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高举联社旗帜 发展集体经济
发行时间:2000-12-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考察团
来源:研究所

考察报告

高举联社旗帜  发展集体经济

——赴甘肃省手工业联社、二轻工业总公司考察报告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考察团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同志介绍,甘肃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9

月上旬,我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负责同志一行10人专程访问了甘肃省手工业联社(以下

简称省联社)、甘肃省二轻工业总公司,省联社主任吴敏和所属各部门、各集团公司负责

同志详尽地介绍了甘肃省二轻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就,他们坚定

地贯彻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取得的

成就令人赞赏,访问同志深受启发和教育;

    甘肃省联社与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是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目前有独立核算

的生产企业554户,其中属集体经济性质的有504户,占总户数的91%,有职工210万

人:改革开放20年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研究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300多种、

5000多种规格,其中获省部级成果奖83个,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300多个,获省名牌

产品8个。1999年全省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3.29亿元,工业增加值3.

95亿元,均比上年有一定增长。他们取得以上成绩的主要经验是:集体经济观念树得牢;

联社的旗帜举得高;人心稳定、机构健全;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活力增强;技术改造抓得

紧;产品升级换代结构调整步子快;经济实力得以不断增强。

    一、举联社旗帜扩大集体经济影响

    省联社的主要领导无论是到地区、市、县现场办公,还是在联社系统召开的各种会议

上,向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和省联社系统的干部职工宣传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宜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宣传江泽民同志在党

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

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

税收,要支撑、鼓励和帮助城乡各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

用意义重大”;宣传省联社的创业史、发展史,省联社建立45年来在发展集体经济、安置社

会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扩大出口、提供社会工业晶和人民生产必需晶,为甘肃省

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甘肃省内14个地区、88个县、市通过他们一个个

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建立有二轻联社机构。二轻联社在省内外

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抓队伍建设稳定联社机构

    联社要稳定、要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要做,关键在人:在旧体制下“重全民、轻集

体”、“重重工业、轻轻工业”,二轻集团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硬是要低于全民企业和其它

行业,因此二轻集体企业人才难进也难留。甘肃二轻联社冲破旧观念和制度的束缚,敢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高从事集体经济干部职工的政治地位,明确其身份,与国有企业

干部职工同等看待;提高从事集体经济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与国有企业干部职

工同等享受;评定技术职称、提干提级、离退休等都按省里统一规定执行;对于长时间从

事集体经济的同志到一定年限发给荣誉证书;对长期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干部和持有

专长的人才,虽到退休年龄,只要工作需要,不受退休年限的限制,适当延长工作年限,继

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专长。

    此外,积极从国有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军工企业等单位借用人才;打破了

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从省内外各个单位多层面招聘人才;从本系统的企业中,发现人

才,更是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各级联社的机构建立和稳定,企业的骨干队伍形成,为甘肃省联社的集体经济的发

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狠抓政策增强企业活力

    加强政策力度,是甘肃省联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另一条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20年来,他们深深懂得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结合自己实际,自始至

终坚持改革,深化改革,使联社和企业充满活力,并取得丰硕成果。他们坚持改革的主要

举措有:

    1.将原来行政性管理的省二轻厅在省内率先转制为二轻总公司,1999年又进一步

改制为集团性总公司,现在的二轻(集团)总公司、手工业联社有各类经济实体进行集体

资产运作,有直属公司6家,属于工业企业3家,这些公司和企业增强了省联社的经济实

力,他们还根据条件和行业特点,先后分别成立了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地毯有限责任公

司和明珠明胶有限责任公司等三个“小集团”,这三个“小集团”均有一大批实体性生产

企业,均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

    2.加强对企业改制规划、指导。省联社对系统内企业的改革,在加强规划、指导中十

分注意因企而宜,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联社系统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有:

股份合作制;公有民营、租赁经营;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实行联合、联营;兼并改组、产权转让;剥离分立、部分搞活;“退二进三”、易地改造;实行企业破产、关门走人等。至今已有99%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改制,并取得较好效果,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将企业改制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省联社企业进行各种形式改革

的同时,要求改制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将企业的改制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

来,使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各改制企业根据自己实际,实行定岗定员、改革用工制度、完

善分配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社则制定一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办法,下基层

指导,达到用政策推动管理,以管理保证、促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四、抓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省联社从so年代以来,一手抓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手抓生产企业的技

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搞产品升级换代,使轻工产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要需。在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搞产品升级换代工作中,主要

走了以下三步棋:

    第一步,组建企业集团,发展特色品牌。对在省市外有发展前途的商品,成立专业性

的集团公司。如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以工艺晶、旅游纪念品为龙头,大力开发生产。五一

地毯厂的“飞天牌”地毯生产、销售红红火火,出口到北美、阿拉伯等地区。还有名牌产品

陶砚、夜光杯、腊染布等出口数量近几年也大幅增长。目前甘肃全省有100多家企业生产

工艺器、旅游纪念品。联社所属企业生产的工艺器、旅游纪念品已成为该省旅游发展、出

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第二步加大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1999年国家经贸委为加大西部地区几

个省、自治区的开发力度,要求有关省、区推荐项目,大力发展,中央投资,经上报、评审,

最后确定54个项目,而甘肃省联社就占9个,取得资金9亿多元,其中最大的一个项

目,投资1.6亿元;在制定甘肃省第十个五年计划时,省内已确定的100个基础设施项目,

省联社就有4个入选:

    3.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省联社的同志在争取中央和省里支持的同时,

还多渠道自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今年以来,他们自己就投入

4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各地区、市、县投人500万元以上的

项目就有10多个,从明年开始,这些项目逐步竣工,形成生产能力。

    目前,甘肃二轻联社系统—个以深化改革技术改造为动力,企业体制创新、产品升级

换代的发展热潮正在兴起。通过赴甘肃省手工业联社和二轻总公司的考察学习,有几点

启示,令人深思:

    启示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提高集体经济地位的最有力的途径。近几年来,

在上海乃至全国,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动摇、淡薄,其原因很多,但其

中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集体经济在不少部门、地方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倒退,造成集体

经济的地位逐年下降;而甘肃省联社的同志在逆境中拼搏.在发展中前进,在省国民经济

中争得集体经济的一席之地。在拼搏中,始终抓住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使省联社

的物质基础逐步厚实起来;

    启示之二,不断深化改革,是搞活的必由之路:甘肃省联社的同志通过实践,深深懂

得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20年来,他们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并尝到了改革带来的胜

利果实;在改革中,他们紧紧抓住“以集团经济为主体。以集体资产为纽带”这根主线,统

筹规划、分类指导、形式多样,因企制宜:在改革中,他们做到领导亲自动手,人人关心参

与,抓住重点、推动全面;这些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启示之三,加强党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搞好集体经济工作的关

键,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党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全面、正确理解、贯彻党的发展集

体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千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在革命

战争时期是如此,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也是如此。

    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同志的头脑中。为什么在全国相当

多的省、市,区的集体经济普遍萎缩衰退,而甘肃省的集体经济却如此兴旺发达,集体经

济在省内有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他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省内集体经济的近30

条建议均先后被采纳?为什么他们向地、市、县党政领导提出的稳定二轻联社,提高从事

集体经济干部职工地位、待遇的要求被重视?为什么在二轻联社系统干部职工中,领导的

决策和意见有号召力?经过反复深入思考,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关键在于甘肃省的党政

主要领导,把集体经济放在应有的地位,真正认识到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国有经济在某些方面无法替代

的作用,因此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有利省内集体经济发展的政

策、规定,并且配备有事业心、有能力、肯于实事的干部主管集体经济工作。在这样的良好

环境下省联社主任虽年近古稀,献身于集体事业数十年,但至今牢牢高举联社旗帜,巩固

发展联社,进而带领全省二轻集体职工为改革,发展甘肃集体经济继续前进。

高举联社旗帜 发展集体经济
发行时间:2000-12-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考察团
  
来源:研究所

考察报告

高举联社旗帜  发展集体经济

——赴甘肃省手工业联社、二轻工业总公司考察报告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考察团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同志介绍,甘肃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9

月上旬,我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负责同志一行10人专程访问了甘肃省手工业联社(以下

简称省联社)、甘肃省二轻工业总公司,省联社主任吴敏和所属各部门、各集团公司负责

同志详尽地介绍了甘肃省二轻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以及取得的成就,他们坚定

地贯彻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取得的

成就令人赞赏,访问同志深受启发和教育;

    甘肃省联社与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是二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目前有独立核算

的生产企业554户,其中属集体经济性质的有504户,占总户数的91%,有职工210万

人:改革开放20年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研究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300多种、

5000多种规格,其中获省部级成果奖83个,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300多个,获省名牌

产品8个。1999年全省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3.29亿元,工业增加值3.

95亿元,均比上年有一定增长。他们取得以上成绩的主要经验是:集体经济观念树得牢;

联社的旗帜举得高;人心稳定、机构健全;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活力增强;技术改造抓得

紧;产品升级换代结构调整步子快;经济实力得以不断增强。

    一、举联社旗帜扩大集体经济影响

    省联社的主要领导无论是到地区、市、县现场办公,还是在联社系统召开的各种会议

上,向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和省联社系统的干部职工宣传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宜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宣传江泽民同志在党

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

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

税收,要支撑、鼓励和帮助城乡各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

用意义重大”;宣传省联社的创业史、发展史,省联社建立45年来在发展集体经济、安置社

会劳动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扩大出口、提供社会工业晶和人民生产必需晶,为甘肃省

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甘肃省内14个地区、88个县、市通过他们一个个

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除个别少数民族地区外,都建立有二轻联社机构。二轻联社在省内外

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抓队伍建设稳定联社机构

    联社要稳定、要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要做,关键在人:在旧体制下“重全民、轻集

体”、“重重工业、轻轻工业”,二轻集团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硬是要低于全民企业和其它

行业,因此二轻集体企业人才难进也难留。甘肃二轻联社冲破旧观念和制度的束缚,敢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高从事集体经济干部职工的政治地位,明确其身份,与国有企业

干部职工同等看待;提高从事集体经济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与国有企业干部职

工同等享受;评定技术职称、提干提级、离退休等都按省里统一规定执行;对于长时间从

事集体经济的同志到一定年限发给荣誉证书;对长期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干部和持有

专长的人才,虽到退休年龄,只要工作需要,不受退休年限的限制,适当延长工作年限,继

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专长。

    此外,积极从国有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军工企业等单位借用人才;打破了

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从省内外各个单位多层面招聘人才;从本系统的企业中,发现人

才,更是不拘一格,大胆使用。

    各级联社的机构建立和稳定,企业的骨干队伍形成,为甘肃省联社的集体经济的发

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狠抓政策增强企业活力

    加强政策力度,是甘肃省联社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另一条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20年来,他们深深懂得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结合自己实际,自始至

终坚持改革,深化改革,使联社和企业充满活力,并取得丰硕成果。他们坚持改革的主要

举措有:

    1.将原来行政性管理的省二轻厅在省内率先转制为二轻总公司,1999年又进一步

改制为集团性总公司,现在的二轻(集团)总公司、手工业联社有各类经济实体进行集体

资产运作,有直属公司6家,属于工业企业3家,这些公司和企业增强了省联社的经济实

力,他们还根据条件和行业特点,先后分别成立了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地毯有限责任公

司和明珠明胶有限责任公司等三个“小集团”,这三个“小集团”均有一大批实体性生产

企业,均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

    2.加强对企业改制规划、指导。省联社对系统内企业的改革,在加强规划、指导中十

分注意因企而宜,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联社系统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有:

股份合作制;公有民营、租赁经营;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实行联合、联营;兼并改组、产权转让;剥离分立、部分搞活;“退二进三”、易地改造;实行企业破产、关门走人等。至今已有99%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改制,并取得较好效果,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将企业改制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省联社企业进行各种形式改革

的同时,要求改制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将企业的改制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

来,使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各改制企业根据自己实际,实行定岗定员、改革用工制度、完

善分配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社则制定一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办法,下基层

指导,达到用政策推动管理,以管理保证、促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

    四、抓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省联社从so年代以来,一手抓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手抓生产企业的技

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搞产品升级换代,使轻工产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要需。在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搞产品升级换代工作中,主要

走了以下三步棋:

    第一步,组建企业集团,发展特色品牌。对在省市外有发展前途的商品,成立专业性

的集团公司。如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以工艺晶、旅游纪念品为龙头,大力开发生产。五一

地毯厂的“飞天牌”地毯生产、销售红红火火,出口到北美、阿拉伯等地区。还有名牌产品

陶砚、夜光杯、腊染布等出口数量近几年也大幅增长。目前甘肃全省有100多家企业生产

工艺器、旅游纪念品。联社所属企业生产的工艺器、旅游纪念品已成为该省旅游发展、出

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第二步加大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1999年国家经贸委为加大西部地区几

个省、自治区的开发力度,要求有关省、区推荐项目,大力发展,中央投资,经上报、评审,

最后确定54个项目,而甘肃省联社就占9个,取得资金9亿多元,其中最大的一个项

目,投资1.6亿元;在制定甘肃省第十个五年计划时,省内已确定的100个基础设施项目,

省联社就有4个入选:

    3.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省联社的同志在争取中央和省里支持的同时,

还多渠道自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今年以来,他们自己就投入

4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各地区、市、县投人500万元以上的

项目就有10多个,从明年开始,这些项目逐步竣工,形成生产能力。

    目前,甘肃二轻联社系统—个以深化改革技术改造为动力,企业体制创新、产品升级

换代的发展热潮正在兴起。通过赴甘肃省手工业联社和二轻总公司的考察学习,有几点

启示,令人深思:

    启示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提高集体经济地位的最有力的途径。近几年来,

在上海乃至全国,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动摇、淡薄,其原因很多,但其

中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集体经济在不少部门、地方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倒退,造成集体

经济的地位逐年下降;而甘肃省联社的同志在逆境中拼搏.在发展中前进,在省国民经济

中争得集体经济的一席之地。在拼搏中,始终抓住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使省联社

的物质基础逐步厚实起来;

    启示之二,不断深化改革,是搞活的必由之路:甘肃省联社的同志通过实践,深深懂

得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道理,20年来,他们在改革中不断前进,并尝到了改革带来的胜

利果实;在改革中,他们紧紧抓住“以集团经济为主体。以集体资产为纽带”这根主线,统

筹规划、分类指导、形式多样,因企制宜:在改革中,他们做到领导亲自动手,人人关心参

与,抓住重点、推动全面;这些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启示之三,加强党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搞好集体经济工作的关

键,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党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全面、正确理解、贯彻党的发展集

体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千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在革命

战争时期是如此,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也是如此。

    在这次考察、学习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同志的头脑中。为什么在全国相当

多的省、市,区的集体经济普遍萎缩衰退,而甘肃省的集体经济却如此兴旺发达,集体经

济在省内有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他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省内集体经济的近30

条建议均先后被采纳?为什么他们向地、市、县党政领导提出的稳定二轻联社,提高从事

集体经济干部职工地位、待遇的要求被重视?为什么在二轻联社系统干部职工中,领导的

决策和意见有号召力?经过反复深入思考,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关键在于甘肃省的党政

主要领导,把集体经济放在应有的地位,真正认识到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国有经济在某些方面无法替代

的作用,因此省委、省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整套有利省内集体经济发展的政

策、规定,并且配备有事业心、有能力、肯于实事的干部主管集体经济工作。在这样的良好

环境下省联社主任虽年近古稀,献身于集体事业数十年,但至今牢牢高举联社旗帜,巩固

发展联社,进而带领全省二轻集体职工为改革,发展甘肃集体经济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