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发展城镇新型集体经济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会长 范大政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走过于50年的历程,曾有过成功辉煌,有过曲折弯路,也有改革开放的探索突破。目前城镇集体经济正沿着改革创新的道路向前发展着。然而,现在有些同志仍然摆脱不了“左”或“右”的桎梏,认为集体经济就是“二国营”模式,应该取消。看来,大力宣传发展集体经济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催生多种新型集体经济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集体经济,尤其新型的集体经济是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要求,已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支重要力量。
确实,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中产生和发展的“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丧失其原有特征,失去其应有活力,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指引下,集体企业不断进行改革,集体经济不断涌现多种形式,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出现了多样化:
1.国有、集体小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集体小企业职工出资或存量资产返回等形式,确立职工个人股权,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合作制原则为基础,吸纳公司制的做法,有较大的适应性;自1984年开始探索,到1999年底,上海城镇共有股份合作制企业12523家,其中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8000多家.占总数63.9%:目前,全市共有股份合作制企业约11500家.从业人员28.8万人,注册资本金96.5亿元,其中国有和集体投资占13.1甲c,自然人投资占60.4%,其他实体投资占26.5%。根据最近调研表明,多数改制企业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企业净资产有所增加,自我活力有所增强,自我发展有了后劲;职工收入稳定提高,一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有的还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些企业职工分红收益已超过原始投资。
2.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兴办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精干主体”,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实行主辅分离,兴办了新型集体企业。这些企业集体资产由职工安置费、劳动关系改变的经济补偿和征地农民工的补偿等构成。这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适应改革新形势,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观念机制不断创新.坚持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这些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主辅分离过程中,艰苦创业,不断开拓新项目,扩大新业务,拓展新市场,增加企业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如宝钢集团组建的企业开发总公司已有各类产业单位140多家,总资产达45亿元。现有的13000余名在册人员中,除少数是向社会招聘的高学历人才外,大都是宝钢建设和改革中的征地工、分流人员和家属工。2001年,公司实现销售65亿元,利润1.98亿元;又如高桥石化总公司以征地农民工、职工子女、分流的富余人员为主体,创办厂各种形式的集体企业。他们组建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成立了近10家有限责任公司,并正在进行职工持股和经营者岗位激励股的产权制度新探索。目前企业中集体职工8000人,集体资产从初创时不足百万元,扩张到现在的5亿元。
3。安置知青、富余人员而创办的职工持股公司。这类企业由职工出资,国有企业扶办建立起来,通过改制和产权界定,归还国有资产,确立职工个人股权,形成的新型集体经济。20世纪70年代末,为安置数十万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就业,市政府鼓励各行各业大力组建合作制、劳动服务公司等。创建于1980年的上海衡山药业有限公司就是以知青为主体的集体企业,134名知青拧成一股绳,凭着自己的劳动积累,偿还了银行的全部借贷本金和利息,还清了借用的奶万元固定资产。目前已由股份合作制改制为职工持股有限公司。2000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0264.8万元,净资产6174.8万元。由上海化轻公司职工和待业青年组建而成的合作企业——上海华生化工厂是于][982年由9个人、3口缸、6根棒、2000元起家的 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吸纳了公司160名职工的待业子女:经过20余年艰苦创业,目前,企业的净资产达lo亿多元,并已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4.由科技人员“下海”创建的民营科技股份合作企业。科技人员自筹资金,带着一批科研成果,创办了一大批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的科技企业。据统计,至1998年底,全市兴办的这类科技企业已达752户,共有职工15320人,销售总额为19.6亿元,实现利润1.7亿元,人均创利I.I万元。这些企业进行高知识投入,开拓高科技领域,实行科技成果转让,已成为全市推动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5.破产企业自救,由职工骨干出资组建的持股企业。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是在上海拉链厂破产过程中“新生”的。原企业13名干部,投资人股33万元,组织下岗员工,进行生产自救,组建了员工骨干持股公司:他们处理了企业历史欠债,分流安置了职工;目前公司已吸纳了72名“协保”、下岗人员;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利税44.6万元。
6.联合经济组织、社区及经营者创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类企业是各类联社、社区出资,支持企业改制或有经营才能的人员创办的棍台所有制企业。上海协力卷簧制造有限公司,是被市科委认定为2003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3年前,这家企业是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组建,以集体资本出资为主,经营者群体持股,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改制3年来,产品销售收人增长10%左右,利润增长96%以上。过去主要产品是钟表发条,改制后生产航天航空,军工家电产品的卷簧零部件。2003年10月15日在我国发射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用于太阳能电池阵帆板的展开簧,就是该公司生产的。
7.组织下岗职工创办合作社。上海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由上海市妇联一位退休干部发起创办的,近10年来,为7000名上海下岗女工和内蒙、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进行了《服装裁剪与设计》、《家政服务》等20多种专业的、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学院引导学员自下而上,自愿结合,先后成立宝山横沙岛、通河、杨浦五角场星欣绒线编织合作社和平凉丹青制衣合作社。这4个合作社以上海边缘地区的下岗女工和市郊农村困难群女性为主体,“手拉手,一起干”,在合作社内部,实行社员民主管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人人都是主人,个个都是老板”,取得很好的成效,受到国际合作组织的充分肯定。
二、新型集体经济符合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显现出很强的经济活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从新型集体经济的产权制度来看,它兼容合作制与公司制的原则,符合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市场经济的要求。
1.新型集体经济产权归属清晰,企业产权体现了所有者与劳动者的统一。”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实行“财产归大堆”,资产·名为集体所有,实际职工空有”,其产权制度否定劳动者个人所有权。而新型集体经济有明晰的产权边界,企业实行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相结合的产权制度,职工具有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劳动者可以个人持股,以自然人成为股东;劳动者也可以共同所有,以法人持股成为产权主体。共有资产的所有者限定在特定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范围内。对集体共有资产,劳动群众有共同所有、占有、处置、收益的权利:近几年在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合作企业、职工持股公司,劳动者对财产所有权的不同占有形式,进一步保障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上海新工联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开办的集体企业,这个企业在改制中把沉淀的劳动积累折成股权返回给在职职工,并通过出资组成持股会,职工改变劳动关系,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同时,折股返给离退休人员一部分,作为共同共有,实现了把新工联办成职工自己的企业的目标:2002年现金分红为8%。五年来还上缴市工业联社利润2639万元。
2.新型集体经济劳动者权贵明确,企业的职工有控制权。“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名义上是职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受政府控制的附属物。经营活动听政府安排,经营者由上级任命,职工归劳动部门调配。新型集体经济中劳动者主要通过控股和企业章程规定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在不同企业劳动者可以分别采用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形式。劳动者可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选择经营者,选择适当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方式;企业中劳动者有控制权这一特征,划清了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以及国有经济的边界,保证了职工是企业主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根本利益,为企业经营发展和劳动者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也是新型集体经济的生命力所在。
3.新型集体经济实行“劳动分红”,企业形成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共享利益的分配制度。“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为了割“资本主义尾巴”,退还职工股金,否定劳动分红,并规定集体企业的分配应参照并低于国营企业。而在新型集体经济的企业中,劳动者可以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人股,共享企业收益,提高了劳动分配的地位和比例。在过去合作社有“惠顾”原则,规定社员按贡献参与分配。股份合作企业、职工持股公司劳动者可按劳动要素的差异折股,设置岗位股、经营者期股。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制“惠顾”原则以股权实施的一种新形式。新型集体经济的企业职工参与分配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按照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贡献获取的工资收入,这是按劳分配的形式;二是按股分红,按照“同股同利”的原则保证企业外部出资人与职工股东平等的权利,而职工以劳动要素折股的部分分红,实际上是按劳分配。劳动与资本共享利益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如上海新兴锁厂2000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260个职工持股,至今基本上都在岗位上,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关注企业经营,关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2年销售收入6000万元,比改制前增长50%,利润比改制前增加100余万元,职工平均年收入1.8元,比上年增加19%。
4.新型集体经济资金流动顺畅,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具有开放的社会融资渠道。“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资产来自于企业内部或国家划拨,是一种产权主体单一、融资渠道封闭的企业制度;新型集体经济的产权主体是多元的,除企业内部职工人股外,吸纳企业外部自然人、法人包括国有企业,在“自愿”和“人合”的原则下出资人股,形成产权主体多元、融资机制开放的混合所有制;目前的股份合作企业和职工持股公司的股本结构,一般以劳动者出资为主,同时吸纳企业外部的私人资本、国有资本,拓展了社会融资渠道,改变了过去集体企业发展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封闭的运营机制,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新型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1.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实现劳动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中,由于劳动者与资产所有者的一致性,在制度上消除了不公正的根源,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的新型集体经济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农村乡镇村大力发展新型的专业合作组织,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的合作和联合,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2.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从国际合作社联盟100多年合作社运动的发展历史看,引导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组织合作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仅据1999已加入国际合作社联盟的206个合作组织统计,社员人数达7.8亿。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欧、美、日等国,合作经济也十分发达;在失业率高达25%的阿根廷,有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一批破产或停产的小企业的职工接管了企业,成立由职工自主经营的合作社,不仅使已经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还保持了自己的就业机会。从我国解决就业的经验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过两次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吸纳大批劳动者就业的成功实践:一次是建国初解决大批失业工人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另一次是1979年前后安置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就业。组织生产自救性的合作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就业难”突出的社会矛盾,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约2200万至2300万人,形势十分严峻。保障劳动者劳动的权利是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扶贫给钱不如给个工作岗位。因此,政府在舆论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和帮助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动劳动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就业,互助合作,才能让劳动者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统筹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个统筹”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但随之出现社会贫富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贫富悬殊的趋势仍在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分配中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社会财富比例过小:2002年我国10万亿元GDP中,城乡居民分得5.6万亿元,其中工资总额1.2万亿元,占GDP的12%:劳动者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最主要源泉:按劳动贡献分配,是国际合作社联盟坚持的重要分配原则:我国早期合作社实行劳动分红,职工以劳动贡献分享企业收益,成为有集体经济特色的分配制度;新型集体经济的企业端走了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保护劳动者以劳动分享企业收益的权利,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因此,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解决目前贫富差异日趋扩大的有效举措,这对于实现劳动群众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和公正,具有其他经济成分不可替代的的重要作用;
四、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与法律支持
1.应给予新型集体经济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支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可参照国外的相关办法,在金融信贷、税收、创业扶持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进行鼓励。凡是私人企业、街道创办企业、安置下岗就业人员企业以及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组织等享有的优惠政策,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也可区别情况,给予享受。
2.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互动的体系,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的指导和管理。新型集体经济的多种组织形式,符合我国国情,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力量,它十分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指导与帮助。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政府通过合作社协会,实行对合作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取得很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把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纳入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并依靠各专业合作经济协会(学会)和联合经济组织,赋予其职能,进行跟踪服务,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互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的指导和管理。
3.明确新型集体经济共有资产的归属、功能及其利益主体。新型集体经济的共有资产是全体职工共同共有的资产,在企业存续期间是不可分割的。共有资产的功能是发展生产,提高职工福利(包括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补充),激励人才,开展培训,合作互助等: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共有资产也可以作为支付改制成本的来源:共有资产可以设立基金,可以委托银行或中介机构运作,也可以暂由集体企业的工会部门作为出资人,作为企业的法人股东。这样,有利于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利益。
4.从精神与物质上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者进行形式多样的激励。新型集体经济的经营者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承担着更大责任,对社会作出更多的奉献,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和表彰;在企业中也应得到职工的信任和支持。职工应肯定经营者对企业作出的贡献,使经营者的收入与其贡献大体相符:要采用年薪、期股、岗位股等多种形式,让优秀的经营者与企业命运连在一起,这也是职工根本利益的保障。
5.在舆论导向上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看不到新型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征,只要一提起集体经济,就认为是“二国营”,就应该取消,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发展“两个联合”的新型集体经济,丰富了集体经济的内涵,是对我国几十年来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实践证明,在我国没有集体经济,尤其是没有股份合作、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就没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中主体地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的宣传,积极引导集体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使新型集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坚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