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路怎么走
发行时间:2000-04-20
网站编辑:姚铭尧
来源:研究所

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路怎么走

上海轻工党校  姚铭尧

    小企业由国有或集体改制为股份合作制通常必须出票子(现金入股)、搭班子(建立法

人治理结构)、翻牌子(重新注册,有的企业还更名)。一时间,在许多人看来,改制:出票

子+搭班子+翻牌子。殊不知,这诸项加总仅仅是改制的必要条件,出了票子、搭了班

子、翻了牌子并不意味着改制大功告成,利润自然地源源而来:

    搞活企业是个系统工程。改制只是为搞活企业创设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制度;企业不

管在什么体制下运营,都得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科学管理,狠抓产品开发,精于市场经营。

    从近年来陆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工商企业的实践来看,凡扭亏为盈或微利上扬的

企业,无不在上述诸方面思路清晰、举措有力。下面对这些企业的成功之处作一归纳。

    一、自我加压

    这里所说的自我加压,主要是指企业经营者自我加压。改制后,企业不能再躺在原主管上级身上,经营者的责任明显增大:职工愿意投票赞成企业改制,很大程度上出于相信企业经营者;职工愿意投票选举你当经营者,经营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当空前强烈:经营者唯有自觉注重全面提高自己的德、识、才、学,才能不负职工之众望.不愧对职工。

    1.克己奉众

    改制对国家对企业均有利,起码利大弊小,但是对经营者则不然,他不能不做出自我

牺牲:他将失去原有的铁交椅,承受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还将付

出没有尽头的日日夜夜的劳累:因此,经营者必须具有克己奉众精神,

    上海灯具厂是上海国有小厂率先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改制伊始厂长便深深意识

到:现在肩上挑着的是202名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重担:我能挑,得挑;挑不动,拼命也

得挑起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改了制而全厂没有一个人才外流,没有一个下岗待业;

可是其时他的一对子女正待业在家,旁人建议吸收进厂,遭他坚决拒绝。

    山东诸城四达绝缘材料公司总经理家庭负担特重,妻子常年卧病在床.每晚要为她翻

身、按摩,双亲八十高龄,需要照料,为了企业改制成功,只能忍痛让17岁的女儿辍学照顾

家庭,而自己一头扑在公司里。当他受到市里重奖时,却分文未取,全部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但也有少数企业的经营者换了体制却没换脑子,自身利益一马当先,最终害了企业又

害了职工。

    2.律己守“法”

    守“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守党纪国法。任何经营者都须在严守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

前提下为本企业职工谋利。共产党员经营者尚须同时遵守党纪。二是守所在企业之“大

法”——企业章程: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后者,特别是要按新的法人治理结构规矩行事:

    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

暂行办法》都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起法人

治理结构,富有责任心的经营者理当具有强烈的自律意识,自觉将自己置于股东大会和

监事会之下,决不让法人治理结构虚设;

    上海群众木器厂赵厂长自律意识强,凡有较大动作.尤其是投资决策,总是主动提请

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讨论:一次,为改善企业形象,拟花10万元修建破旧的厂门,但股东

们考虑到企业底子薄,此事宜往后搁,赵厂长欣然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使职工股东切实体

会到改制后的民主管理气氛,全厂的凝聚力更强了;

    有的企业经营者恰恰相反,厂长事无巨细个人独揽,改制后从未召开过一次股东大

会,最终害得企业亏损殆尽,导致倒闭;还有个厂,董事长兼厂长连厂房抵押给外地债主.

这样的大事情都瞒着董事会,事发后激化了内部矛盾,致使企业陷于不可收拾的困境-

  二、精简分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能亦当随之变革·.人

员结构势必相应调整;这在企业改制前,往往面临很大阻力;改制后,职工一身二任。既

是职工又是股东,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有所增强,进行机构和人事改革就比较顺乎民心,

借此东风,果断地动手术,无疑是明智之举、

    1.精减机构,提高管理效能

    精减机构压缩人员须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切人,才有可能层层推动,使职工股东心

悦诚服接受改革。

    上海群众木器厂一经改制,便大刀阔斧削并部门和人员,原有的5个科室28名管理

人员压缩到3个科室10余人.而且从厂长、书记做起,人人身兼数职;当年就奏响节省

14%管理费用的凯歌。

    2.减员分流,妥善安置职工

    改制后,不仅要压缩管理层,也要对一线职工辅助部门全面减员分流,这将决定改制

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含金量。职工尽管同时成了股东,但该调整的还

得调整,该减员分流的照样减员分流。关键在于妥善安置,让人有路可走。

    群众木器厂鼓励冗员自己谋求或创造所需要的岗位,对实在难以安排的职工,既不允

许“混岗”,又千方百计为他们跨出厂谋求工作岗位。他们“主动出击”,多方搜集劳务信

息,抢先登门恳谈,“外发”职工去超市当营业员,或去高层大楼开电梯。从而稳定了人心,

稳定了企业。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的企业改制后机构依旧,冗员依旧,如山东有个1000多人的

厂,仅医务室就有13个人,保卫科10余人,并不赚钱的内部招待所里又养了16个人,改

制不出两年就发不出工资,被迫全面停产。

    三、细化管理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是企业飞腾的双翼。一个企业不会因为改制就理所当然地在

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真正出效率、出效益还是离不开管理。

    1.制订、实施“法制管理”条文

    改制后,企业尤需制订一整套适应新的体制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新体制的长处得以

充分发挥,使企业新的运转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诸城四达绝缘材料公司改制后十分注重制订各类基础管理文件,如《员工行为“十不

准”及执行细则》、《关于加强办公用品管理的规定》、《关于促进货款回收的暂行规定》、《关

于职工福利生活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为了合理公正地裁决违规行为,还成立了评估小组作为公司的内部“法庭”,凡“违法”者,一律“法庭”上见。有个车间发生事故,经评估小

组调查核实,有根有据裁定几名当事人共同赔偿4000元,由于有章可循赔偿者口服心0艮。

    2.授权管理,分灶吃饭

    改制后的企业应尽可能破除企业内部的大锅饭。特别是在人数众多或产品门类多而

相关性弱的情况下,更有必要统一政策分散管理。

    上海宽紧带厂在改制前曾勇挑重担,兼并了同业某一濒危企业。改制后冗员过多,

管理复杂,能量耗散。在逐步理顺生产布局和人员安排的同时,适时将全厂划为12块,

授权相对独立运作,分灶吃饭,12个负责人俨然成了12个“小厂长”,管理潜能显著发

掘。厂长欣喜地说:管理责任分解到12个人身上,企业的管理积极性就增加了12分。

    3.“微观”放活,“宏观”控稳

    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有利于“激活各个局部,却又有全局失控之虞。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有“放”有“控”的运行机制,形成大胆放权和严格控制的统一体,既放得活,又收得住,宽严相济。

    上海灯具厂改制后对下属承包体采取了下放“三权”、控制“五个一”的办法,即下放经

营权、人事权、分配权。厂部控制住:一只图章对外签合同,一支笔管理运营资金,一只帐

号往来业务,一本帐核算毛利费用,一张发票统一销售,使10多个承包体既有活力又受约

束,全厂呈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局面。

    4.于细微处“管”出效益

    向管理要效益,开始成为改制企业的自觉要求和主动行为:职工共同想方设法降耗

节支,从点滴处做起。

    上海医用设备恒温厂改制后,运用多种措施节约各类开支,如货运原先是外包的,改

制后职工自发要求改为自己人·四车齐发”:货车、小轿车、黄包车和助力自行车一同上

阵,既控制住交货期,又大大降低了成本。又如煤气费开支原先每月7500元,经过取消食

堂改为免费蒸饭并向职工发放饭贴等几项措施,每月煤气费居然下跌到120元。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管理出效益。改制本身并不能取代各项管理工作,为了改制切

实奏效,更须强化、细化管理,练好内功:

    四、精心经营

    有效的生产经营是企业盈利的直接来源:任何体制的企业概莫能有例外,改制后

的企业更应如此。

    1.利用品牌优势

    改制企业大多拥有较长历史,有的还拥有名牌产品,曾经有过辉煌,这是一笔无形资

产,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

    上海羽毛球厂的“航空牌”羽毛球曾在国际羽毛球质量评比中荣登榜首,多次被国际

羽联指定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用球。改制后,企业紧紧抓住重振名牌雄风这一主题,大

力投资加快设备更新,引进插片机、点胶机,并展开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在生产“八运会”用球时,更是采取定人、定材、定线的管理手段:上海市技监局

曾现场抽检,合格率达100%:目前,“航空睥”声誉稳定回升,企业经济效益随之大幅上

扬,既救活了一只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优秀品牌,又激活了整个企业。

    2.构筑企业战略

    企业改制不同于以往任何其他形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摒弃如承包制所引发的“企业行

为短期化”,就得立足长远从长计议,研究制订企业战略。

    上海复写纸联合公司决策层在改制当年就发动员工学理论、大讨论,精心研制‘1995—2000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经济效益目标、投资战略目标、产品品种发展目标、晶牌发展目标以及经营发展目标等,强有力地鼓舞了全体职工,使大家越来越看好企业的明天。一年后,该公司试行股权内部转让,采取了自由竟价的办法,欲受让者人众心切,最后成交价竟在原始股价上翻了将近一番。

    3.突出新品开发

    企业改制后的利润追求空前增强,急功近利地从浮面上捞现钞有害企业长远发展:

因此,企业的主攻目标应立足于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新品,从中寻求出路。

    上海织针总厂的主产品——织针,长期来属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改制后董事长狠

下决心大抓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含量,经短期努力,使新产品销售占到整个销售额的

17%,产品单价从平均0.16元/支直线上升到0.50元/支,翻了3倍,附加值大幅上升:

现在,该厂正以更上一层楼的精神力攀新的高峰,目标是替代国外进口高价针;

    4.发展一主多副

    企业都有自己的主业,主业往往是企业在市场上最基本最稳定的立足点。企业改制

后,原有优势的主业应抓住不放,花力气搞好。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还要不失时机地寻

求新的增长点,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上海复写纸联合公司的主产品复写纸看似并不十分显眼,公司领导却始终作为“看家

产品”紧紧捏在手中,还下功夫开发升级换代的新产品。同时,他们深深意识到,企业要发

展不能死守一、二个传统吃饭产品,必须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

司领导多处奔走,实地考察,经可行性论证后,先后选定在浦东新区建立饮用水公司,还

在江苏、浙江等地投资多种经营项目。

    5.确定市场定位

    一家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在市场上营销产品和提供眼务的能力,取决于它在市场

分析基础上的合理的市场定位:

    “丰裕生煎”原是一家点心店,生意颇兴;一度主营起“三黄鸡”反而生意清淡了。于是再次装潢成流行的火锅酒菜小餐厅,不料生意仍无起色。改制后,职工集思广益,摸清需

求,把自己的企业重新定位于“丰裕生煎”,专营特色生煎馒头与价廉物美的油豆腐线粉

汤。结果一炮打。向,赢得市场。目前,小小“生裕生煎”打开了大局面,不仅在全上海拓

展出15家连锁店,还在与北美客商洽谈,谋划将连锁店开到美国、加拿大去:

    6.体现经营特色

    一般说,改制企业都是小企业,小企业要做出大市面,除了市场定位的正确,要紧的就

是经营特色的发扬。

    东方眼镜公司位于上海淮海路商业街,是国有商业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领头羊:在经营上,它们也发扬了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推出“名、特、优”的特色经营,受到海峡两岸的新闻媒介多次推介,企业自然兴旺发达:

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路怎么走
发行时间:2000-04-20
网站编辑:姚铭尧
  
来源:研究所

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路怎么走

上海轻工党校  姚铭尧

    小企业由国有或集体改制为股份合作制通常必须出票子(现金入股)、搭班子(建立法

人治理结构)、翻牌子(重新注册,有的企业还更名)。一时间,在许多人看来,改制:出票

子+搭班子+翻牌子。殊不知,这诸项加总仅仅是改制的必要条件,出了票子、搭了班

子、翻了牌子并不意味着改制大功告成,利润自然地源源而来:

    搞活企业是个系统工程。改制只是为搞活企业创设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制度;企业不

管在什么体制下运营,都得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科学管理,狠抓产品开发,精于市场经营。

    从近年来陆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工商企业的实践来看,凡扭亏为盈或微利上扬的

企业,无不在上述诸方面思路清晰、举措有力。下面对这些企业的成功之处作一归纳。

    一、自我加压

    这里所说的自我加压,主要是指企业经营者自我加压。改制后,企业不能再躺在原主管上级身上,经营者的责任明显增大:职工愿意投票赞成企业改制,很大程度上出于相信企业经营者;职工愿意投票选举你当经营者,经营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当空前强烈:经营者唯有自觉注重全面提高自己的德、识、才、学,才能不负职工之众望.不愧对职工。

    1.克己奉众

    改制对国家对企业均有利,起码利大弊小,但是对经营者则不然,他不能不做出自我

牺牲:他将失去原有的铁交椅,承受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还将付

出没有尽头的日日夜夜的劳累:因此,经营者必须具有克己奉众精神,

    上海灯具厂是上海国有小厂率先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改制伊始厂长便深深意识

到:现在肩上挑着的是202名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重担:我能挑,得挑;挑不动,拼命也

得挑起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改了制而全厂没有一个人才外流,没有一个下岗待业;

可是其时他的一对子女正待业在家,旁人建议吸收进厂,遭他坚决拒绝。

    山东诸城四达绝缘材料公司总经理家庭负担特重,妻子常年卧病在床.每晚要为她翻

身、按摩,双亲八十高龄,需要照料,为了企业改制成功,只能忍痛让17岁的女儿辍学照顾

家庭,而自己一头扑在公司里。当他受到市里重奖时,却分文未取,全部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但也有少数企业的经营者换了体制却没换脑子,自身利益一马当先,最终害了企业又

害了职工。

    2.律己守“法”

    守“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守党纪国法。任何经营者都须在严守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

前提下为本企业职工谋利。共产党员经营者尚须同时遵守党纪。二是守所在企业之“大

法”——企业章程: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后者,特别是要按新的法人治理结构规矩行事:

    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

暂行办法》都明确规定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建立起法人

治理结构,富有责任心的经营者理当具有强烈的自律意识,自觉将自己置于股东大会和

监事会之下,决不让法人治理结构虚设;

    上海群众木器厂赵厂长自律意识强,凡有较大动作.尤其是投资决策,总是主动提请

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讨论:一次,为改善企业形象,拟花10万元修建破旧的厂门,但股东

们考虑到企业底子薄,此事宜往后搁,赵厂长欣然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使职工股东切实体

会到改制后的民主管理气氛,全厂的凝聚力更强了;

    有的企业经营者恰恰相反,厂长事无巨细个人独揽,改制后从未召开过一次股东大

会,最终害得企业亏损殆尽,导致倒闭;还有个厂,董事长兼厂长连厂房抵押给外地债主.

这样的大事情都瞒着董事会,事发后激化了内部矛盾,致使企业陷于不可收拾的困境-

  二、精简分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能亦当随之变革·.人

员结构势必相应调整;这在企业改制前,往往面临很大阻力;改制后,职工一身二任。既

是职工又是股东,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有所增强,进行机构和人事改革就比较顺乎民心,

借此东风,果断地动手术,无疑是明智之举、

    1.精减机构,提高管理效能

    精减机构压缩人员须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切人,才有可能层层推动,使职工股东心

悦诚服接受改革。

    上海群众木器厂一经改制,便大刀阔斧削并部门和人员,原有的5个科室28名管理

人员压缩到3个科室10余人.而且从厂长、书记做起,人人身兼数职;当年就奏响节省

14%管理费用的凯歌。

    2.减员分流,妥善安置职工

    改制后,不仅要压缩管理层,也要对一线职工辅助部门全面减员分流,这将决定改制

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每股税后利润的含金量。职工尽管同时成了股东,但该调整的还

得调整,该减员分流的照样减员分流。关键在于妥善安置,让人有路可走。

    群众木器厂鼓励冗员自己谋求或创造所需要的岗位,对实在难以安排的职工,既不允

许“混岗”,又千方百计为他们跨出厂谋求工作岗位。他们“主动出击”,多方搜集劳务信

息,抢先登门恳谈,“外发”职工去超市当营业员,或去高层大楼开电梯。从而稳定了人心,

稳定了企业。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有的企业改制后机构依旧,冗员依旧,如山东有个1000多人的

厂,仅医务室就有13个人,保卫科10余人,并不赚钱的内部招待所里又养了16个人,改

制不出两年就发不出工资,被迫全面停产。

    三、细化管理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是企业飞腾的双翼。一个企业不会因为改制就理所当然地在

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真正出效率、出效益还是离不开管理。

    1.制订、实施“法制管理”条文

    改制后,企业尤需制订一整套适应新的体制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新体制的长处得以

充分发挥,使企业新的运转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诸城四达绝缘材料公司改制后十分注重制订各类基础管理文件,如《员工行为“十不

准”及执行细则》、《关于加强办公用品管理的规定》、《关于促进货款回收的暂行规定》、《关

于职工福利生活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为了合理公正地裁决违规行为,还成立了评估小组作为公司的内部“法庭”,凡“违法”者,一律“法庭”上见。有个车间发生事故,经评估小

组调查核实,有根有据裁定几名当事人共同赔偿4000元,由于有章可循赔偿者口服心0艮。

    2.授权管理,分灶吃饭

    改制后的企业应尽可能破除企业内部的大锅饭。特别是在人数众多或产品门类多而

相关性弱的情况下,更有必要统一政策分散管理。

    上海宽紧带厂在改制前曾勇挑重担,兼并了同业某一濒危企业。改制后冗员过多,

管理复杂,能量耗散。在逐步理顺生产布局和人员安排的同时,适时将全厂划为12块,

授权相对独立运作,分灶吃饭,12个负责人俨然成了12个“小厂长”,管理潜能显著发

掘。厂长欣喜地说:管理责任分解到12个人身上,企业的管理积极性就增加了12分。

    3.“微观”放活,“宏观”控稳

    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有利于“激活各个局部,却又有全局失控之虞。因此需要设计一套有“放”有“控”的运行机制,形成大胆放权和严格控制的统一体,既放得活,又收得住,宽严相济。

    上海灯具厂改制后对下属承包体采取了下放“三权”、控制“五个一”的办法,即下放经

营权、人事权、分配权。厂部控制住:一只图章对外签合同,一支笔管理运营资金,一只帐

号往来业务,一本帐核算毛利费用,一张发票统一销售,使10多个承包体既有活力又受约

束,全厂呈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局面。

    4.于细微处“管”出效益

    向管理要效益,开始成为改制企业的自觉要求和主动行为:职工共同想方设法降耗

节支,从点滴处做起。

    上海医用设备恒温厂改制后,运用多种措施节约各类开支,如货运原先是外包的,改

制后职工自发要求改为自己人·四车齐发”:货车、小轿车、黄包车和助力自行车一同上

阵,既控制住交货期,又大大降低了成本。又如煤气费开支原先每月7500元,经过取消食

堂改为免费蒸饭并向职工发放饭贴等几项措施,每月煤气费居然下跌到120元。

    凡此种种无不表明,管理出效益。改制本身并不能取代各项管理工作,为了改制切

实奏效,更须强化、细化管理,练好内功:

    四、精心经营

    有效的生产经营是企业盈利的直接来源:任何体制的企业概莫能有例外,改制后

的企业更应如此。

    1.利用品牌优势

    改制企业大多拥有较长历史,有的还拥有名牌产品,曾经有过辉煌,这是一笔无形资

产,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利用:

    上海羽毛球厂的“航空牌”羽毛球曾在国际羽毛球质量评比中荣登榜首,多次被国际

羽联指定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用球。改制后,企业紧紧抓住重振名牌雄风这一主题,大

力投资加快设备更新,引进插片机、点胶机,并展开技术培训,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在生产“八运会”用球时,更是采取定人、定材、定线的管理手段:上海市技监局

曾现场抽检,合格率达100%:目前,“航空睥”声誉稳定回升,企业经济效益随之大幅上

扬,既救活了一只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优秀品牌,又激活了整个企业。

    2.构筑企业战略

    企业改制不同于以往任何其他形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摒弃如承包制所引发的“企业行

为短期化”,就得立足长远从长计议,研究制订企业战略。

    上海复写纸联合公司决策层在改制当年就发动员工学理论、大讨论,精心研制‘1995—2000年发展规划”,内容包括经济效益目标、投资战略目标、产品品种发展目标、晶牌发展目标以及经营发展目标等,强有力地鼓舞了全体职工,使大家越来越看好企业的明天。一年后,该公司试行股权内部转让,采取了自由竟价的办法,欲受让者人众心切,最后成交价竟在原始股价上翻了将近一番。

    3.突出新品开发

    企业改制后的利润追求空前增强,急功近利地从浮面上捞现钞有害企业长远发展:

因此,企业的主攻目标应立足于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新品,从中寻求出路。

    上海织针总厂的主产品——织针,长期来属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改制后董事长狠

下决心大抓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含量,经短期努力,使新产品销售占到整个销售额的

17%,产品单价从平均0.16元/支直线上升到0.50元/支,翻了3倍,附加值大幅上升:

现在,该厂正以更上一层楼的精神力攀新的高峰,目标是替代国外进口高价针;

    4.发展一主多副

    企业都有自己的主业,主业往往是企业在市场上最基本最稳定的立足点。企业改制

后,原有优势的主业应抓住不放,花力气搞好。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还要不失时机地寻

求新的增长点,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上海复写纸联合公司的主产品复写纸看似并不十分显眼,公司领导却始终作为“看家

产品”紧紧捏在手中,还下功夫开发升级换代的新产品。同时,他们深深意识到,企业要发

展不能死守一、二个传统吃饭产品,必须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

司领导多处奔走,实地考察,经可行性论证后,先后选定在浦东新区建立饮用水公司,还

在江苏、浙江等地投资多种经营项目。

    5.确定市场定位

    一家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在市场上营销产品和提供眼务的能力,取决于它在市场

分析基础上的合理的市场定位:

    “丰裕生煎”原是一家点心店,生意颇兴;一度主营起“三黄鸡”反而生意清淡了。于是再次装潢成流行的火锅酒菜小餐厅,不料生意仍无起色。改制后,职工集思广益,摸清需

求,把自己的企业重新定位于“丰裕生煎”,专营特色生煎馒头与价廉物美的油豆腐线粉

汤。结果一炮打。向,赢得市场。目前,小小“生裕生煎”打开了大局面,不仅在全上海拓

展出15家连锁店,还在与北美客商洽谈,谋划将连锁店开到美国、加拿大去:

    6.体现经营特色

    一般说,改制企业都是小企业,小企业要做出大市面,除了市场定位的正确,要紧的就

是经营特色的发扬。

    东方眼镜公司位于上海淮海路商业街,是国有商业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领头羊:在经营上,它们也发扬了敢为人先的精神,率先推出“名、特、优”的特色经营,受到海峡两岸的新闻媒介多次推介,企业自然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