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推进轻工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 许善亭
在传统体制下,轻工集体企业的产权不清,名为“集体所有”,实际谁也不能所有,是一种“二国营”的集体企业。实践表明,传统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努力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推进企业实现制度创新,使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的核心
建国以来,武汉市轻工集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时,全市2万余名社员出资460.4万元,生产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商品。到1965年,全市二轻集体企业的自有资金增加至5434万元,1985年发展到3.”亿元。1966年至1985年,轻工集体企业向市财政交纳所得税5.03亿元,产品品种发展到3000余种,吸纳社会劳动力34600多人,其中90%以上是市政府安置的下放知青、复员退伍军人和城镇待业人员。1990年前,武汉二轻集体经济在发展传统产品的同时,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尤其是家电业在全国起步较早,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汉货名品。1995年,武汉二轻系统实现工业产值15.2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6亿元,利税7228万元,其中利润3676万元,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在1982、2002年改革开放的20年里,市工业联社所属的集体企业年均社会贡献率为12.33%,集体企业的年均社会积累率为19.65%。由于轻工集体企业长期在传统体制下运行,产权不清、机制呆滞、资金枯竭、包袱沉重、后劲乏力等一系列弊病无疑例外地显现出来。尽管这些企业在过去10多年中,先后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等形式的改革,在改革初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些改革均未真正触及集体企业产权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企业的终极所有权未能实现人格化,企业出资人依然空缺,致使企业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是集体企业陷入困境的体制性原因。
从联社企业的现状来看,联社集体企业帐面总资产134619.7万元,负债总额113252.1万元,净资产21367.6万元,资产负债宰为84.13%。其中净资产为负数的有12户,占企业总数的27.3%;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靠出租厂房维持生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有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公司,其出资人属于不同的资产所有者,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必然触及集体企业产权不明晰的顽疾,因此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在子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企业生命力也在于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地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创新,企业才能具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2000年5月以来,武汉市相继颁发了4个文件,就推动我市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相应政策。同时,社会综合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近年来,联社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努力实现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第一,在扩大集体企业改制面上有了新的进展。联社加大力度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联社系统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60.53%。
第二,在多渠道筹集改制成本上有了新的进展。企业面临着人员多、债务大、有效资产少等困难,普遍缺乏改制成本。联社与企业注重多渠道筹集改制成本,用好政策,协调关系,盘活存量,集聚资金,推进了企业的改制。一是办理了2847平方米经营性公房的产权置换手续,为企业取得614.7万元的改制资金;二是与银行协商,以2408万元的资金一次性了断企业所欠10572万元的银行债务;三是将845万元的财政借款转为企业资本金;四是帮助8户企业办理土地转让手续,使企业获得10185万元的改制资金;五是按政策将25万元的房改资金注入改制成本。通过多渠道筹集改制成本,较好地安置了职工,经济补偿金基本到位,没有出现打“白条”的现象。
第三,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上有了新的进展。企业改革改制的重点是理顺产权关系,转变职工身份。围绕这一重点,采取多种适合企业实际的改制形式,努力构建新型的集体企业,注重维系联社与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积极探索联社与企业相互参股的运作模式,在发展以集体资产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取得进展。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新企业。改制后组建的新企业,产权明晰到个人,并且明确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各自的职责,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开始建立,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得以加强,经济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三、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以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实施企业改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集体、职工、经营者个人的利益;加上集体企业长期以来历经多次“折腾”,“体质”虚弱,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所以,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既积极稳妥,又大胆利用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加快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多种形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企业“两清一算”(清人头、清资产、测算改制成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改制形式,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目前,市联社对所属集体企业分别实行了整体出售、分拆出售、先租后售、合并和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较稳妥地实施了部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武汉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通过土地转让,获得了改制所需的资金,不仅将企业整体搬迁到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继续发展生产,而且实现了企业机制的转换,使企业获得新生。
第二,多种渠道筹集改制成本。一是存量盘活变现一块;二是现有资产量化一块;三是公房置换增加一块;四是股权流动转让一块;五是靠大联大并购一块;六是引资发展壮大一块。武汉钢制家具三厂通过联建开发,有效地盘活了存量资产,在资本运作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为此次企业改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改制方案起草,到职代会通过,申报审批,以及资产评估确认、资产处置,直到人员补偿金到位、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改制任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了新的公司制企业。
第三,多种形式相结合促进改制。联社在推进企业改制中,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把企业改制同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结合起来;与产品开发、增加新的增长点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使企业改制落到实处。武汉东风电机公司抓住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利用企业改制的契机,采取先租后售的形式,由职工出资组建新企业,新企业租赁老企业的部分厂房和生产设备,以新托老,新企业轻装上阵。新企业通过产品开发,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完成电机产量30万台,是改制前企业年产量的3倍。
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力求观念创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触及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变革,必须加强宣传,认真把握政策,使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改制有较清晰的认识,理解到改制是国家对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是企业解困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只有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制,才能有利于搞活企业,有利于职工个人,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要加强改制后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企业改制后,要按照《公司法》组建新的企业。在企业出资人到位的基础上,必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随之而产生新的用工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管理和决策制度、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各项岗位考核制度等,都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来制定和运作。
第三,要建立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改制后,新组建的公司是从过去老集体企业改制而来,不可避免地带有过去旧体制所产生的惯性,还存在一个从实践探索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应按照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范,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股东代表及董事、监事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正确履行股东、董事、监事职责,规范行使权力。要对改制后新组建的公司制的企业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以督促改制后的企业立好规、迈好步,健康发展。
第四,要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方向。企业改制后,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三改一加强”的要求,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增强企业的实力。新企业新机制如同软件,企业的实力就是硬件,只有软件、硬件相互配合,才能良好运作取得成效。
第五,要争取政府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传统的集体企业是在长期低积累、高负担的状态下运行的,不少企业亏困严重,有的已全面停产或仅靠房屋出租维持,还有的企业早已资不抵债。在集体企业的改制中,政府出台了一些帮扶政策,国资、银行、财政、税务、房产、土地、劳动杜保和工商等部门采取一些措施,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