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探索联社改革发展新路子
泰兴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
泰兴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成立于50年代,几十年风雨沧桑,曾几经辉煌、平淡和困难,一直走到了如年代。由于其产权不清、体制落后,导致发展缓慢、企业效益下滑、资产萎缩、地位淡出,严重制约着联社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走出误区,摆脱困境,探索联社的生存发展,我们在泰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从1999年起,就切实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总社的《章程》,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大胆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联社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二次创业的迅猛发展。全市37家成员企业经济总量在1993年1.83亿的基础上,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资产为核心,正本清源,重新明确联社主体地位
泰兴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先后与手工业局、轻工业局、轻工纺织总公司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过去是“政社合一”的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联社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有所减弱,不少近几年才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忽视了联社资产属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她对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联社的认识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片面地认为联社集体资产,属公有资产,按照公有资产“有进有退”的要求,联社资产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彻底地退出;二是看不到联社自身在所有制形式上的新实践和新发展,认为联社在所有制形式上属“二国营”;三是由于我市联社所属企业经过1992年、1998年两次改革后,多数企业已改制为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联社的资产已基本“蒸发“。所以不少人认为联社已名存实亡,不再具有产权主体地位,主张在新一轮企业改革中将联社资产彻底地”卖光”、“送光”。我们对这些不从泰兴实际出发、不尊重历史事实、不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的、片面的、主观的认识,果断加以否定。我们按照国家经贸委、轻工联合总会和总社“机构不撤、人员不散、资产不丢”的“三不”要求,坚决进行纠正.使联社正本清源,重新明确并恢复了产权主体地位,具体抓了四方面的工作:
1.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为了解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学习讨论、外出参观考察、组织企业法人代表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进行联社地位、作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尤其是运用改制后,由于经营不善使集体资产流失、企业倒闭,职工上访、政府头疼的沉重教训启发大家;用近几年由于注重“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使企业从破产边缘上走出来的先进典型,教育大家,从根本上转变了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企业负责人对联社的认识。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联社的地位和性质,才能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力量,从而把我市联社事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新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广大联社员工的根本利益。
2.依法进行法人登记:1999年以前,因为联社的性质、机构、职能、编制都没有明确,我们掌握时机,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的支持,要求市政府批准联社机构的合法地位。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2001年3月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依法进行了联社法人登记,领取了组织机构代码,性质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从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3.重新界定联社资产。联社的资产是“立社之源”。我们学习借鉴上海、武汉、温州、合肥等地的做法,重新明确了联社企业的产权关系。2002年初,我们认真执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力总局《关于印发{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集体资产产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组织审计、财务等专业人员,对系统内第一批20家企业的联社资产依法进行了界定,按照资金来源的六个部分逐一核实清理,20家企业联社资产2.4亿,其中联社直属资产2900万元。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我们与20家企业签订了《联社资产产权界定书》,以协议的形式,重新明确了企业的资产属性。
4.授权委托管理。联社资产确定后,于2002年10月12日召开了全系统厂级干部大会,专门就联社资产委托管理进行了部署,对首批20家联社成员单位的负责人正式颁发了资产授权管理{委托书》,并对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2002年11月28日由市委常委、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参加的大会上,分别与各单位签订了2003年经济工作责任状,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必须达5%以上,保证联社资产的合法收益。通过精心组织和成功运作,联社资产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联社的职能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三置换一保障”的改革工作。
二、以产权为载体,创新机制,不断深化联社企业改革
联社企业的机制不活,发展乏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公有制身份问题没有解决,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来,我们围绕职工身份置换这一重点,坚持“自筹为主,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厂一策”的原则,狠抓改革的关键点。目前已有29家企业置换职工身份5264人,置换费用6076.8万元。在置换职工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引来了联社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深化联社企业改革中我们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两权分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我们在界定明晰产权关系后,按照《公司法》,逐步进行政企分开,从根本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联杜拥有成员企业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的所有权,享有资产的管理、调配和收益权。在此基础上,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经过党委研究提名、职工群众推荐、党委考察公示等几上几下的民主程序,选拔聘任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人,接受联社资产的授权委托,对联社负责,并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决策权、人事权等,从而取得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权。由于联社多年来形成了一支政治过硬,善于经营的企业家队伍,加上党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20家首批授权的企业,都已按新的模式明确了企业经营者,他们接受联社的委托,责权明确,信心倍增,全力以赴投入联社企业的经营运行。
二是坚持股东权益不受侵犯。实行两权分离后,考虑到前两次改制中不少企业内部员工都投入了股金,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员工股权实行动态管理,以保持改革的相对稳定,并在股东的权益上以分红的形式予以保证,由于对干部职工保持了政策的相对稳定,保障了他们的股金收益权,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添了对企业的信心,为企业内部股权的合理流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坚持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就决定了联社企业的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近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力探索和实现联社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所属的联社成员单位在经营方式上积极探索,通过有限责任公司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带资合作经营、买断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了联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是坚持“三个50%”的经营模式。为了把改革引向深入,我们彻底改变过去人人持股的均股制模式,通过内部股权的合理流转,不断完善职工内部持股的比例结构,实现“三个50%”的经营模式,即职工占内部股权的50%,其余内部股权,由经营层占50%,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占50%,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的统一。企业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劳动者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两个联合”,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模式。
五是坚持开放式改制。我们按照“不图所有,但图所在”的方针,打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和所有制界限,把招商引资与企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经济,大力推进开放式改制。通过开放式改制,不但解决了改革中职工身份置换的资金难题,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通过江海酒精厂成功实践,我们认识到,联社企业要盘大盘强,仅仅依靠自我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外力,引进资金,大力推进开放式改制,迅速扩张联社企业实力,这样才能谋求规模化发展的优势,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以管理为抓手,强化监管,努力促进联社繁荣发展
联社重在“联”。只有强化联社资产的监管和联社企业的管理,才能发挥其“联”的功能,才能促进联社繁荣发展,形成“百川归海”的生动格局。
1.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联社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法》,明确股东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自的职责范围,详细制定工作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股代会和职代会制度,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切实监督和维护集体资产的运行。二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对联社成员单位我们将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并认真落实企业年度审计制度,对企业法人、总经理严格执行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和重大经济事项的专项审计制度。三是加大对受委托人和经营者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建设。我们将继续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联社资产委托人和企业法人的管理考核。我们将在搞好联社资产委托管理的基础上,制订出《联社资产管理实施细则》,使联社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完善经营者效益工资的基础上,逐步推行经营者“年薪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强联社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2.强化资产运作,形成规模集聚优势。我们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企业实际出发,大力进行调整重组,把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实施“嫁、改、调”,把一部分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出优势,形成联社的支柱企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全方位、多形式地外引内联,做到资金不论多少、项目不论大小、客商无论市内市外,跨出系统就是外,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借助外力壮大发展自我,加大传统产业改造的力度。大力实施“挂靠工程、开发工程、创办工程、引进工程”,积极运用现代技术、信息技术,激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突出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不断培育、扩大联社企业的创新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大规模企业的培植力度,通过资产整合、优势叠加,着手组建新型包装材料、轻工机械制造、酒业、织造服装等企业集团,通过企业集团的组建,增强联社企业整体规模化和竞争实力。
3.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联社发展的合力。为了顺利推进联社资产的重新界定和联社企业的改革,我们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在联社资产界定和企业改革问题上,我们还通过党课、参观考察以及革命传统等形式教育,引导企业干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通过组织“三个代表”的学教活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壮大联社经济,实现和代表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认识上来。在处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问题上,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落实信访责任制,并主动出击,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并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一些矛盾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联社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围绕联社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与时俱进,从而凝聚联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