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改革奋进发展合作经济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李隆铭
来源:研究所

改革奋进发展合作经济

李隆铭

    今年是上海华生化工厂(公司)成立15周年。1982年,我厂开办时,只有三口缸、六根棒、九个人、二干元钱,在一间30平方米破屋里代客加工硝基木器清漆,人们称我们是“3、6、9”起家,经过15年的发展,我厂现有厂房面积近200亩,自有资产10亿,职工580人,生产10个大类油漆,500多个规格品种。1996年完成产品销售15.2亿,实现利税4.3亿,成为全国最大的造漆企业。上海华生化工厂的发展,被上海市经济界、理论界誉为《华生奇迹》。

    我厂发展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创办华生厂,当时主要是解决上海化轻公司职工待业子女问题。1981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室发出42号文件,要求各企业用组办合作社的形式,安排好知青就业。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创办合作社资金要由社员自筹,对企业不能投资。因此,华生厂的建立就不同一般企业组建的惯例。一般企业先有资金办理好工商登记后,再搞经营;而华生厂是先出劳动力代客加工产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再办理工商登记,然后搞生产经营。

    上海化轻公司共有160名职工待业子女,当时我们一无所有,一下子就将160名知青组织起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来。第一步我们先组织9名知青,筹了二干元钱,买了三口缸,六根棒,在效区借了一间30平方米破屋,搞来料加工。小作坊的特点完全靠手工劳动,我们分二个人一口缸,一天搅拌下来手臂酸痛要命,但是效益是高的。一缸料出成品200公斤,12小时不停搅拌可以出一缸,一天三缸产0.6吨,每吨加工费500元,一天有300元收入。就这样在二个月不到时间,积累了1.5万元,用这笔钱去办理工商登记,取名上海华生化工加工厂。之后,我们就从大场迁到漕河泾,租了一幢640平方米仓库。从药厂里买了三台报废的反应锅,装上电动机,由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一下子进来60个知青,产品也由原来硝基木器清漆一个,发展与配套使用有关的虫胶液和香焦水,变成三个品种。有了一点钱,我们就停止加工,自己买料,摘自产自销,每天用劳动车把产品拉到市区和效县推销。这样,我们在漕河泾第一年积累14.8万元利润,第二年发展到102人,积累102万元利润。我们把积累的钱,没有花用,没有分掉,几乎全部用在发展生产上,添设备、买原料,1986年买了一辆装货汽车,结束了我们四年靠劳动车人力运输。1991年我们迁到北新泾新厂才有象样的食堂和办公室,结束了我们长达八年在棚屋里办公和生活的日子。尽管现在客观条件变了,但是我们艰苦创业精神至今保持不变,如倒一桶原料油,倒好后我们仍将油桶倒置,让它滴干净,每一桶至少可避免半公斤浪费,一年下来就成很大的数字。我们包装用的玻璃瓶,如果买新的每只6角5分,而我们回收旧的,清洗复用,每只只有2角,我厂每年要使用100多万只玻璃瓶,又省了一笔开支。我们的财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的,我们经常用这样精神教育职工。1992年我们制作一卷录像带,将当初创办时艰难曲折景象录制下来,每位新进职工到厂,第一堂课就是请他们看录像,要求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现在不少外地单位来我厂参观,包括外国人,都不相信这个厂是二千元起家,但是看了我们艰苦创业的录像,禁不住落下热泪说我们了不起,

    第二个特点,高速度高效益发展。

    我厂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特点是时间长、匀衡性、稳定性大,象一辆汽车始终开在高速公路上,十五年内,每年递增幅度最高为90%,最低为50%,1982年我厂二千元钱起家属上海市最小的企业,现在发展到自有资金l0亿,增长50万倍,这在上海企业发展史上是稀有的。1982年我厂产品销售50万元,1996年上升到15.2亿,增长3040倍,如此高的发展速度,是在没有银行贷款的条件下靠自身的积累发展,这也是少有的。1982年我厂利润为14.5万,1996年上升到3.6亿,增长4140倍。我厂上马快,收效高,保持低投入,高产出。十五年内,我厂实现利税从一万进到一百万,只用一年时间,从一百万进到一千万,只用四年时间,从一千万进到一亿,只用五年时间,从一亿进到五亿,预计也只用五年时间。15年来我厂共上缴国家税收6亿余,成为上海市的利税大户。许多来我厂参观的人说: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华生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狠抓企业发展三个要素

    15年来,我们工作重点始终在抓企业发展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抓技术进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

    我厂初期主要自产自销香焦水、虫胶液,但是这些小产品都不是重复人家的,而是靠搞出自己的特色。一般厂生产的香焦水都是含苯的。苯有毒害性,一个人接近几个小时,白血球会马上显著下降,因此我们靠自己探索,试制成功“无苯香焦水”,很快打开了销路。人家制造的虫胶液都是本色的,颜色发黄;而小青年喜爱家具流行色彩都是浅色的,因此我们适应市场需要,将虫胶脱色,成为无色虫胶液,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经常捕捉市场信息,迅速作出反映。有次看到一份刊物报导,因帮助坦桑尼亚修建铁路而补偿贸易回来的腰果,在广东加工腰果油后严重积压,据科技文献,腰果油可代用桐油造漆。当时每吨桐油市价4千元,而腰果油每吨只卖1千多元。因此我们赶赴广东,一次协议采购500吨,其中先交款提货5吨赶运上海试制。文献虽说明可以造漆,但究竟如何制造则没有任何记载。于是我们迅速组成专家小组,日夜试验,终于不到三个月就试制成功。而且腰果漆具有耐热、耐水等良好性能。人家的家具,一杯开水放上,漆面就留下白色的痕迹;而腰果油漆的家具,一杯开水放上没有丝毫痕迹。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腰果油漆的工厂,而且成本低、性能好,产多少市场就能销多少,一下子成为客户的抢手货。等到人家仿效我们也产腰果油漆时(仅广东一地一下子冒出10多家腰果油漆厂),我们已同交通大学化学系合作,生产树脂类油漆,使产品性能又上新的台阶。

    我们不仅靠自己试验研究,还大胆引进技术。上海家具厂为了改善家具用漆,小规模地自产自用高性能的685树脂漆试验成功。我们得到信息后立即前往协商。我们愿将这项技术成果转让给我们,但是我厂今后生产的685树脂漆必须首先满足上海家具厂的需要,而且作价要低10%,必须5年不变,还要缴纳技术转让费。我们完全满足他们要求,大胆引进这项技术。685树脂漆虽然不是我厂发明,但推广应用有我们的功劳,我们不惜用685来打倒自己的硝基木器漆,从上海一直推销到外地,很快成为我厂的拳头产品。

    1988年我国基本建设下马,工业用漆销路呆滞。但在江浙一带农民掀起造房热、家具热,提出需要性能好的新涂料。我们通过短期的科研攻关,研制成功聚氨酯高级彩色涂料,并且很快将品种颜色发展到43种,由于该涂料漆膜丰满,光泽鲜艳,耐侯性好,保光性长的特点,我厂产品很快地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赢得了广大市场,在全国涂料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厂率先推出了聚氨酯高级彩色涂料,不仅使工厂在市场疲软中脱颖而出,而且使华生厂进入腾飞。

    这几年来,我们已同5个大学和科研单位结成协作关系,在压缩管理人员的同时不断引进和加强科技队伍,并敢于打倒自己的老产品、开发新的品种。仅去年我们开发成功9个新产品,有代表世界涂料新潮流的各种亚光涂料,有注重耐磨的各种水晶地板漆。目前我厂产量中,80%是这几年开发出来的新品种。

    第二个要素,不断研究营销策略,逐渐建成我国销售网络。

    1982年我厂自产自销硝基木器清漆后,就被抛进市场经济的大海。当时一般造漆厂的硝基木器漆,最小的包装至少也要一加仓,居民卖去用不掉。为了适应民用需要,我厂推出半公斤一瓶的小包装,而且每天用劳动车,对本市100多家油漆零售店进行送货上门,还要负责将商品提到商店的货架上摆好。

    1989年我们在沿海省市发展150多家特约经销处,签订协议,明确相互权责,我们予以足够的让利,而且承诺不再销给当地其他商业单位,由他们独家代理。这150多家特约经销处再通过当地5万多家油漆零售店销给消费者。这套销售网络,仅1996年度就为我厂销售了10亿元产品。

    我们在较偏远的省市,直接派人开设自己的分公司。每个分公司我们只派三四名骨干,但要担当着发展一大批销售点的任务。现在设在沈阳,北京、长沙、郑州、成都、南宁、昆明七个分公司,负责对中国内地16个省市的供货,现在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销售网点。

    研究营销策略十分重要,我们在创牌子时提倡自由买卖,大市场要大流通,使《古象》涂料迅速遍销城乡。但是当发展到古象“打”古象、互相落价竞销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组织起一支强大队伍开到全国各地特约经销处,实行统一销价,划地供货对《古象》涂料市场进行整顿。这样一“放”一“收”,放是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收是为了限制市场消极因素的发展。

    现在我厂有一百人在各地搞销售工作,这批销售队伍一般都年轻力壮,肯吃苦耐劳,我们在工作上高要求,在待遇上实行倾斜,在生活上进行关心,成绩突出的在年终给予重奖。

    总之,我们的生产是集中的,而销售辐射全国。目前我厂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市场覆盖率最广的单位。《古象》涂料已经成为全国油漆市场不可缺少的产品,华东地区没有《古象》产品就不成为油漆店,这是我们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

    第三个要素,抓技术装备不断更新,靠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现在的市场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落到实处就是技术装备先进程度的竞争。15年来,我们的生产由土变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达到生产规模效益。我厂同世界上著名的造漆厂比较下来,我厂装备并不比他们差,就单体规模说,我厂的树脂车间、造漆车间不仅国内第一,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的。(当然,他们大都是跨国集团,如荷兰一家造漆公司,在德国、西班牙等地都有工厂,这样加起来的总规模就比我们大了)我厂树脂车间年产量8万吨、造漆车间年产量10万吨。国外一般的造漆厂不生产作为原料的树脂,一般的树脂厂不生产油漆。而我们从树脂到油漆采取连续生产管道化流转,当然我厂成本越来越低了。而且树脂是自己生产,当然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油漆质量。如作同口径比较,我厂造漆成本大约要比国外低20%左右。

    去年上半年,我们又将使用了仅4年的第一期树脂车间几乎全部拆掉,重建第二个现代化车间。这个新车间今年刚刚投产,我们又在改造使用仅3年的东树脂车间实现生产自动化。这样做不仅要实力,更重要是我们认识到生产装备的领先,必须同企业高速发展保持平列。

    合作经济的机制是我厂高速度发展的原动力。

    合作社所有制虽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公有制“国家不包企业,企业不包职工”,企业办得好,国家和职工都有利,企业办得不好,关了门职工就得回家。这样,从华生厂成立第一天开始,企业就伴随风险,存在“危机感”;华生厂有句激励标语,叫“不断前进、永攀高峰”,是合作社企业性质决定我们只能前进,不好后退。所以,即使华生厂现在已经有10亿的积累,我们还是感到有风险、有危机,当然,现在不是面临关门的风险和危机,现在是在市场竞争中怎样保持优势,使企业怎样保持良性循环?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时,因为合作社企业是社员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己管理的经济组织,作为上级领导部门的化轻公司,它与华生厂属于扶办关系。是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这就在客观上为华生厂提供了具有高度自主权。华生厂的这种高度自主权,使华生厂具有高速发展的活力。

    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不仅我们一开始就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始终照企业由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原则办事。具体表现在:

    1.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的制度。社员代表大会是全厂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员代表大家讨论决定。因此我厂社员一般都有一定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少社员能爱厂如家。

    2.在社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主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经营决策和监督管理权力。我厂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共13名,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定期进行改选。其权责相当于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

    3.厂长由社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主持日常的行政和业务经营。每四年改选一次,可连选连任。

    4.实行厂长负责制。但是厂长进行决策时,必须经民主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我们的业务经营只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和地方没有一点计划任务或计划原材料给我们,饭要我们自己从市场上找来吃。吃这吃那、吃多吃少、吃好吃差全靠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过去企业小,银行不会给我们贷款,全部资金只能靠我们自筹。到现在为止,我们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相反我们现在经常有数亿元资金存在银行。人家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80%,而我们资产负债率始终是个“o”。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完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同上级“对口”。我们按照客观需要“因事设人”,决不搞不出效益、反而误事的“因人设事”。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企业由我们自己当家作主,反而自觉地注意自我制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最近,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对我厂进行产权界定,经过审查建厂15年来的财会帐册原始凭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产权界定的政策,正式确认我厂所有者权益,全部资产属于全体劳动群众所有。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正在起草股份合作制方案,把我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过去我厂靠合作经济的机制获得发展,今年我厂仍靠合作经济的机制来进一步获得发展。

改革奋进发展合作经济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李隆铭
  
来源:研究所

改革奋进发展合作经济

李隆铭

    今年是上海华生化工厂(公司)成立15周年。1982年,我厂开办时,只有三口缸、六根棒、九个人、二干元钱,在一间30平方米破屋里代客加工硝基木器清漆,人们称我们是“3、6、9”起家,经过15年的发展,我厂现有厂房面积近200亩,自有资产10亿,职工580人,生产10个大类油漆,500多个规格品种。1996年完成产品销售15.2亿,实现利税4.3亿,成为全国最大的造漆企业。上海华生化工厂的发展,被上海市经济界、理论界誉为《华生奇迹》。

    我厂发展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创办华生厂,当时主要是解决上海化轻公司职工待业子女问题。1981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室发出42号文件,要求各企业用组办合作社的形式,安排好知青就业。市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创办合作社资金要由社员自筹,对企业不能投资。因此,华生厂的建立就不同一般企业组建的惯例。一般企业先有资金办理好工商登记后,再搞经营;而华生厂是先出劳动力代客加工产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再办理工商登记,然后搞生产经营。

    上海化轻公司共有160名职工待业子女,当时我们一无所有,一下子就将160名知青组织起来是不可能的,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来。第一步我们先组织9名知青,筹了二干元钱,买了三口缸,六根棒,在效区借了一间30平方米破屋,搞来料加工。小作坊的特点完全靠手工劳动,我们分二个人一口缸,一天搅拌下来手臂酸痛要命,但是效益是高的。一缸料出成品200公斤,12小时不停搅拌可以出一缸,一天三缸产0.6吨,每吨加工费500元,一天有300元收入。就这样在二个月不到时间,积累了1.5万元,用这笔钱去办理工商登记,取名上海华生化工加工厂。之后,我们就从大场迁到漕河泾,租了一幢640平方米仓库。从药厂里买了三台报废的反应锅,装上电动机,由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一下子进来60个知青,产品也由原来硝基木器清漆一个,发展与配套使用有关的虫胶液和香焦水,变成三个品种。有了一点钱,我们就停止加工,自己买料,摘自产自销,每天用劳动车把产品拉到市区和效县推销。这样,我们在漕河泾第一年积累14.8万元利润,第二年发展到102人,积累102万元利润。我们把积累的钱,没有花用,没有分掉,几乎全部用在发展生产上,添设备、买原料,1986年买了一辆装货汽车,结束了我们四年靠劳动车人力运输。1991年我们迁到北新泾新厂才有象样的食堂和办公室,结束了我们长达八年在棚屋里办公和生活的日子。尽管现在客观条件变了,但是我们艰苦创业精神至今保持不变,如倒一桶原料油,倒好后我们仍将油桶倒置,让它滴干净,每一桶至少可避免半公斤浪费,一年下来就成很大的数字。我们包装用的玻璃瓶,如果买新的每只6角5分,而我们回收旧的,清洗复用,每只只有2角,我厂每年要使用100多万只玻璃瓶,又省了一笔开支。我们的财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的,我们经常用这样精神教育职工。1992年我们制作一卷录像带,将当初创办时艰难曲折景象录制下来,每位新进职工到厂,第一堂课就是请他们看录像,要求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现在不少外地单位来我厂参观,包括外国人,都不相信这个厂是二千元起家,但是看了我们艰苦创业的录像,禁不住落下热泪说我们了不起,

    第二个特点,高速度高效益发展。

    我厂高速度高效益发展的特点是时间长、匀衡性、稳定性大,象一辆汽车始终开在高速公路上,十五年内,每年递增幅度最高为90%,最低为50%,1982年我厂二千元钱起家属上海市最小的企业,现在发展到自有资金l0亿,增长50万倍,这在上海企业发展史上是稀有的。1982年我厂产品销售50万元,1996年上升到15.2亿,增长3040倍,如此高的发展速度,是在没有银行贷款的条件下靠自身的积累发展,这也是少有的。1982年我厂利润为14.5万,1996年上升到3.6亿,增长4140倍。我厂上马快,收效高,保持低投入,高产出。十五年内,我厂实现利税从一万进到一百万,只用一年时间,从一百万进到一千万,只用四年时间,从一千万进到一亿,只用五年时间,从一亿进到五亿,预计也只用五年时间。15年来我厂共上缴国家税收6亿余,成为上海市的利税大户。许多来我厂参观的人说: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华生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狠抓企业发展三个要素

    15年来,我们工作重点始终在抓企业发展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抓技术进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

    我厂初期主要自产自销香焦水、虫胶液,但是这些小产品都不是重复人家的,而是靠搞出自己的特色。一般厂生产的香焦水都是含苯的。苯有毒害性,一个人接近几个小时,白血球会马上显著下降,因此我们靠自己探索,试制成功“无苯香焦水”,很快打开了销路。人家制造的虫胶液都是本色的,颜色发黄;而小青年喜爱家具流行色彩都是浅色的,因此我们适应市场需要,将虫胶脱色,成为无色虫胶液,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经常捕捉市场信息,迅速作出反映。有次看到一份刊物报导,因帮助坦桑尼亚修建铁路而补偿贸易回来的腰果,在广东加工腰果油后严重积压,据科技文献,腰果油可代用桐油造漆。当时每吨桐油市价4千元,而腰果油每吨只卖1千多元。因此我们赶赴广东,一次协议采购500吨,其中先交款提货5吨赶运上海试制。文献虽说明可以造漆,但究竟如何制造则没有任何记载。于是我们迅速组成专家小组,日夜试验,终于不到三个月就试制成功。而且腰果漆具有耐热、耐水等良好性能。人家的家具,一杯开水放上,漆面就留下白色的痕迹;而腰果油漆的家具,一杯开水放上没有丝毫痕迹。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腰果油漆的工厂,而且成本低、性能好,产多少市场就能销多少,一下子成为客户的抢手货。等到人家仿效我们也产腰果油漆时(仅广东一地一下子冒出10多家腰果油漆厂),我们已同交通大学化学系合作,生产树脂类油漆,使产品性能又上新的台阶。

    我们不仅靠自己试验研究,还大胆引进技术。上海家具厂为了改善家具用漆,小规模地自产自用高性能的685树脂漆试验成功。我们得到信息后立即前往协商。我们愿将这项技术成果转让给我们,但是我厂今后生产的685树脂漆必须首先满足上海家具厂的需要,而且作价要低10%,必须5年不变,还要缴纳技术转让费。我们完全满足他们要求,大胆引进这项技术。685树脂漆虽然不是我厂发明,但推广应用有我们的功劳,我们不惜用685来打倒自己的硝基木器漆,从上海一直推销到外地,很快成为我厂的拳头产品。

    1988年我国基本建设下马,工业用漆销路呆滞。但在江浙一带农民掀起造房热、家具热,提出需要性能好的新涂料。我们通过短期的科研攻关,研制成功聚氨酯高级彩色涂料,并且很快将品种颜色发展到43种,由于该涂料漆膜丰满,光泽鲜艳,耐侯性好,保光性长的特点,我厂产品很快地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赢得了广大市场,在全国涂料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厂率先推出了聚氨酯高级彩色涂料,不仅使工厂在市场疲软中脱颖而出,而且使华生厂进入腾飞。

    这几年来,我们已同5个大学和科研单位结成协作关系,在压缩管理人员的同时不断引进和加强科技队伍,并敢于打倒自己的老产品、开发新的品种。仅去年我们开发成功9个新产品,有代表世界涂料新潮流的各种亚光涂料,有注重耐磨的各种水晶地板漆。目前我厂产量中,80%是这几年开发出来的新品种。

    第二个要素,不断研究营销策略,逐渐建成我国销售网络。

    1982年我厂自产自销硝基木器清漆后,就被抛进市场经济的大海。当时一般造漆厂的硝基木器漆,最小的包装至少也要一加仓,居民卖去用不掉。为了适应民用需要,我厂推出半公斤一瓶的小包装,而且每天用劳动车,对本市100多家油漆零售店进行送货上门,还要负责将商品提到商店的货架上摆好。

    1989年我们在沿海省市发展150多家特约经销处,签订协议,明确相互权责,我们予以足够的让利,而且承诺不再销给当地其他商业单位,由他们独家代理。这150多家特约经销处再通过当地5万多家油漆零售店销给消费者。这套销售网络,仅1996年度就为我厂销售了10亿元产品。

    我们在较偏远的省市,直接派人开设自己的分公司。每个分公司我们只派三四名骨干,但要担当着发展一大批销售点的任务。现在设在沈阳,北京、长沙、郑州、成都、南宁、昆明七个分公司,负责对中国内地16个省市的供货,现在除了西藏以外,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销售网点。

    研究营销策略十分重要,我们在创牌子时提倡自由买卖,大市场要大流通,使《古象》涂料迅速遍销城乡。但是当发展到古象“打”古象、互相落价竞销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组织起一支强大队伍开到全国各地特约经销处,实行统一销价,划地供货对《古象》涂料市场进行整顿。这样一“放”一“收”,放是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收是为了限制市场消极因素的发展。

    现在我厂有一百人在各地搞销售工作,这批销售队伍一般都年轻力壮,肯吃苦耐劳,我们在工作上高要求,在待遇上实行倾斜,在生活上进行关心,成绩突出的在年终给予重奖。

    总之,我们的生产是集中的,而销售辐射全国。目前我厂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市场覆盖率最广的单位。《古象》涂料已经成为全国油漆市场不可缺少的产品,华东地区没有《古象》产品就不成为油漆店,这是我们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

    第三个要素,抓技术装备不断更新,靠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现在的市场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竞争,落到实处就是技术装备先进程度的竞争。15年来,我们的生产由土变洋、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达到生产规模效益。我厂同世界上著名的造漆厂比较下来,我厂装备并不比他们差,就单体规模说,我厂的树脂车间、造漆车间不仅国内第一,而且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的。(当然,他们大都是跨国集团,如荷兰一家造漆公司,在德国、西班牙等地都有工厂,这样加起来的总规模就比我们大了)我厂树脂车间年产量8万吨、造漆车间年产量10万吨。国外一般的造漆厂不生产作为原料的树脂,一般的树脂厂不生产油漆。而我们从树脂到油漆采取连续生产管道化流转,当然我厂成本越来越低了。而且树脂是自己生产,当然可以保证最终产品的油漆质量。如作同口径比较,我厂造漆成本大约要比国外低20%左右。

    去年上半年,我们又将使用了仅4年的第一期树脂车间几乎全部拆掉,重建第二个现代化车间。这个新车间今年刚刚投产,我们又在改造使用仅3年的东树脂车间实现生产自动化。这样做不仅要实力,更重要是我们认识到生产装备的领先,必须同企业高速发展保持平列。

    合作经济的机制是我厂高速度发展的原动力。

    合作社所有制虽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公有制“国家不包企业,企业不包职工”,企业办得好,国家和职工都有利,企业办得不好,关了门职工就得回家。这样,从华生厂成立第一天开始,企业就伴随风险,存在“危机感”;华生厂有句激励标语,叫“不断前进、永攀高峰”,是合作社企业性质决定我们只能前进,不好后退。所以,即使华生厂现在已经有10亿的积累,我们还是感到有风险、有危机,当然,现在不是面临关门的风险和危机,现在是在市场竞争中怎样保持优势,使企业怎样保持良性循环?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时,因为合作社企业是社员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己管理的经济组织,作为上级领导部门的化轻公司,它与华生厂属于扶办关系。是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这就在客观上为华生厂提供了具有高度自主权。华生厂的这种高度自主权,使华生厂具有高速发展的活力。

    15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不仅我们一开始就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始终照企业由职工进行民主管理的原则办事。具体表现在:

    1.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的制度。社员代表大会是全厂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社员代表大家讨论决定。因此我厂社员一般都有一定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少社员能爱厂如家。

    2.在社员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主管理委员会行使日常的经营决策和监督管理权力。我厂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共13名,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定期进行改选。其权责相当于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监事会,

    3.厂长由社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主持日常的行政和业务经营。每四年改选一次,可连选连任。

    4.实行厂长负责制。但是厂长进行决策时,必须经民主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我们的业务经营只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国家和地方没有一点计划任务或计划原材料给我们,饭要我们自己从市场上找来吃。吃这吃那、吃多吃少、吃好吃差全靠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过去企业小,银行不会给我们贷款,全部资金只能靠我们自筹。到现在为止,我们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相反我们现在经常有数亿元资金存在银行。人家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80%,而我们资产负债率始终是个“o”。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完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同上级“对口”。我们按照客观需要“因事设人”,决不搞不出效益、反而误事的“因人设事”。

    因为我们是合作社,企业由我们自己当家作主,反而自觉地注意自我制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最近,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对我厂进行产权界定,经过审查建厂15年来的财会帐册原始凭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产权界定的政策,正式确认我厂所有者权益,全部资产属于全体劳动群众所有。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正在起草股份合作制方案,把我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过去我厂靠合作经济的机制获得发展,今年我厂仍靠合作经济的机制来进一步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