,通过经济上的相互渗透,实现联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近两年,我市联社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与深圳等地的民营企业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并在金融、房地产、环保等领域进行厂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三、加快联社的经济发展,增强联社的服务能力

联社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要通过联社系统的经济发展体现出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推进成员企业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积极推进联社的自身发展,不断增强联社的服务能力。

一是制定联社经济发展战略。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中,联社系统有一大批企业划归区街管理,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60多户缩减到40余户;市联社根据现有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结合实际,制定了“二三六一”发展战略,即发展两大支柱企业,办好三个市场,壮大六个产品,开发一个新兴产业。其中联社所属的金盛集团公司,由传统的五金行业转变为以污水治理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列为全市五大基地发展项目:

二是抓好发展项目。联社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搞好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联社系统着手开发激波传质氧生化工艺城市废水处理、无氟制冷压缩机电机、机场地面助航设备、高性能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等六大科技含量高的生产项目,并结合企业改制、搬迁改造,在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加快联社系统的产业升级:武汉市工程塑料公司把企业改制与搬迁改造结合起来,将老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整体转让给武汉市土地管理储备供应中心,获得补偿费收入后,偿还了全部银行贷款和拖欠职工的部分养老保险金,进行了企业改制:196名职工将其解除劳动关系后获得的经济补偿金作为新公司的出资,并与新公司重新建立劳动关系。新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购地70亩,兴建了新厂区,同时还投资600万元进行技术设备的改造。通过改造,公司与市海马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了为货运列车提速配套的改性尼龙塑料配件制品,成为铁道部的定点配套单位。公司还研制开发了为我国最新型战斗机配套的聚四氟乙烯高性能密封材料,并通过空军装备部的鉴定,为聚四氟乙烯塑料制品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的集体经济。联社坚持“一改两转”的思路,即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企业体制,转变职工身份,在企业产权重组、体制重构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目前,联社系统企业改制面达到69.76%。一批企业通过量化资产、整体转制,组建了多元投资结构的新型集体企业。2003年,新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高:于老企业。如:联社所属的东风电机公司,是一个长年停产的市级特困企业。企业改制后,由130多名与老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自行出资人股成立了创兴电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新企业按新机制运作,采取租用老企业的生产场地和设备的经营方式,为国内几大制冷压缩机企业集团配套生产微型电机。自2001年3月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100万元增至990.26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2003年,新企业产销和利润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以来,生产任务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四是扩展房地产和物业租赁业务。联社所属华轻房地产公司近年独立开发整幢楼建设,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联社所属企业,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厂区联建、物业租赁,盘活了存量资产。联社支持企业利用空闲场地,开办了装饰材料市场、水产品市场和电脑及摩托车市场,拓宽厂企业生存发展的渠道。

五是积极开辟联社的创收渠道。联社加强自身的物业管理,实行物业管理租赁责任制,使物业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对企业改制中出售的物业资产,联计根据实际参与竞购。2003年,联社出资购买5000平方米的企业物业资产,在原开办市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改善丁经营环境,实现了9%的年投资收益,为联社机构运转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联社拟引进民营企业的资金,联合开发企业闲置场地,可望形成新的创收渠道。

在改革中努力增强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发行时间:2005-02-20
网站编辑:许善亭
  
来源:研究所

在改革中努力增强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许善亭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紧密联系联社工作和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积极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努力拓展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使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联社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加强联社的机构建设,增强联社的凝聚力

联社是集体经济的联合组织,它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手工业合作化时期,在发展城镇合作经济,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社在较长时期与轻工行政管理部门合署办公,行使管理轻工集体经济的职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轻工行政管理部门相继撤销或划转,联社独立地位作用更加显露出来。我市联社面对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从加强联社机构建设人手,不断增强联社的凝聚力。

1、明确联社的机构定性。近几年,我市先后进行了两次市级机构改革。在机构改革中,我们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依据,主动向市领导提出稳定联社机构的建议,向有关部门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市委,市政府从有利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在撤销工业局的同时保留联社机构,将联社作为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独立运行,并在市编委确认联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基础上,纳入市直机构“三定”范围,由市政府办公厅下文,明确联社的机构性质。市直机构改革后,我市联社机构有四个主要特性:

一是联社独立运行,按事业单位定编,保留与原市二轻局相同的级别待遇,联社领导班子由市委管理。

二是联社是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位,每年就联社系统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群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与市直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接受考核。

三是联社对成员单位的干部进行管理,对其党群工作负领导责任,并作为责任单位为企业的经济运行、改革改制、安全稳定等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是联社机构运转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联社资产营运收入和物业租赁收入,同时,市财政每年也给予一定补贴。

2、明确联社的职责任务。联社独立运行以来,我们按照总社的要求,坚持把对成员企业实施“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作为基本任务,并在实际工作中突出“经济性、服务性”。

一是加强了联社作为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两年以来,联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集体企业改制中的有关问题,要求集体企业享受国有企业相同的政策待遇。市政府根据联社及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体企业改制在产权置换、注册登记、房产过户、资产评估等多方面享受到优惠政策。集体企业租用公房变现收人的70%,可以留在企业用于改制;土地变现收入可以全部用于企业改制,同时,联社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和协调,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使企业在改制中较好地处置了一大批银行债务,

二是强化了联社的指导和服务职能。联社是成员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机构,联社对成员企业的管理,是通过指导和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联社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指导和服务型的工作方式。在经济工作中,联社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搞好日常的综合配套服务。近几年,联社坚持实行领导及中层干部挂点到企业的工作制度,重点为企业的改制和稳定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联社各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办实事。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越来越需要联社的帮助。

三是强化了目标管理。联社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健全厂目标责任体系,层层分解经济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经济目标责任落实到项目开发上,落实到产品创新上,落实到市场拓展上。2003年,联社系统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联社系统的经济运行、企业改制、安全稳定等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一些困难企业开始出现转机,企业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联社被评为市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

二、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增强联社的影响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联社的生存和发展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联社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联社的影响力,对联社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发挥联社职能作用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增强联社的影响力:

一是在改革中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联社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联社依托政府行政机构的时间较长,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有些局限。因此宣传联社,是增强联社影响力的需要。市联社独立运行以来,通过各种会议介绍联社、宣传联社.并积极与市政府的各部门联系,通过工作接触使他们加深对联社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还通过有关媒体、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加强联社与市党政机关及社团机构的联系,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联社、了解联社。

二是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中体现联社的地位和作用。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肯定了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提出要支持、帮助和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联社的重要任务。我市联社认真搞好政策指导和服务协调,为企业提供帮助。目前,企业改制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改制中,联社坚持把落实集体经济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进行改制中的政策调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同时,联社积极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通过落实政策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是在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中发挥联社的职能作用。联社资产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联社长期积累的财富:联社资产的效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集体企业的发展,二是维持联社机构的正常运转。联社资产70%分布在企业,在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联社组织的互助合作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联社资产在集体企业之间的流动体现的;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联社资产长期在企业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因此,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是联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职能;我市联社在资产管理和经营方面,主要抓了三项工作:第一,进一步清理联社资产,对部分改制企业中的联社资产进行重置评估,做到保值增值。第二,积极开展联社资产的流动重组,一方面让联社资产从一部分企业退出,另一方面让联社资产进入新的行业或者加大对一部分企业的投入。在企业改制中退出的联社资产,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进行重新组合。在改制中组建的新企业保留联社的股权,建立和加强联社与新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第三,加大对联社资产的营运力度,通过对联社资产实行“投资、控股、管理、经营”职能,积极开展联社资产股权化管理,提高联社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益。

四是在不断拓展运行的空间中延伸联社的职能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联社成员企业的产权属性有一些变化,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经营者持大股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联社不局限于传统的纯集体经济范围内运作,而是适应改革的需要,拓展运行空间。联社主要从两个方面拓展联社的工作领域。一是抓好行业协会,把联社职能向行业管理方面拓展,建立了联社系统内部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并通过协会工作,推进集体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联合。二是抓好资本运作,通过经济上的相互渗透,实现联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近两年,我市联社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与深圳等地的民营企业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并在金融、房地产、环保等领域进行厂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三、加快联社的经济发展,增强联社的服务能力

联社的地位和作用,最终要通过联社系统的经济发展体现出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推进成员企业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积极推进联社的自身发展,不断增强联社的服务能力。

一是制定联社经济发展战略。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中,联社系统有一大批企业划归区街管理,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60多户缩减到40余户;市联社根据现有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结合实际,制定了“二三六一”发展战略,即发展两大支柱企业,办好三个市场,壮大六个产品,开发一个新兴产业。其中联社所属的金盛集团公司,由传统的五金行业转变为以污水治理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列为全市五大基地发展项目:

二是抓好发展项目。联社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搞好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联社系统着手开发激波传质氧生化工艺城市废水处理、无氟制冷压缩机电机、机场地面助航设备、高性能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等六大科技含量高的生产项目,并结合企业改制、搬迁改造,在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加快联社系统的产业升级:武汉市工程塑料公司把企业改制与搬迁改造结合起来,将老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整体转让给武汉市土地管理储备供应中心,获得补偿费收入后,偿还了全部银行贷款和拖欠职工的部分养老保险金,进行了企业改制:196名职工将其解除劳动关系后获得的经济补偿金作为新公司的出资,并与新公司重新建立劳动关系。新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购地70亩,兴建了新厂区,同时还投资600万元进行技术设备的改造。通过改造,公司与市海马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了为货运列车提速配套的改性尼龙塑料配件制品,成为铁道部的定点配套单位。公司还研制开发了为我国最新型战斗机配套的聚四氟乙烯高性能密封材料,并通过空军装备部的鉴定,为聚四氟乙烯塑料制品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

三是大力发展新型的集体经济。联社坚持“一改两转”的思路,即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企业体制,转变职工身份,在企业产权重组、体制重构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目前,联社系统企业改制面达到69.76%。一批企业通过量化资产、整体转制,组建了多元投资结构的新型集体企业。2003年,新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明显高:于老企业。如:联社所属的东风电机公司,是一个长年停产的市级特困企业。企业改制后,由130多名与老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自行出资人股成立了创兴电器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新企业按新机制运作,采取租用老企业的生产场地和设备的经营方式,为国内几大制冷压缩机企业集团配套生产微型电机。自2001年3月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100万元增至990.26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2003年,新企业产销和利润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4年以来,生产任务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四是扩展房地产和物业租赁业务。联社所属华轻房地产公司近年独立开发整幢楼建设,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联社所属企业,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厂区联建、物业租赁,盘活了存量资产。联社支持企业利用空闲场地,开办了装饰材料市场、水产品市场和电脑及摩托车市场,拓宽厂企业生存发展的渠道。

五是积极开辟联社的创收渠道。联社加强自身的物业管理,实行物业管理租赁责任制,使物业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对企业改制中出售的物业资产,联计根据实际参与竞购。2003年,联社出资购买5000平方米的企业物业资产,在原开办市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改善丁经营环境,实现了9%的年投资收益,为联社机构运转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联社拟引进民营企业的资金,联合开发企业闲置场地,可望形成新的创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