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产业协会唱活临潼石榴大戏
陕西省农业厅经管站 张旭锋
西安市临潼区是全国著名的石榴产地。但长期以来,种植地域狭小(仅以骊山、华清池风景区为中心,分布于骊山北麓及浅山丘陵地带),品种多而杂,病虫害严重,群众管理只凭经验,品质优劣差异大,产量不稳,效益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农技干部柏永耀同志牵头,135户石榴种植大户发起,于2000年3月成立了临潼石榴产业协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协会紧紧围绕石榴产销需求,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作用,在科技推广、生产销售、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临潼石榴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区石榴栽培面积达12万亩,产量5万多吨,成为临潼的支柱产业之一,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以会员管理为切入点,探索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
协会把吸收会员、管理会员作为办好协会的关键,严格按照《章程》规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积极探索,形成了较好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是会员组成多元化。协会以当地石榴种植农户为基础发展个体会员,吸收与石榴产销相关企业和农技部门为团体会员,增强厂协会的实力和影响:西北化工研究院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后,根据会员提供的土样,分析、研究石榴专用肥配方,协会组织大田试验、推广,会员得到丁优质、廉价专用肥,每年使用100多吨,每亩降低生产成本50元,实现了双赢。目前协会共有会员413户,其中团体会员3户。
二是会员管理层次化。由于会员分布较广,协会设立6个分会.在分会内建立会员小组,呈三级管理结构。分会有分会长,会员小组有小组长,一个会员一个编号,实行“会号”管理,并印发《会员通讯录》,方便管理会员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方便会员之间交流与合作。
三是会员组织核心化。在完全自愿的原则下,协会组织观念新、接受新事物快的会员成立“绿色产业志愿者联盟”,组成会员核心层,其他会员为松散层。联盟成员每亩石榴交纳500元联盟活动基金,参与果园实行以肥促草、以草肥田的有机无公害栽培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果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目前协会绿色产业志愿者联盟成员已发展到150户,参加果园500多亩,2003年又在志愿者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榴产业合作社,有社员52人,每股300元,共吸收股金15000元.作为合作社经营的资本金,按照企业化管理运营,年终按股分红。
四是内部管理制度化。协会按照《章程》健全了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多项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探索运行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几年来,协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定期、不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听取会员反映和建议,对重大工作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决策。现在协会与会员联系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建立起丁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积累的运作机制。协会得到了稳步发展。
二、以科研推广为基础,提高石榴管理水平
石榴是一个病虫害较多、生产条件要求严格,田间管理复杂,贮藏保鲜困难的多子粒水果:针对这些特点,协会抓科研攻关与技术推广并重,群众石榴栽培水平不断提高。
1.多部门联合进行科研攻关。先后协作完成了石榴园桃蛀螟的测报与防治、良种选育、果实套袋、储藏保鲜、平衡施肥、石榴园生态体系建设等六项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为了解决石榴园桃蛀螟防治难、虫果率高的问题,协会在会员户设立23个虫情测报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一起攻关,试验成功了性诱剂诱杀、向日葵、甜高梁诱集、少量生物农药配合、秋季全面清园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桃蛀螟的危害,石榴虫果率由1998年以前的25%下降到现在的2%以下:针对临潼石榴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协会组织会员进行品种资源调查,选育优良品种,目前已初步选育出大红甜、三白甜、净皮甜、大红酸、天红蛋、鲁峪蛋等6大晶系的“临研”系列石榴良种93个品种,其中有17个被2001-2002年“中国石榴科技协作年会”评为优质果。一批大粒、软籽、果汁专用的优良新品种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普通品种,为实现临潼石榴良种化、加工与鲜食分离的专业化生产做好了准备。
2.加强科技培训与推广。一是在石榴生产的关键季节,按照急用先学,注重应用的原则,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现场指导、印发宣传资料、播放专题录像等形式,为果农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深受群众欢迎、几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40场(次),培训人员17000人(次),推广各类技术13项,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石榴种植技术水平,二是选拔了68名年龄轻、文化高、懂技术的优秀会员,配合“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进行集中培训,系统讲授石榴田间管理、树型修剪、病虫防治、土壤培肥等理论与实践.重点培养技术骨干。这些骨干成为永不离村的“土专家”,言传身教带动了周围果农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按照“简化生产、提高效率”的原则.采用统一供应并严格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多用有机肥、果园生草、果实套袋、控制产量、提高质量等无公害栽培技术,会员户亩产增加25%,商品果率提高20个百分点,产值增长30%以上。
3.建设石榴科技示范园。协会与两名种植大户联合,建起了“零口镇300亩石榴红生态科技园”和“秦陵上陈村百亩石榴生态园”两个标准化示范园,以带动果农推广石榴标准化栽培技术。现在每天有群众参观学习,起到了干给会员看,领着群众干的示范带动作用。
4.发展绿色生产小区。协会在会员集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按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治病虫害,分户经营管理”的原则,建立石榴绿色生产小区。目前协会已经建立绿色生产小区15个,面积达到1500亩,并为每户建立了种植档案。
5.组织会员进行考察交流。协会利用各种机会组织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考察交流活动:组织会员参加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到陕西华圣果业集团参观,到山东枣庄学习石榴盆景制作,到陕西省岐山县黑李子协会取经,两次在会内进行百里徒步考察,对不同地域会员石榴的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生长结果等进行观摩交流。通过考察学习,会员开阔了视野,引进了技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质量意识和市场意识。
三、建立农资服务站,开展技术物资配套服务
长期以来,果农购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为此协会及时成立了农资服务站。;在协会的缆呻技术指导下,根据生产季节对农药i化肥·、器槽;工具的需求.尽量由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保证r质量,满足了会员和周围群众的生产需要。在农资供应方面,一是在各分会设立供应点,会员就近购买,极大方便了边远山区的会员和果农;二是实行低于市场价15%左右的统一定价,优惠供应会员;三是为会员建立供货档案,会员持农资供应卡购买,享受优惠,年终返还一定的利润;五是对资金暂时困难的会员,实行部分赊销,在果品收获销售时结算。这些办法,极大地方便了会员和群众,也调动了广大果农、会员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
四、以市场销售为重点,多渠道增加果农收入
一是生产实行田间日记制: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会员一律停用禁用农药,并把每次施用化肥、使用农药的数量、品种、时间及效果等情况,记录在田间管理刚己上,协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核实,确保会员生产的石榴安全无害。同时,协会抽查部分会员的果品,委托果树研究所进行检测,严把石榴质量关,保证生产无公害果品。
二是销售实行一箱一卡制。协会印制了石榴专用箱和质量信誉卡,按成本价供应会员,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装箱时随果品放入填有会员编号、户主姓名、规格等级、采摘时间、协会监督电话等内容的石榴销售质量信誉卡:对消费者的投诉,经调查核实,按会员管理制度规定进行处罚。
三是举办无公害石榴展销会。每年9月底到10月初的石榴收获时期,协会牵头举办“临潼无公害石榴展销会”,以会员的优质无公害果品为主,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销售:对绿色产业志愿者联盟成员和优秀会员挂标志牌,其销量、销价明显高于其他果农,达到了以会员销售带动其他果农销售的目的。2002年的石榴展销会短短两周,销售石榴40多吨,实现收入近20万元:2003年延长到1个多月,销售870多吨,收入450多万元。
四是开拓外地市场抓销售。协会一方面主动参加有关果品的展销会,对外宣传、推介临潼石榴。2003年先后参加了陕西省农业厅举办的“无公害农产品产销衔接会”,又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创下了单果50元的最高记录。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鼓励有经营头脑、市场意识强、营销有方的会员,依托协会走出去闯市场。已有10多名会员在西安、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窗口,宣传临潼石榴,开拓外部市场,每年通过他们销售石榴达800多吨,闯出了临潼石榴销售的新天地。
五、以替农维权为己任,确保果农利益不受侵犯
石榴协会始终把维护果农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作为重要职能,无论是会员还是非会员,是产前的土地纠纷,还是产中的农药、化肥质量问题,产后的储运、销售问题,只要果农的生产经营权益受到侵犯,协会就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群众进行协调、解决或申诉,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挽回了损失。2001年,50多户会员在西安气调中心储藏石榴25吨。年底果农带领客商前去提货,发现储藏的石榴已经变质,无法销售,果农经济损失惨重。由于多次协商没有结果,很多果农过年困难,情绪暴躁,部分果农开始到省政府上访。为防止集体上访,影响省“两会”的顺利召开,协会一方面及时做果农的思想工作,避免上访;另一方面立即与气调中心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方案。经过十多次的反复商谈达成协议,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几年来,协会共协调解决维护果农利益的重大事件5起,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为协会赢得厂声誉,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