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行时间:2001-08-20
网站编辑:李连仲
来源:研究所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李连仲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整

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基本力量。生

产力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

终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

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最

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发生调整和变革。由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

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性作用。放眼世界和

未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当代世界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所谓先进社会

生产力,是指现代科技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生产力。谁能掌握先进社会生产力,谁能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顺应历史发展潮

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航船胜利地驶向光辉的彼岸。

    二、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自身

要获得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

的等多种条件。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都必须符合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中,最根本的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

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积极致力于中国先

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由于当时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

和发展,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手段夺取政权推翻了旧制度,改变买办的封建的

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建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制度,从根本上解放被

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又成功地进行了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此后,我党历史上曾经错误地认为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

为纲和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实践结果恰恰相反。直到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党才重新获得蓬勃发

展的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以后,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

解决好国际国内问题的重要条件和关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先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仍然是要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

面或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所采

取的手段就是改革开放。它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莲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

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23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

充分证明: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使之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坚持这样的改革,正是我

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和具体表现。

    当代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组织、团体和个人,能够做到代表先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是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由党的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它是由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具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我国工人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

最革命的阶级,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力军。从而

使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我们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

决定党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就必须要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它必然

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所抛弃。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

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

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

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加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恩格斯指出,社会

主义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仍然存在着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江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时地通

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

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改革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节、结合和组合

的形式、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等进行自我革命,自觉调整,自我完善,为生产力的发展开

辟广阔的道路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发展,使我

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但是,改革本身是没有止境的。它是逐步深入和完善

的渐变过程。目前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如果不深人进行经济体制创新,社会生产力就不能

继续向前发展,党就要失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资格。这就要求必须深化以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政

治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通过改革加以逐步解决。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生产力

两大特点:一是在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

性。既有世界一流科学技术,也有比较落后的生产工具;既有高科技产业,也有“夕阳”传

统产业;既有现代文明的城市,也有很多落后的山村。因此,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的实际

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

    大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

具有决定性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

本力量。我国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力量。人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

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劳动和发明,创造新的工具和设备,通过技

术改造,提高生产工具的科技含量,通过对劳动对象的优化选择与变革,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

起,才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

境。努力创造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公平竞争机制。全社会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

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产业技术的带头人、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特别是既

懂现代科技,又有经营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只有大力推进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抢占制高点,在世

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切实代

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按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江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

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党进行革命和建设,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保

护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是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党如果不了

解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新产生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会导致脱离人民群众,在重大关头就可

能失掉人民群众的支持。

    我国改革开放23年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群众的需求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要根据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引导好人民群众的消费,

拉动国内经济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当前必须按照“十五”规划韵要

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7月5日)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行时间:2001-08-20
网站编辑:李连仲
  
来源:研究所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李连仲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整

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基本力量。生

产力不仅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

终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

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最

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发生调整和变革。由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

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社会先进生产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性作用。放眼世界和

未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为当代世界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所谓先进社会

生产力,是指现代科技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的生产力。谁能掌握先进社会生产力,谁能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顺应历史发展潮

流,推动人类社会的历史航船胜利地驶向光辉的彼岸。

    二、只有共产党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自身

要获得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

的等多种条件。它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都必须符合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中,最根本的要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这样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

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积极致力于中国先

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由于当时旧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

和发展,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手段夺取政权推翻了旧制度,改变买办的封建的

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建立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制度,从根本上解放被

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为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又成功地进行了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此后,我党历史上曾经错误地认为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

为纲和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实践结果恰恰相反。直到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党才重新获得蓬勃发

展的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阶阶段以后,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

解决好国际国内问题的重要条件和关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先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仍然是要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

面或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所采

取的手段就是改革开放。它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莲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

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23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

充分证明: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使之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坚持这样的改革,正是我

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代特征和具体表现。

    当代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组织、团体和个人,能够做到代表先

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是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由党的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它是由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具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我国工人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

最革命的阶级,始终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力军。从而

使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我们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

决定党要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就必须要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它必然

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所抛弃。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

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

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

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加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恩格斯指出,社会

主义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仍然存在着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江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适时地通

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

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改革就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环节、结合和组合

的形式、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等进行自我革命,自觉调整,自我完善,为生产力的发展开

辟广阔的道路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发展,使我

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与发展。但是,改革本身是没有止境的。它是逐步深入和完善

的渐变过程。目前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如果不深人进行经济体制创新,社会生产力就不能

继续向前发展,党就要失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资格。这就要求必须深化以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政

治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通过改革加以逐步解决。

    (二)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生产力

两大特点:一是在总体上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

性。既有世界一流科学技术,也有比较落后的生产工具;既有高科技产业,也有“夕阳”传

统产业;既有现代文明的城市,也有很多落后的山村。因此,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的实际

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

    大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

具有决定性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

本力量。我国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力量。人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

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劳动和发明,创造新的工具和设备,通过技

术改造,提高生产工具的科技含量,通过对劳动对象的优化选择与变革,提高生产效·率。

只有把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

起,才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

境。努力创造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公平竞争机制。全社会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

围,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产业技术的带头人、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特别是既

懂现代科技,又有经营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只有大力推进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积极抢占制高点,在世

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切实代

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按照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江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

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党进行革命和建设,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保

护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是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党如果不了

解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新产生的物质文化需要,就会导致脱离人民群众,在重大关头就可

能失掉人民群众的支持。

    我国改革开放23年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群众的需求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要根据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引导好人民群众的消费,

拉动国内经济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文化生活需

要,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当前必须按照“十五”规划韵要

求,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