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企业要做好制度创新的大文章
姚康镛
小企业是大中型企业的摇篮,也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
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处于绝对优势。我国的小企业是都市型工业和科技开发的主要力量,
“九五”期间,它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创造了相当部分的社会财富,在保证
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
统计,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上诲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增长11.4%,小企业总数增长
10%。“九五”期间小企业取得的可喜变化,除宏观环境变化和政策的支持外,小企业自
身的制度创新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1.产权主体多元组合,使企业产权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一是冲破地域、条块、所有制
的束缚,形成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多种企业组织形式。上海梦乡床垫公司是原二轻系统一
家老集体企业与新加坡外商合资的企业,成立10年来,累计创利3851万元,相当于中方
投资额的13.4倍。去年又与长宁区组建软体家具企业集团,经营者个人出资,并获得相
应的期股。集体、地区、个人、外商的产权组合、为企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动力和面貌。
二是从科研、生产、销售的融合,形成劳动和资本要素联合运作的“链”:虹口区普利特化
学研究所是一家民营科技企业,1993年由几位大学教授出资3万元组建,1998年销售收
入超过2000万元。他们在市场中形成了劳动和资本要素联合运作的“链”,利用自己的
人力资本确立科研项目,委托有能力的大学进行技术开发,形成专利后外发给工厂生产,
最后,由自己实现销售。小企业通过吸收外部的科技人员人股和参加项目,减少了交易
费用,形成了对科技、经营人员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了投资少、创造利润和税收高的奇
迹。
2.实行员工持股制,使企业内部的产权主体从模糊不清向清晰化转变。长期以来,,
国有、集体小企业受“一大二公”的影响,否定劳动者个人产权,扼杀了职工的积极性。在
企业改制中.创造了员工持股的多种形式,形成了劳动者与企业之间清晰的产权关系。一
是员工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直接持股。上海某涂料总厂原是街道扶办的集体企
业,1995年改为股份合作制,职工个人股占65%,街道集体股占35%。到1998年企业净
资产增加3倍,人均劳动生产率达78万元,人均税利12万元。二是员工组建资产管理
组织投资企业间接持股,如持股会、基金会、资产管理公司等。在员工持股企业内,形成
职工股、经营者个人股、外来股互相制衡的产权制度,保证了企业内外股东的利益。目前,
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改制企业的首选模式。
3,实行“两权分离”,使企业经营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小企业原来一般所有
权和经营权是同一主体,影响企业经营的活力和内外人才的交流。在市场经济中,小企
业从实际出发形成了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一是委托能人经营。上海某区新兴纽扣辅料
公司是街道集体企业,从4万元起家,经过10多年的努力,企业资产增加100倍,累计
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成功的原因是委托能人经营。他们聘用国有企业退休的经营人才
当经理,充分授予一切经营权,结果使企业获得了活力。二是集体和私营业主合作经营。
这是指集体企业以厂房、设备、晶牌、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与私营业主进行多种形式的
合作经营。这种形式调动了集体和业主的积极性,既改进了集体企业的机制,增加了集体
的收益,又为私营业主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并提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
“理论创新”的要求。这就为小企业在“十五”期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九五”期间小企业
改革的实践证明,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认真抓好国有、集体小企业的改制,大力发
展新型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目前国有、集体小企业是我国小企业的主力军。上海要学
习各地的小企业改制的经验,从改革企业产权制度人手,鼓励国有、集体小企业以及广大
职工大胆试、大胆闯,去创造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所有制小企业,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