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
发行时间:2002-10-20
网站编辑:凌晋良
来源:研究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凌晋良

江泽民总书记“5·3l”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深刻地回答厂现阶段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这一重要讲话是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集体经济在内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我们要以讲话为指导,把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做好,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一)发展集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的客观要求

“5·31”讲话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伴,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有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以公有制包括国有、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首先,集体经济在我国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它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仅以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包括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为例,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886.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5.7%,如果再加上大量小型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它所占的比重将更大。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发挥公有制经济主体作用的重大意义:因此,可以这样说.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及多种经济成份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集体经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成为一条瘸腿;没有集体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受到严重损害,更谈不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就难以坚持。那就会象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经济基础。那时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靠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靠什么来巩固人民的政权,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不可能全部实行国有化,这是历史经验所已经证明了的;也不能搞私有化。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成为我国现阶段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要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长期任务,它完全适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以正确的态度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我认为,我国现阶段集体经济不但不会被“消灭”,而且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其三,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  “集体经济可以实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应当看到,企业改制转轨时期,还有许多下岗失业者和困难群体,社会贫富分化,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眼下是:一方面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已达8万多亿元,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另一方面民间创业投资不足;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将有1000多万人无事可干,失业率将达到5%,另一方面许多工作无人去做。有资料显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仅社区服务业就可提供2000万个就业岗位.而目前空缺超过1000万个。这些情况说明群众创业的潜力巨大,机遇很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倡、鼓励民间投资、群众创业,靠自己的力量开办各种企业,尤其应当提倡鼓励兴办群众当家作主的集体企业、合作企业,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人才市场竞争力薄弱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现在贫富分化,财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发展集体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防止两极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有一种说法: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把它视作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加以否定,这是不正确的。

(二)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

集体经济要发展,就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我国传统集体经济受旧体制的影响,不同于马克思对集体经济的原来设想,也是被实践所证明是低效率的,失去了真正意义上集体经济应当遵循的原则,与市场经济不相融。因此,必须对传统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组织制度、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等进行根本性改革,真正把它办成民有、民办、民享,职工群众自己的企业。进入新时期以来,经过广大员工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突破禁区,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改制和改造。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改组、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有的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合伙企业,取得明显效果。尽管目前传统集体企业数量锐减,生产萎缩,这是改制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进步。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否定、“消灭”集体经济,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健康地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新型的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正在不断地产生,集体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它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了。

二是按照“两个联合”的要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  “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两个联合”的指示,为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两个联合”的集体经济,是对马克思集体经济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对我国集体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集体经济本质特征的理论创新和概括。我们必须按照“两个联合”的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制更加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两个联合”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在政府的提倡、鼓励、支持下,积极发展合作制企业。我们对合作制并不陌生,建国初期的合作企业遍布全国,可惜未能坚持下去,走了一条扭曲的路子,不仅没有给群众带来应有的实惠,还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至今人们“谈合色变”的心态未能彻底消除:因此,人们对合作制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建立合作制的过程,需要做一番艰苦深入的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法规环境。可以预言:中国的合作社事业必将在21世纪蓬勃发展。

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两者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前者是指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而后者是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可见两者的所有制性质是一致的!主张用合作制来取代或否定集体经济,把两者对立起来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不正确的。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
发行时间:2002-10-20
网站编辑:凌晋良
  
来源:研究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集体经济新发展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

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凌晋良

江泽民总书记“5·3l”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深刻地回答厂现阶段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这一重要讲话是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集体经济在内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我们要以讲话为指导,把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做好,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一)发展集体经济是我国现阶段的客观要求

“5·31”讲话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伴,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有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以公有制包括国有、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首先,集体经济在我国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它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仅以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包括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为例,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886.3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5.7%,如果再加上大量小型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它所占的比重将更大。党的十五大充分肯定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发挥公有制经济主体作用的重大意义:因此,可以这样说.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及多种经济成份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集体经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成为一条瘸腿;没有集体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将受到严重损害,更谈不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就难以坚持。那就会象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经济基础。那时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靠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靠什么来巩固人民的政权,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很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不可能全部实行国有化,这是历史经验所已经证明了的;也不能搞私有化。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成为我国现阶段必然选择。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要求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长期任务,它完全适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以正确的态度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我认为,我国现阶段集体经济不但不会被“消灭”,而且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其三,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  “集体经济可以实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现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应当看到,企业改制转轨时期,还有许多下岗失业者和困难群体,社会贫富分化,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眼下是:一方面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已达8万多亿元,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另一方面民间创业投资不足;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将有1000多万人无事可干,失业率将达到5%,另一方面许多工作无人去做。有资料显示,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仅社区服务业就可提供2000万个就业岗位.而目前空缺超过1000万个。这些情况说明群众创业的潜力巨大,机遇很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倡、鼓励民间投资、群众创业,靠自己的力量开办各种企业,尤其应当提倡鼓励兴办群众当家作主的集体企业、合作企业,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人才市场竞争力薄弱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现在贫富分化,财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发展集体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防止两极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有一种说法: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容,把它视作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加以否定,这是不正确的。

(二)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

集体经济要发展,就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根本性改革。我国传统集体经济受旧体制的影响,不同于马克思对集体经济的原来设想,也是被实践所证明是低效率的,失去了真正意义上集体经济应当遵循的原则,与市场经济不相融。因此,必须对传统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组织制度、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等进行根本性改革,真正把它办成民有、民办、民享,职工群众自己的企业。进入新时期以来,经过广大员工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突破禁区,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改制和改造。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改组、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有的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合伙企业,取得明显效果。尽管目前传统集体企业数量锐减,生产萎缩,这是改制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进步。但这绝不意味着要否定、“消灭”集体经济,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健康地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新型的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正在不断地产生,集体经济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它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了。

二是按照“两个联合”的要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  “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两个联合”的指示,为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两个联合”的集体经济,是对马克思集体经济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对我国集体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集体经济本质特征的理论创新和概括。我们必须按照“两个联合”的要求,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制更加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两个联合”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在政府的提倡、鼓励、支持下,积极发展合作制企业。我们对合作制并不陌生,建国初期的合作企业遍布全国,可惜未能坚持下去,走了一条扭曲的路子,不仅没有给群众带来应有的实惠,还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至今人们“谈合色变”的心态未能彻底消除:因此,人们对合作制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建立合作制的过程,需要做一番艰苦深入的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法规环境。可以预言:中国的合作社事业必将在21世纪蓬勃发展。

合作制与集体所有制经济两者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前者是指企业的具体组织形式,而后者是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可见两者的所有制性质是一致的!主张用合作制来取代或否定集体经济,把两者对立起来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