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能力
发行时间:2001-04-20
网站编辑:狄娜
来源:研究所

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能力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  狄  娜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从国际上讲,即全球经济的一体

化,从国内来讲,是转型经济的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之间在经济的开

放度,贸易的自由度,资本的融合度以及市场的集中度上不断发展的过程。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概念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在世纪之交重提这个概念,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我

认为应该有4个特点:第一是以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全面确立为背景;第二是以现代

信息和高新技术为手段;第三是以国际资本大规模、高速运行为依托;第四是以国际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为目的。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面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应该抓住机

遇,应对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国内讲,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

表现为双重转型,既有体制的转型,又有结构的转型。这对中小企业而言,体制的转型可

能是机遇大于挑战,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

活动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着最本质的联系,因此,在体制方面,中小企业

是占有先机的。然而,在结构方面,可能恰恰相反,是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已告别短缺经

济,买方市场已从形成到确立,两极分化加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在这种状态下,中小

企业应该尽快提高自己的“二次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从劳动密集

型到资金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最后到信息和知识密集型。否则,原有的比较优势很可

能变成竞争的劣势。

    首先,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在产业政策上要明确支持谁、抑制谁、淘汰谁。我们的

扶持重点主要是科技创业型、都市吸劳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主要会发展成两类,

或者变成大企业,或者为大企业服务。在结构方面,还有中小企业的出生和退出机制问

题。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让中小企业“生”得容易,“死”得便利。要进一步研究

降低中小企业的设立“门槛”、减少其设立成本、简化设立手续等问题。

    其次,科学重在创新,技术重在转化。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着力培育主体能力,一是

着力营造环境配备。要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不仅可以参与分配,在投资领

域也可作价35%,创新者合法权益要得到充分保障。此外,科技成果需要转化,转化需要

载体,目前各地都在搞孵化器、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这都是载体的一种很好的尝试。

    第三是财税扶持。各级政府要集中部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用于担保成果转化贴息,

服务机构资助等。这是政府,也是公共财政的责任。在税收方面,目前已有4项政策:如

用于技改项目的资金,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商业领域增值税由6%降到4%;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国家在税收方面要给予优惠;列入试点的非营利性担保和再担保机

构,3年内减免营业税。但是这些税收政策是有扶持重点的,并不是普惠制。

    第四是融资问题。主要包括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在间接融资方面,国

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大银行在网点、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扶持中

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经营状态良好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将在再贷款、再贴现和发

行金融债券方面给予支持。在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

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有选择地到上海、深圳和海外上市融资。此外

还应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

和撤出机制。

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能力
发行时间:2001-04-20
网站编辑:狄娜
  
来源:研究所

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能力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  狄  娜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从国际上讲,即全球经济的一体

化,从国内来讲,是转型经济的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之间在经济的开

放度,贸易的自由度,资本的融合度以及市场的集中度上不断发展的过程。全球经济一体

化的概念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在世纪之交重提这个概念,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我

认为应该有4个特点:第一是以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全面确立为背景;第二是以现代

信息和高新技术为手段;第三是以国际资本大规模、高速运行为依托;第四是以国际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为目的。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面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应该抓住机

遇,应对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从国内讲,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

表现为双重转型,既有体制的转型,又有结构的转型。这对中小企业而言,体制的转型可

能是机遇大于挑战,因为中国的中小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

活动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着最本质的联系,因此,在体制方面,中小企业

是占有先机的。然而,在结构方面,可能恰恰相反,是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已告别短缺经

济,买方市场已从形成到确立,两极分化加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在这种状态下,中小

企业应该尽快提高自己的“二次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从劳动密集

型到资金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最后到信息和知识密集型。否则,原有的比较优势很可

能变成竞争的劣势。

    首先,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在产业政策上要明确支持谁、抑制谁、淘汰谁。我们的

扶持重点主要是科技创业型、都市吸劳型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主要会发展成两类,

或者变成大企业,或者为大企业服务。在结构方面,还有中小企业的出生和退出机制问

题。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让中小企业“生”得容易,“死”得便利。要进一步研究

降低中小企业的设立“门槛”、减少其设立成本、简化设立手续等问题。

    其次,科学重在创新,技术重在转化。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着力培育主体能力,一是

着力营造环境配备。要建立中小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不仅可以参与分配,在投资领

域也可作价35%,创新者合法权益要得到充分保障。此外,科技成果需要转化,转化需要

载体,目前各地都在搞孵化器、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这都是载体的一种很好的尝试。

    第三是财税扶持。各级政府要集中部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用于担保成果转化贴息,

服务机构资助等。这是政府,也是公共财政的责任。在税收方面,目前已有4项政策:如

用于技改项目的资金,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商业领域增值税由6%降到4%;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国家在税收方面要给予优惠;列入试点的非营利性担保和再担保机

构,3年内减免营业税。但是这些税收政策是有扶持重点的,并不是普惠制。

    第四是融资问题。主要包括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在间接融资方面,国

有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大银行在网点、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扶持中

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经营状态良好的中小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将在再贷款、再贴现和发

行金融债券方面给予支持。在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

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有选择地到上海、深圳和海外上市融资。此外

还应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

和撤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