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重视和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杨艳琳
(一)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对
社会化服务的实际需求,其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政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和法律为中小企业
服务,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环境;三是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成果转化与专
利保护提供支持;四是对其发展规划和经营指导提供服务,包括对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市
场开拓与品牌营销、发展规划、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服务,五是提供培训服务,通过人才培
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素质;六是提供包括市场、技术、人才、政策、法律等信息咨询服务;七是提供中介服务,包括协助中小企业处理好产、学、研、资、商之间的关系;八是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行业性自律组织,加强自律管理,
我国所要建立的这种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政府、中小企业、社会各界
共同参与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运行体系:它是由市场机制调节服务价格、配置服务资
源、实现服务品供求均衡的竞争有序曲统一服务市场,体现了市场化的要求;它是一个多
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综合性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多功能服务体系,体现了社会性、服务性
的要求;其服务管理体现了政府法制、政策监管与行业性自律组织管理的统一;它是一个
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体系:
(二)
建立这一服务体系现阶段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第一,强化政府在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引导、规划、协调和扶持等方面
的职能作用。其一,通过完善政策、法律等环境来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要建立公平
的市场环境,解决工商登记手续繁杂、市场准人随意性大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企
业管理制度;制定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历史债务负担和下岗分流人
员安置问题;完善中小企业的立法,建立规范的法制环境。其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和担保制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信
贷担保难的问题;开放融资渠道和发展新的证券市场融资方式,尽快研究和建立资本市
场的第二板块,发展股权融资;建立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
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渠道;积极吸引社会闲置资金和外资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其三,引
导相协助中小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对中小企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进行宏观调节。其
四,协调产学研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为高技术型、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处理产、学、研,
班、资、商之间的关系提供指导服务。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完善服务主体的功能。这一体
系应由四个层次构成:一是政府管理机构,为各级政府的各个经济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中
小企业管理组织,负责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机
制。二是综合性服务机构,为政府批准设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社会公共服务的组
织,是服务机构与政府间的桥梁,为中小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三是专
业化服务机构,为政府批准设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性服务的组织,其市场化动
作应体现服务吕的供求关系。四是民间商会等行业性自律组织,其民间性、行业性和自律
性特征,对于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社会服务的市场化水平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三,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雕务。要加快
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就必须推动各地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
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我国现阶段
应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高效的网络化服务,这就需要重
视外在的网络化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包括国家和省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成果转化
中心组成的网络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建立科技信息咨询网络、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
孵化器网络、科技风险融资网络和新技术人才网络等。
第四,积极发展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
中小企业对服务的需求既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专业化的,这就要求强化服务业的
市场导向,建立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
支柱的职业技能开发机制,对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复合型人才培训。通过培训服务不仅
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而且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五,加速服务市场化进程,健全服务市场机制。要建立服务业自律管理机制;实现
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竞争,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学习和借鉴国际上为中小企业
发展提供服务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制化管理经验,发展中国家为中小企业提
供服务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更值得参考借鉴。(转自(经济日报》2000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