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公有制经济活力的新平台
——如何理解要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说起股份制,一般人也许还讲不清楚:可一提起股票.则很多人特别是股民朋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在沪深两市开户的股民已达7000多万,人数居世界第—:这些股民如果加上关心他们炒股盈亏的家人,足有数亿人之多,所有这些人,大都熟悉自己所买股票公司的业绩,关注股票价格的涨跌。其实,股票就是股份公司的一种股权凭证;股民就是投资股份公司的股东,两者与股份制都密不可分;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新的政策宣示不仅牵动了广大股民的心,而且也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于是关于股份制的讨论再次出现厂一个小热潮。
股份制究竟是怎么回事
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早在15—16世纪,当欧洲老牌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初期,一些冒险家和殖民者为了筹措资金和降低风险,就采取合股的形式,收益按投入股份的多少分享,损失则相应地共同承担-英国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的东印度公司,其资产组织形式就是一种早期股份制。
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是在19世纪后期美国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的资产是由众多出资者投资构成的-它以入股的方式,把分属不同所有者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实现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种股份制企业是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全体股东是企业的共同所有者,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再由董事会聘用经理人员负责企业运营。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股份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对资本集中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股份制有利于资本、生产资料等很快集中起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运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股份制把分散的私人占有的资本和生产资料联合起来变成社会资本,客观上促进了生产资料和资本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因此,在西方发达资本上义国家,股份制日益成为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当现代股份公司刚刚出现的时候,马克思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认为,股份制“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恩格斯也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在他们看来,股份制企业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的对立和矛盾.但在由私人资本变成社会资本的过程中,给予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股份制没有进行简单否定,而是对股份制在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而加以否定,把股份制也作为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予以抛弃,不加分析地予以排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我们对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有厂新的认识,开始冲破那种认定股份制只姓“资”不姓“社”的思想禁锢,逐步认识到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股份制和公有制究竟是啥关系
我们知道,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发展壮大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但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并不意味着要坚持传统的公有制的特定实现形式不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能否巩固和壮大,关键是看能否找到它的有效实现形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就提出了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的要求;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认识不断深化。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人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继续试行:在党的十三大精神的推动下,1990牛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后来又成立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一大批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来,并陆续公开上市;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强调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秩序地健康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厂股份制的改革探索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提供丁指导;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奉组织形式,其本身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一重大的理论突破,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产生厂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9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入总结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上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厂一个新高度,为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
事实胜于雄辩:仅从1997年至2001年底,我国股份制企业就从7,2万家发展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643.7万人增加到2746.6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从8311亿元增加到56733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的跟踪统计调查,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3322家实行厂股份制改造;这些改制企业注册资奉金合计1143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7383亿元,占64.55%;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4054亿元,占35.45%。股份制企业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可见,公有制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我们既然强调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那么通过股份制,国有资本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支配范围。无论是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中,国有资本实际上都控制着企业全部资本的运作,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公有制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也有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份制便于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流动。国有资本既可以通过股权转让,退出市场前景黯淡的行业和经营不善的企业,避免国有资产闲置和贬值;也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购买股票,或通过资产联合、重组等方式进入市场前景看好、利润丰厚的行业和经营较好的企业.从而“借鸡生蛋”、“搭车快行”。
而且,从一定意义上看,实行股份制也有利于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实践表明,发展股份制经济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股东,使他们通过投入资本取得收益。特别是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公有经济日益充满活力、发展壮大,这也有利于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经济手段都具有两面性,股份制也不例外,如不加强监管、正确引导,也会带来风险。
“主要实现形式”究竟应如何理解
从我们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过程可以看出,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对这个问题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认识误区,需要作出回答。
比如有人说,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否意味着股份制就是公有制?这个观点其实是混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昕有制指资本归谁所有,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和运营方式。公有制可以采取股份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不采取股份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和运营方式,可以为公有制经济所用,也可以为非公有制经济所用。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未必都是公有制经济:例如,混合经济中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属于公有制性质,而私有资本属于私有制性质:如果是外资企业或私营企业组建的股份制,没有公有制经济参与,那它就是纯私有制经济,当然更不具有公有制性质。
也有人说,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公有制企业都要改成股份制?要知道,有“主要”就有“次要”。因此,“主要”不等于“惟一”。事实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在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之后,才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股份制尽管是主要实现形式,但毕竟是”多种”中的一种,这就表明,除股份制外,公有制也可以有其他实现形式。不能因为强调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放弃对其他实现形式探索的努力。我们应当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其他有效实现形式。
还有人说,实行股份制、发展混合经济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混合经济有什么区别?其实,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搞的混合经济,与我们这里所讲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有根本不同的;首先,它们搞的混合经济大多数并不是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其次,它们的混合经济中即使有国有资本参股,也与我们要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很大区别:一方面它们的国有资本比例很小,并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条,它们的国有资本及其投向的混合经济,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某个利益集团服务的,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所以,我们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绝不意味着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党在经济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都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蓬勃的活力。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理论的提出,必将使公有制经济中蕴藏着的巨大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在推进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刮风”、搞“一刀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内外市场环境和职工的愿望,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特别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股份制改造之机,转移和侵吞国有、集体资产,造成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
(转自《理论热点十八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