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加强联社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2002-06-20
网站编辑:蔡金桃
来源:研究所

加强联社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蔡金桃

近几年,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在改革中,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方式,努力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了成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使联社在全市工业战线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联社在成员企业中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联社在全市的知名度明显提升;

一、联社的职能作用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曾长期与市二轻局合署办公。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对工业局体制改革的调研中,市联社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依据,提出了在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保留联社的建议。市联社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了[1997)25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市属工业局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对工业局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涉及到联社机构的主要内容是:撤销市二轻工业局;保留市工业合作联社,归口市经委管理;联社原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不变;原市二轻系统的97户中小企业划归区街管理,联社负责管理14个行业公司和57户企业。1997年12月15日,市编委下发武编(1997)87号文件,确认市联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这个文件确定市联社是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服务机构,其基本任务是对成员企业实施“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突出“经济性、服务性”的职能。至此,市联社开始从依附市二轻局的附属行政机构,逐步转变为承担市政府目标任务的独立运行主体。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独立运行以来,通过强化职能作用,让社会了解联社,让政府支持联社,让成员企业拥戴联社,提高了联社的地位,增强了联社的凝聚力。

1.联社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了联社作为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几年,联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并在改制中坚持“一改两转”的思路,即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企业体制,转变职工身份,在企业产权制度重组、体制重构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批企业通过量化资产、整体转制,组建了多元投资结构的新型集体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联社抓支撑点,抓增长点,帮助转化薄弱点,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联社作为成员企业的利益代表,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为企业争取扶贫帮困资金、社保财政借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00年7月,联社根据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写出了《关于武汉市轻工集体经济情况的调研汇报及政策建议》,在17位市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会上作了汇报,为市政协将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列为参政议政的内容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联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集体企业改制中的有关问题,要求集体企业享受国有企业相关的政策待遇,市政府根据联社及相关部门的要求,于5月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体企业改制在产权置换、注册登记、房产过户、资产评估等多方面享受到与国企相同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改制成本。

二是确立了联社在全市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联社独立运行以来,与市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并列为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位,承担着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联社在全市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更加明晰了。这几年,联社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推进了联社的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经济运行、企业改制、安全稳定等目标任务,在市经委系统连年评为先进单位,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  三是强化丁联社的领导和服务职能。联社是成员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但是,联社不是行政机构,联社不能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运行。联社对成员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指导和服务来实现。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联社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单纯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指导和服务型的工作方式。在经济工作中,联社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综合配套服务。联社坚持实行领导及中层干部挂点到企业的工作制度,重点为企业的改制和稳定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联社各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办了不少实事。联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已经成为凝聚企业的力量,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越来越需要联社的帮助。

2.联社的职能作用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明确了联社经济发展战略。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中,联社系统有一大批企业划归区街管理,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60多户缩减到70余户。市联社根据现有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结合实际,制定了“二三六一”发展战略,即发展两大支柱企业,办好三个市场,盘好六大产品,开发一个新兴产业。其中联社所属的金盛集团公司,由传统的五金行业转变为以污水治理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列为全市环保基地发展项目,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在全市为联社树立了快速发展的形象。

二是发展了一批项目。联社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搞好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以来,联社系统着力开发激波传质氧生化工艺城市废水处理、无氟制冷压缩机电机、机场地面助航设备等六大科技含量高的生产项目,并结合企业改制、搬迁改造,加快了联社系统的产业升级:

三是扩展了房地产和物业租赁业务;联社所属华轻房地产公司近年连续独立开发成片物业小区,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还有些企业,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厂区联建、物业租赁,盘活了存量资产。

四是积极开发和开办市场。一些长期停产、半停产的亏困企业,在联社指导下积极开拓市场,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近年来,这些企业开发的报栏工程、与大专院校配套的学生公寓家具等产品,取得较好效益。同时,联社还支持企业利用空闲场地,开办了装饰材料市场、水产品市场和电脑及摩托车市场,拓宽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渠道。2001年,联社系统整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亏损户和亏损额同比下降30%,一些长年亏损的困难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联社的自身发展

联社有独立的资产,是资产管理和营运的机构,是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联社参与市场经济,实现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实现联社服务功能的内在需要;过去,联社的“法人实体”身份得不到体现,联社涉足市场经济不深。工业局体制改革后,联社被推到了市场经济前沿,联社作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身份显露出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法人财产权制度,联社以法人身份对联社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一是设立物业经营、股权管理和资本营运等经营性的职能部门,把有专长的人员充实到物业管理、投资管理中去,并逐步扩充资产管理和营运的力量,目前,联社专门从事物业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人员占联社编制的三分之一。二是实行物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积极拓展物业招商业务,物业出租率达到90%,提高了联社物业资产的经营效益。三是积极开展股权投资活动,分别参股10多个公司,行业涉及金融、商贸、环保、加工工业等领域,持股量达到6000多万元,创收额占联社总收入的40%。四是不断强化资产管理,规范处置企业改制中的联社资产,根据企业实际,变现与转股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回收或变现沉淀资产,优化联社的资产质量。通过这些活动,联社增强了法人意识,提高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联社独立运行以来的几点体会

1.坚持在改革中加大对联社的宣传力度

联社有50多年的历史,老领导、老同志对联社很了解,也很有感情。由于历史的原因,联社依托政府行政机构的时间较长,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有些局限。市联社独立运行以来,主动向市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通过各种会议介绍联社、宣传联社,加强联社与市党政机关及社团机构的联系,通过工作接触使他们加深对联社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通过有关媒体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

2.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

集体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支持、帮助和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联社的基本任务。联社要在政策指导和服务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目前,企业改制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改制中,联社坚持把落实集体经济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进行改制中的政策调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同时,联社积极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通过落实政策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3.坚持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

联社资产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联社长期积累的财富。联社资产70%分布在企业,在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联社组织的互助合作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联社资产在集体企业之间的流动体现的。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联社资产长期在企业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因此,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是联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职能。

4.坚持不断拓展联社的运行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人,联社成员企业的产权属性有一些变化,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联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投资的集体经济范围内运作,而是适应改革的需要,拓展运行空间。

5.坚持开展社务活动

联社的社务活动,是联社固有特征的体现。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必须强化社务管理,坚持开展社务活动。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在社务管理中,坚持依据联社章程行使职能,落实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全体理事、监事在社务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强化日常社务管理,做好日常社务工作,保持与全国联社系统的联系,加强联社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注重信息传送,掌握有关集体经济的政策走向。

加强联社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发行时间:2002-06-20
网站编辑:蔡金桃
  
来源:研究所

加强联社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蔡金桃

近几年,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在改革中,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方式,努力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了成员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使联社在全市工业战线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联社在成员企业中的凝聚力明显增强,联社在全市的知名度明显提升;

一、联社的职能作用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曾长期与市二轻局合署办公。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对工业局体制改革的调研中,市联社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为依据,提出了在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保留联社的建议。市联社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了[1997)25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市属工业局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文件对工业局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涉及到联社机构的主要内容是:撤销市二轻工业局;保留市工业合作联社,归口市经委管理;联社原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不变;原市二轻系统的97户中小企业划归区街管理,联社负责管理14个行业公司和57户企业。1997年12月15日,市编委下发武编(1997)87号文件,确认市联社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这个文件确定市联社是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服务机构,其基本任务是对成员企业实施“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突出“经济性、服务性”的职能。至此,市联社开始从依附市二轻局的附属行政机构,逐步转变为承担市政府目标任务的独立运行主体。

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独立运行以来,通过强化职能作用,让社会了解联社,让政府支持联社,让成员企业拥戴联社,提高了联社的地位,增强了联社的凝聚力。

1.联社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了联社作为政府联系成员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几年,联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并在改制中坚持“一改两转”的思路,即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企业体制,转变职工身份,在企业产权制度重组、体制重构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一批企业通过量化资产、整体转制,组建了多元投资结构的新型集体企业。在经济发展方面,联社抓支撑点,抓增长点,帮助转化薄弱点,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联社作为成员企业的利益代表,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为企业争取扶贫帮困资金、社保财政借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00年7月,联社根据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写出了《关于武汉市轻工集体经济情况的调研汇报及政策建议》,在17位市政协委员参加的专题调研会上作了汇报,为市政协将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列为参政议政的内容起到了积极作用。2001年,联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集体企业改制中的有关问题,要求集体企业享受国有企业相关的政策待遇,市政府根据联社及相关部门的要求,于5月下发了《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使集体企业改制在产权置换、注册登记、房产过户、资产评估等多方面享受到与国企相同的优惠政策,降低了改制成本。

二是确立了联社在全市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联社独立运行以来,与市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并列为市政府的目标责任单位,承担着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联社在全市新的工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更加明晰了。这几年,联社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推进了联社的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经济运行、企业改制、安全稳定等目标任务,在市经委系统连年评为先进单位,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  三是强化丁联社的领导和服务职能。联社是成员企业的领导和服务机构。但是,联社不是行政机构,联社不能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运行。联社对成员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指导和服务来实现。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联社努力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即由单纯行政管理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指导和服务型的工作方式。在经济工作中,联社坚持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综合配套服务。联社坚持实行领导及中层干部挂点到企业的工作制度,重点为企业的改制和稳定搞好协调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点问题。联社各部门,深入企业调研,积极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办了不少实事。联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已经成为凝聚企业的力量,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越来越需要联社的帮助。

2.联社的职能作用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一是明确了联社经济发展战略。在市工业局体制改革中,联社系统有一大批企业划归区街管理,企业数量由原来的160多户缩减到70余户。市联社根据现有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结合实际,制定了“二三六一”发展战略,即发展两大支柱企业,办好三个市场,盘好六大产品,开发一个新兴产业。其中联社所属的金盛集团公司,由传统的五金行业转变为以污水治理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列为全市环保基地发展项目,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在全市为联社树立了快速发展的形象。

二是发展了一批项目。联社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搞好结构调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以来,联社系统着力开发激波传质氧生化工艺城市废水处理、无氟制冷压缩机电机、机场地面助航设备等六大科技含量高的生产项目,并结合企业改制、搬迁改造,加快了联社系统的产业升级:

三是扩展了房地产和物业租赁业务;联社所属华轻房地产公司近年连续独立开发成片物业小区,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还有些企业,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厂区联建、物业租赁,盘活了存量资产。

四是积极开发和开办市场。一些长期停产、半停产的亏困企业,在联社指导下积极开拓市场,在市场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近年来,这些企业开发的报栏工程、与大专院校配套的学生公寓家具等产品,取得较好效益。同时,联社还支持企业利用空闲场地,开办了装饰材料市场、水产品市场和电脑及摩托车市场,拓宽了企业生存发展的渠道。2001年,联社系统整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亏损户和亏损额同比下降30%,一些长年亏损的困难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二、联社的自身发展

联社有独立的资产,是资产管理和营运的机构,是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联社参与市场经济,实现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实现联社服务功能的内在需要;过去,联社的“法人实体”身份得不到体现,联社涉足市场经济不深。工业局体制改革后,联社被推到了市场经济前沿,联社作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身份显露出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实行法人财产权制度,联社以法人身份对联社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一是设立物业经营、股权管理和资本营运等经营性的职能部门,把有专长的人员充实到物业管理、投资管理中去,并逐步扩充资产管理和营运的力量,目前,联社专门从事物业管理和投资管理的人员占联社编制的三分之一。二是实行物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积极拓展物业招商业务,物业出租率达到90%,提高了联社物业资产的经营效益。三是积极开展股权投资活动,分别参股10多个公司,行业涉及金融、商贸、环保、加工工业等领域,持股量达到6000多万元,创收额占联社总收入的40%。四是不断强化资产管理,规范处置企业改制中的联社资产,根据企业实际,变现与转股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回收或变现沉淀资产,优化联社的资产质量。通过这些活动,联社增强了法人意识,提高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联社独立运行以来的几点体会

1.坚持在改革中加大对联社的宣传力度

联社有50多年的历史,老领导、老同志对联社很了解,也很有感情。由于历史的原因,联社依托政府行政机构的时间较长,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有些局限。市联社独立运行以来,主动向市领导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通过各种会议介绍联社、宣传联社,加强联社与市党政机关及社团机构的联系,通过工作接触使他们加深对联社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通过有关媒体宣传联社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联社在社会上的认知度。

2.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

集体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支持、帮助和鼓励集体经济的发展。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联社的基本任务。联社要在政策指导和服务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目前,企业改制的任务比较繁重。在改制中,联社坚持把落实集体经济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进行改制中的政策调研,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同时,联社积极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用足政策,通过落实政策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3.坚持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

联社资产是联社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联社长期积累的财富。联社资产70%分布在企业,在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联社组织的互助合作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联社资产在集体企业之间的流动体现的。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联社资产长期在企业低效运行,甚至负效运行。因此,加强对联社资产的管理和经营,是联社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职能。

4.坚持不断拓展联社的运行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人,联社成员企业的产权属性有一些变化,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联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投资的集体经济范围内运作,而是适应改革的需要,拓展运行空间。

5.坚持开展社务活动

联社的社务活动,是联社固有特征的体现。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必须强化社务管理,坚持开展社务活动。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在社务管理中,坚持依据联社章程行使职能,落实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全体理事、监事在社务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强化日常社务管理,做好日常社务工作,保持与全国联社系统的联系,加强联社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注重信息传送,掌握有关集体经济的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