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大力扶持手工业职业教育
发行时间:2004-04-20
网站编辑:余祖先 陈宝泉
来源:研究所

大力扶持手工业职业教育

余祖先  陈宝泉

手工业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与落后相联系的。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里都与大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大工业都是在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业为大工业培养了无数出色的经营管理者,向大工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手工业生产出的大量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化的产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手工业职业教育对加快我国手工业发展和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工业的作用不可替代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工具或用简单机械从事生产的加工制造行业,如陶瓷、挑花、刺锈、纺织、家具制作以及机械维修、建筑装饰装修、服装服饰鞋帽制作等等。手工业企业规模小、地方特色浓。手工业主要靠手工和简单工具进行生产,其企业形式大多数是民营小企业,所需启动资金少。同时,手工业往往具有地方经济的传统,其原材料取自当地资源,其产品具有地方文化的积淀,其销售具有相对固定的市场基础,如酿造业、陶瓷业、纺织业、皮革业、编织业等传统手工业。因此,手工业能够发挥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近解决生产原材料,既能为大企业提供廉价的加工服务,又能独立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手工业产品:

手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产值,手工业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不容忽视:以手工业小企业占重头的轻工业为例,其总产值、上缴利税、出口额和职工总数长期以来一直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手工业以高附加值、少污染、低能耗、多品种为特征,成为包括食品工业、服装业、金银珠宝和工艺美术晶业、钟表制造业、印刷出版业、文体用品业、旅游纪念晶业等7个行业的“都市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它能够容纳大批劳动力。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手工业这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经济领域,今天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1995年在127种手工业行业中有56万家独立企业,职工总共620万人,和大工业就业人数基本持平。随着手工业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它对就业的拉动还有很大的潜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手工业职业教育亟待扶持

手工业企业的规模不大,对尖端技术的要求不高,但其技能性很强。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手工业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对技术、工艺不断改良和革新,有些行业还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其规模的扩大也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人才。这个问题靠师徒相授的方式难以解决,职业教育是最适合手工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对高新技术的掌握有限,但经过技能培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这正是手工业所需要的人才。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手工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一是要把面向手工业的职业教育作为农村职教的重点发展领域。这是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一个重要而又方便可行的途径。要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重点专业建设应向手工业倾斜。还要对目前83个重点专业中的10个手工业专业进行大力扶持,并且继续开设新的面向手工业的专业。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也要向手工业各行业倾斜,注重开发更新手工业领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教材,以适应手工业发展和升级的需要。二是手工业职业学校要贴近市场设置专业。学校要贴近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顺应手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根据当地手工业在原料、产品、销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技术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培训课程,培养体现手工业特色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营销:—服务、管理人员。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要园地制宜,允许与统一课程标准有所不同,为企业留出更大的“定制”空间。三是手工业职校办学模式应灵活多样,大力推广半工半读模式。手工业领域的职业教育具有低培训成本、高利润的特点,半工半读的模式非常适应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目前还在不断摸索中,在已经进行的尝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面向手工业的职业教育中,学校更加应该打开思路,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四是将手工业领域职校的创业教育作为重点。创业教育正在职业学校逐步受到重视,手工业企业是最适于自主创业的领域。目前各地都有一些在手工业领域里创业成功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但是这些成功者更多的是被用于展示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手工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手工业职业学校应成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先锋,教育部门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条件更成熟的手工业领域职校作为重点,优先来支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31日)

大力扶持手工业职业教育
发行时间:2004-04-20
网站编辑:余祖先 陈宝泉
  
来源:研究所

大力扶持手工业职业教育

余祖先  陈宝泉

手工业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与落后相联系的。但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里都与大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大工业都是在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业为大工业培养了无数出色的经营管理者,向大工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手工业生产出的大量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化的产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手工业职业教育对加快我国手工业发展和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工业的作用不可替代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工具或用简单机械从事生产的加工制造行业,如陶瓷、挑花、刺锈、纺织、家具制作以及机械维修、建筑装饰装修、服装服饰鞋帽制作等等。手工业企业规模小、地方特色浓。手工业主要靠手工和简单工具进行生产,其企业形式大多数是民营小企业,所需启动资金少。同时,手工业往往具有地方经济的传统,其原材料取自当地资源,其产品具有地方文化的积淀,其销售具有相对固定的市场基础,如酿造业、陶瓷业、纺织业、皮革业、编织业等传统手工业。因此,手工业能够发挥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近解决生产原材料,既能为大企业提供廉价的加工服务,又能独立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手工业产品:

手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产值,手工业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却不容忽视:以手工业小企业占重头的轻工业为例,其总产值、上缴利税、出口额和职工总数长期以来一直占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手工业以高附加值、少污染、低能耗、多品种为特征,成为包括食品工业、服装业、金银珠宝和工艺美术晶业、钟表制造业、印刷出版业、文体用品业、旅游纪念晶业等7个行业的“都市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使它能够容纳大批劳动力。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手工业这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经济领域,今天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1995年在127种手工业行业中有56万家独立企业,职工总共620万人,和大工业就业人数基本持平。随着手工业在我国的逐步发展,它对就业的拉动还有很大的潜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手工业职业教育亟待扶持

手工业企业的规模不大,对尖端技术的要求不高,但其技能性很强。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手工业需要顺应市场需求,对技术、工艺不断改良和革新,有些行业还要求从业者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其规模的扩大也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人才。这个问题靠师徒相授的方式难以解决,职业教育是最适合手工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对高新技术的掌握有限,但经过技能培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这正是手工业所需要的人才。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手工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一是要把面向手工业的职业教育作为农村职教的重点发展领域。这是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一个重要而又方便可行的途径。要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设置、重点专业建设应向手工业倾斜。还要对目前83个重点专业中的10个手工业专业进行大力扶持,并且继续开设新的面向手工业的专业。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也要向手工业各行业倾斜,注重开发更新手工业领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课程教材,以适应手工业发展和升级的需要。二是手工业职业学校要贴近市场设置专业。学校要贴近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顺应手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根据当地手工业在原料、产品、销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技术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和培训课程,培养体现手工业特色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营销:—服务、管理人员。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上要园地制宜,允许与统一课程标准有所不同,为企业留出更大的“定制”空间。三是手工业职校办学模式应灵活多样,大力推广半工半读模式。手工业领域的职业教育具有低培训成本、高利润的特点,半工半读的模式非常适应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目前还在不断摸索中,在已经进行的尝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面向手工业的职业教育中,学校更加应该打开思路,大力推广这种模式。四是将手工业领域职校的创业教育作为重点。创业教育正在职业学校逐步受到重视,手工业企业是最适于自主创业的领域。目前各地都有一些在手工业领域里创业成功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但是这些成功者更多的是被用于展示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手工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手工业职业学校应成为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先锋,教育部门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条件更成熟的手工业领域职校作为重点,优先来支持。

(摘自《经济日报》200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