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郊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小企业的改革与
发展是当前上海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热点。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
通过用改制的办法制止城镇集体工业滑坡,使城镇集体工业不但摆脱了困境,而且还有
了新的发展。
一、企ql,改革进展情况
我们以资产授权运作为突破口,对上海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革,
我们的改革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改革为抓手,努力探索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根据党的十五大关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精神,我们以改革为抓手,把探索城
镇集体工业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从企业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改制形
式。据统计,目前全系统已组建企业集团3户,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8户,成立股份有
限公司5户,有限责任公司4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35户,中外合资、合作企业55户,承
包经营8户,租赁经营21户,托管15户,产权转让14户,兼并19户,收购1户,关闭74
户,破产3户,以及其他一些形式46户,改制面达到78%。上述改制形式中,采取股份合
作制形式的企业占了相当比例。这些企业改制后职工股在总股本金中的比例为39.6%。
职工人股后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企
业加强了民主管理,在生产经营上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多种形式的改制,为企业的振兴
与发展从机制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将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以调整结构为重点,积极开发新产品。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镇集体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很不合理,企业产品档次低,市场
竞争能力差,许多产品多年来一直老面孔,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不稳脚跟,抗不起风浪,
市场份额逐步缩小,甚至完全失去了市场。针对这种状况,各区县联社在工作中以调整
产业和产品结构为重点,积极开发有市场、上档次的新产品。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
成了的经济增长点,使一些面临停产的企业重新启动,扭转了亏损局面,使一些企业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三)以资产授权运作为突破口,加强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
近年来,我们根据国务院对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总体部署,成立了市、
区(县)两级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配合各级政府领导、组织、实施了本市郊县城
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并于1998年底基本完成。在清产核资中,我们发现郊
区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滑坡、效益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相当部分企业已
关、停、并、转,甚至破产,有不少企业资产已被逐步消耗和流失。根据这一情况,为使资
产减少损失,制止坏损,我们在征询各方意见后,经市郊联社常务理事会原则通过,制定了
《市联社资产授权经营管理试行办法》,确立了联社资产在改制、流动中保值增值的指导
思想,并按照“核定基数、流动重组、确定目标、增量分成”的原则和“增资与转制相结合,
退资与控股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不同对象,采用“一社一策”的不同授权和置换方式,建
立新的运行机制,促使资产保值增值。在松江、宝山、青浦三个区县,市联社按照《办法》
采取了整体授权经营的方法,通过资产授权经营,调动了区县联社的积极性,遏止了资产
流失的势头,保证了今后资产经营的收益,为市联社资产保值增值奠定了基础。
(四)以抓好直属企业改制工作为基础,探索建立新机制。
在对直属企业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为贯彻“调整、改革、收缩、发展”的经营方针,规避出资者风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市联社先后
分两步对有关企业进行了改制。首先,把久远集体公司和供销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
司。使市联社由单一出资者变为与其他法人共同投资设立公司,并相应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聘任了经营者,同时按《公司法》要求规范运作,以达到承担有限责任的目的。其次,在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多元投资、利益挂钩、财务统一、独立
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为此,市联社通过对资产、债务重组的方法,在久远公司和供销公司各自范围内建立新公司。新公司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
企业制度要求,采用新机制规范运作。公司要求职工人股,经营层持大股,加强风险力
度。并建立离退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解困基金,使全体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集体资
产的保值增值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保证了集体资产的安全,而且维护了职工利益,一定程
度上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政策扶持少,企业负担重。
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政策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向于大中型企业,
未形成系统的包括城镇集体工业在内的小企业扶持政策。同时,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社
会负担较重,给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二)融资环境欠佳,资金匮乏严重。
由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和信用程度不高,因此其融资成本较高,商业
银行一般不愿贷款或贷款不足。即使有些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有产品,并看准了市场,但苦
于资金匮乏,无法组织生产,从而使企业缺乏后劲。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获得有效服务少而难。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当前制约城镇集体工业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瓶颈之一;
目前,有不少社会中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较少对企业直接开放,即使对企业开放,小企业
也很难得到有效服务,而且服务对象往往局限在本系统、本部门的小企业内。而一些新
成立的商业性较强的中介公司,服务收费较高,小企业反映难以承受。
(四)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经营者素质较差。
上海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由于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了
体制不顺、管理不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生
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缺乏对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因此生产的盲目性很大。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和重点
(一)进一步深化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革,尽快转变集体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是上海城镇集体工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深化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革要坚持
“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大胆探索、重在效益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力度与发展的速度和
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相统一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重点做好二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因
地因企制宜,继续实行多种形式的改制。要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同
时,选择不同的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制、嫁接
外资、租赁、兼并、租股结合、委托经营、抵押承包等。集体存量资产较少的企业,集体资
产可以全部转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劳动密
集型企业,集体资产可以部分或全部转让,改制为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资产混合型企业;
技术含量高.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企业投资主体可以控股或参股,要以资产为
纽带,积极组建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本联合:
同时,按照《公司法》规定,加快城镇集体工业现有企业集团的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大改
制企业规范转制的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改制企业的资本金全额到位,防止注册
后抽逃;促使改制企业依法重新进行工商、税务登记,以集体名义兴办、实为个体私营的
“带帽企业”,尽快与集体脱钩;促使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尽快建立法
人治理结构,并独立行使其职能;促使企业改制后被置换、转让的集体资产,尽快归口该企
业所属的经济组织所有,并认真做好监督工作,防止乱支滥用:
(二)进一步强化城镇集体资产管理,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要采取多种办法继续积极调整存量资产,优化结构,加强财务监管,维护集体资产
权益,认真协调有关部门集体资产政策,加强资金的筹措、运作和管理。一是在进一步清
理市联社投资于郊区企业资产的基础上,根据《市联社资产授权经营管理试行办法》的规
定,继续完善推进市联社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工作。二是在完成授权经营工作后,加强资
产管理工作力度;按《公司法》的规定,履行出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切实可行的资产
保值增值体系:三是加强对直属改制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在理顺资产关系,建立法
人治理结构,明确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新机制和市场经济惯例,规范运作和经营直属
改制企业。四是加强对直属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力度,委派财务总监。在健全内审制
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会管理工作的同时,依法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监控。
(三)进一步推动城镇集体企业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抓住市郊城镇集体工业企业集团和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抓住市场优势畅
销产品的升级换代,抓住为市高科技产业的配套,整体提高市郊城镇集体工业的科技水
平。推动市郊城镇集体工业技术进步,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抓好技术改造工作,这是
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城镇集体工业传统产业较多,要加快发展,多创效益,就必须加快
对这些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要
抓好技术创新工作,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企业有没有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有没
有超前新颖的产品,关键是看这个企业有没有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因此,要大力组织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围绕工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组织好科技攻关和技术开
发,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要抓好培养和
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工作,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产品竞争,归
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城镇集体工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规划,循序渐
进,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和引进各类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