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的供销合作社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为农民和农村其他经济组织供应生产和生活资料,推销、加工农副产品,提供农民所需要的各种社会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探索和建立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机制
几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巾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初步建立起适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
一是在基层社组织结构上进行了新的探索,重点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对基层社脱胎换骨的改造:同时。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开展社区综合服务。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出现良性发展势头的基层社达到6000个左右,占基层社总数的20%以卜
二是在建守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坚持实行社企分开,促进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积极推行出资人制度.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维护出资人权益。截止目前,全系统1/3以上的社有企业完成了改制,其他企业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三是探索利用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点的有效途径,重构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网络和整体优势。目前,这项工作在县级供销合作社得到了比较普遍的推广,在地市以上供销合作社也有了好的开端,并涌现出了苏果超市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经营集团。
四是在转换联合社职能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些联合社把开放办杜与体制创新结合起来,改革内部组织机构,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政府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的依托力量。目前,全系统约30%以上的县以上联合社在开放办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有所加强。
五是认真实施棉花、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棉花、化肥的市场化经营:特别是2001年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以后,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按照“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总体改革思路,努力改进和做好棉花购销工作,截止2001年12月31日,供销合作社棉花流通企业收购棉花5945万担,同比增加800万担,占社会收购总量的70%以上,仍然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从2000年开始,为适应化肥放开经营的新形势,农资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工商联合体,发展连锁配送经营,构筑新的经营网络,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在放开以前的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截止2001年底,全系统共销售供应化肥5248万吨,约占社会供应总量的70%:
二、广泛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加收入中实现自身改造
几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把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密切同社员的经济联系的历史机遇,以开拓农产晶市场为切入点,以发展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积极融人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指导、协调力度。总社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指导、协调力度;参与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开展全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情况;重新制、修订全国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标准,确定102家总社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库”,筛选人库项目271项;组织召开的全国农业产业化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座谈会,促进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培育和发展具有产业带动功能的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带基地:2001年全系统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46亿元,全系统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有283家,带动农户600多万户,达1890多万人,人均增收366元。目前,全系统已经发展商品生产基地11259个,其中种植业商品基地8484个、养殖业基地2391个。
三是组织专业农户发展专业合作社,形成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一体化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共联合农民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社17833个,其中种植业7693个,养殖业2019个,其他8121个。入社农户约509.84万户,辐射带动1076万户,为农民增加收入54.64亿元。
四是促进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他们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如宁夏自治区供销社系统把依托各级供销社层层组建农民经纪人协会,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作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目前已组建了7个农民经纪人协会,联系具有一定龙头带动能力的农民经纪人350人,促进了4万户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
五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综合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到2001年底,全系统共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18万余个,庄稼医院26000多家.农机队近3000个,配肥站14000千个。为农民提供测土施肥469万公顷,建立科学实验示范田57万多公顷,提供科技咨询1918万人次,种子、种苗价值6.4亿元。
三、大力推进“四项改造”,把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向深入
面对新的世纪和加入删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已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重点是以下“四项改造”:
以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要组织基层社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设施、经营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某一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与农民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社。同时,把发展专业合作杜与发展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一是在供销社系统内部,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供销社直属企业相互参股,打破由于过去的行政区划限定而形成的单一投资格局。二是吸引、利用系统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骨干和高效企业,淘汰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从健全和完善制度人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监督约束机制,有效制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健全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以实现社企分开、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社企分开后,联合社只行使作为企业的投资者的职能,对投入企业的杜有资产进行监管。监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明确到位的出资人代表,行使出资人权利。在社企分开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开放办社,在坚持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吸收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加入进来.或为其提供服务。同时,要扩大合作社发展的领域,要打破行业、城乡界限,凡是能为弱小者服务的领域,如消费、住宅等,都可以发展合作社。
以发展现代经营方式改造经营网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在内的新型业态和现代化经营方式迅猛发展。这些现代营销手段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网络。网络与现代化经营方式之间密不可分,我们要通过发展连锁、配送,把新型经营方式引入到供销社的企业经营中,在有效开拓和占领城乡市场的同时,构建有供销社特色的新的经营网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是经济运转的核心,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通过现代化的大流通可以带动现代化的大生产。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流通的重要力量,要在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要把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网络改造带动和促进其他三项改造;一是以流通为龙头,与农民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产”的模式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基层社的改造;二是鼓励社会资本进人供销合作社,参与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合作社网络,实现开放办社和产权多元化;三是在引进现代流通方式过程中,各级联合社要充分转变职能,承担规划,培训、协调职能,推动系统的联合与合作,引导社会各种资源进入供销合作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