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加盟大集团技改见成效
发行时间:2004-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加盟大集团技改见成效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改革与发展调查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奉贤区联社(工业总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奉贤水泥厂。这家企业历史上为地方经济建设曾经作过一定的贡献,1993年已有职工1000多人,年产水泥24万吨,创利税1000多万元,成为区联社系统的一家骨干企业:在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小水泥属于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最终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1997年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在当时奉贤县政府的关怀促成下,1998年10月原奉贤水泥厂与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安徽海螺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合资合作,由海螺集团出资1850万元(占注册资本55%),奉贤水泥厂以厂房、设备、土地使用等折价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45%).组建成注册资本为3350万元的一个水泥粉磨加工企业——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公司加盟大集团后,借助海螺集团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优势,通过近4年不间断的技术改造,使一家面临倒闭的老企业,一跃成为奉市水泥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老企业改造成功的一个典范。

一、加盟大集团,打响攻坚战。海螺水泥公司合资的当年,正遇上亚洲金融危机.水泥市场十分萧条,国内对小水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市对能耗高、效益低、无资源的小水泥厂实行关、停、并、转:企业内部生产停顿,人心涣散,原有的市场份额基本丢失,厂内景象破败不堪: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班子依托加盟大集团的优势,艰难的开展恢复生产、市场开拓、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通过转观念、建机制、输管理、上技改、整环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当年合资当年恢复生产,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合资后的海螺水泥公司,按照市场人力配置要求,留用原企业在岗人员192人,另有207名职工下岗办理协保或发给生活补贴费:在岗员工一岗多职,按产销量和不同的岗位职能,实行浮动工资。合资公司实行海螺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日常生产经营由总经理、分管生产和销售的两位副总经理及经理助理,共4人组成精干的管理班子负责:合资公司内设生产技术科、销售科、财务科、化验室、总经理办公室,共5个精干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物资集中采购,价格公开透明,财务执行预算,成本严格控制,实行规范管理:为了整治厂区内垃圾成山,厂区外粉尘弥漫,水泥厂脏、乱、差的现象.海螺水泥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先后投资4130多万元用于收尘改造:在厂区内安装了大小收尘设备36台,厂区外扬尘较大的卸料码头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对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发动职工整治厂区环境,从1998年底至2002年,先后组织劳动60多次。共清理运出垃圾2万多吨,利用工业废料1万多吨,拆除危旧房屋30余间,新浇水泥地坪道路5000多平方米。在全面整治清理的基础上,开展大面积植树绿化活动,合资四年来共种植樟树40余株,各类苗木80010多棵,草坪4000多平方米,还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环保绿化管理制度,配合企业CIS形象的推广,使合资公司内外环境发生丁巨大的变化,水泥生产的污染源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二、抢占大市场,技改见成效。过去奉贤水泥厂的工艺生产线是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经过历次改造扩建,仍然没有摆脱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污染大的状况;合资公司建立后的第一年,1999年第一期技改投人2000多万元,2001年第二期技术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两期技改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老的工艺生产线进行了彻底改造,引进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采用大径围的磨机,全自动化电脑控制,技术改造优化了工艺流程,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造后的工艺生产线不仅工艺布局合理,能耗低,污染小,产能高,而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同行水平,基本达到和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技术改造使生产能量迅猛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1999年第一期技改完成,当年产能规模由25万吨扩大到60万吨,当年实现产销15.4万吨,创造工业产值3850万元:2000年不断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产销突破45万吨,增加工业产值7400万元,增长率为192.21%。2001年进行第二期技改,产能规模迅猛扩大到150万吨,当年完成产销任务57万吨,工业产值上升到1.4亿元,增长率达到24.44%。2002年全力搞好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产能,全年产销突破100万吨大关,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73.57%:在市场占有率方面,1998年底市场份额基本为零,1999年合资后的第一年,海螺水泥已占奉贤市场的‘15%,整个上海市场的1%左右。2000年海螺水泥的品牌优势开始显现,产品已占奉贤市场的30%,占整个上海市场的3牦左右,2001年海螺水泥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并被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市政重大工程指定为使用产品,使奉贤的市场份额扩大到40%以上.整个上海的市场份额扩大到5%左右:2002年在新一轮市政建设拉动下,产品供不应求,奉贤的市场份额已占到60%以上,整个上海的市场份额已占到8甲。以上。海螺水泥公司的发展,为老企业改造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对推动全市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合资后的海螺水泥公司,产品质量优,2001年通过了1509(1)0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工作:多次经市级、国家级产品质量抽查,100%合格,被定为免检产品:企业信誉好,到款发货,售后服务,赢得客户信任:因此,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合资前人均劳动生产率仅250吨/年人,合资后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800吨/年人,4年增长31.2倍:4年来共创利税2000多万元,成为奉贤区的主要纳税大户之一。海螺水泥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但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没,而且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电力、市政建设、房产和银行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繁荣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出了新的贡献;

海螺水泥公司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们坚持“以销售占市场,以质量赢人心,以服务联友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取到2005年水泥产能达到200万吨以上,为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海螺水泥生产企业而奋斗。

(赵宝林供稿)

加盟大集团技改见成效
发行时间:2004-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加盟大集团技改见成效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改革与发展调查

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奉贤区联社(工业总公司)的一家下属企业奉贤水泥厂。这家企业历史上为地方经济建设曾经作过一定的贡献,1993年已有职工1000多人,年产水泥24万吨,创利税1000多万元,成为区联社系统的一家骨干企业:在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小水泥属于传统产业,能耗高、污染大、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最终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1997年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现状,在当时奉贤县政府的关怀促成下,1998年10月原奉贤水泥厂与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安徽海螺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合资合作,由海螺集团出资1850万元(占注册资本55%),奉贤水泥厂以厂房、设备、土地使用等折价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45%).组建成注册资本为3350万元的一个水泥粉磨加工企业——上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公司加盟大集团后,借助海螺集团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优势,通过近4年不间断的技术改造,使一家面临倒闭的老企业,一跃成为奉市水泥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老企业改造成功的一个典范。

一、加盟大集团,打响攻坚战。海螺水泥公司合资的当年,正遇上亚洲金融危机.水泥市场十分萧条,国内对小水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本市对能耗高、效益低、无资源的小水泥厂实行关、停、并、转:企业内部生产停顿,人心涣散,原有的市场份额基本丢失,厂内景象破败不堪: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班子依托加盟大集团的优势,艰难的开展恢复生产、市场开拓、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通过转观念、建机制、输管理、上技改、整环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当年合资当年恢复生产,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合资后的海螺水泥公司,按照市场人力配置要求,留用原企业在岗人员192人,另有207名职工下岗办理协保或发给生活补贴费:在岗员工一岗多职,按产销量和不同的岗位职能,实行浮动工资。合资公司实行海螺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日常生产经营由总经理、分管生产和销售的两位副总经理及经理助理,共4人组成精干的管理班子负责:合资公司内设生产技术科、销售科、财务科、化验室、总经理办公室,共5个精干的职能部门,生产经营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物资集中采购,价格公开透明,财务执行预算,成本严格控制,实行规范管理:为了整治厂区内垃圾成山,厂区外粉尘弥漫,水泥厂脏、乱、差的现象.海螺水泥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先后投资4130多万元用于收尘改造:在厂区内安装了大小收尘设备36台,厂区外扬尘较大的卸料码头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对污染源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发动职工整治厂区环境,从1998年底至2002年,先后组织劳动60多次。共清理运出垃圾2万多吨,利用工业废料1万多吨,拆除危旧房屋30余间,新浇水泥地坪道路5000多平方米。在全面整治清理的基础上,开展大面积植树绿化活动,合资四年来共种植樟树40余株,各类苗木80010多棵,草坪4000多平方米,还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环保绿化管理制度,配合企业CIS形象的推广,使合资公司内外环境发生丁巨大的变化,水泥生产的污染源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二、抢占大市场,技改见成效。过去奉贤水泥厂的工艺生产线是我国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经过历次改造扩建,仍然没有摆脱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污染大的状况;合资公司建立后的第一年,1999年第一期技改投人2000多万元,2001年第二期技术改造,投入6000多万元。两期技改共投入8000多万元,对老的工艺生产线进行了彻底改造,引进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采用大径围的磨机,全自动化电脑控制,技术改造优化了工艺流程,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造后的工艺生产线不仅工艺布局合理,能耗低,污染小,产能高,而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同行水平,基本达到和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技术改造使生产能量迅猛增长,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1999年第一期技改完成,当年产能规模由25万吨扩大到60万吨,当年实现产销15.4万吨,创造工业产值3850万元:2000年不断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产销突破45万吨,增加工业产值7400万元,增长率为192.21%。2001年进行第二期技改,产能规模迅猛扩大到150万吨,当年完成产销任务57万吨,工业产值上升到1.4亿元,增长率达到24.44%。2002年全力搞好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产能,全年产销突破100万吨大关,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73.57%:在市场占有率方面,1998年底市场份额基本为零,1999年合资后的第一年,海螺水泥已占奉贤市场的‘15%,整个上海市场的1%左右。2000年海螺水泥的品牌优势开始显现,产品已占奉贤市场的30%,占整个上海市场的3牦左右,2001年海螺水泥越来越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并被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市政重大工程指定为使用产品,使奉贤的市场份额扩大到40%以上.整个上海的市场份额扩大到5%左右:2002年在新一轮市政建设拉动下,产品供不应求,奉贤的市场份额已占到60%以上,整个上海的市场份额已占到8甲。以上。海螺水泥公司的发展,为老企业改造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对推动全市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合资后的海螺水泥公司,产品质量优,2001年通过了1509(1)0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工作:多次经市级、国家级产品质量抽查,100%合格,被定为免检产品:企业信誉好,到款发货,售后服务,赢得客户信任:因此,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合资前人均劳动生产率仅250吨/年人,合资后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800吨/年人,4年增长31.2倍:4年来共创利税2000多万元,成为奉贤区的主要纳税大户之一。海螺水泥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但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没,而且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电力、市政建设、房产和银行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繁荣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出了新的贡献;

海螺水泥公司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们坚持“以销售占市场,以质量赢人心,以服务联友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外市场,争取到2005年水泥产能达到200万吨以上,为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海螺水泥生产企业而奋斗。

(赵宝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