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珍谈轻工行业搞活中小企业
中国轻工总会会长于珍最近就轻工行业搞活中小企业问题指出,搞好大的与放活小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轻工中小企业放开搞活总的思路是: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带动发展,以引资为契机加快发展,以统筹规划、总体推进,保证整体发展。通过“三改一加强”,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养一批活力较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灵”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一批多渠道出口创汇企业;淘汰一批产品没销路、扭亏无望的企业。我们必须在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与发展上下大力气。
首先,要改变观念。不争论姓“资”、姓“社”、姓“公”、姓“私”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一些好的做法都是来自实践、由群众创造的。要尊重实践,鼓励探索,总结经验,对新出现的改制形式或经营方式,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比如上海有一批国有小企业由职工出资买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当时就有不同的观点和议论。两年时间过去了,由职工出资买断的上海灯具厂,1995年利润比上年增长了50%;上海羽毛球厂1995年利润比上年惊人地猛增了10倍。事实证明由职工出资买断小型国有企业的尝试是成功的。
第二,要坚持多种形式。小企业千差万别,采取一种模式显然不现实。在选择改制形式、政策等方面,必须实事求是,什么办法能把企业搞活,就采用什么办法。改组、联合、收购、兼并、托管、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职工持股会、租赁、承包、公有民营、中外合资、出售、破产等形式,都可以选用,不能片面追求一种模式。股份合作制在轻工系统企业已试行10多年,各地都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总会总社和各地区制定了一套实施办法,目前推行面大约在7%左右,取得较好效果,应积极扩大推行。
第三,要把握几条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企业改革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最终都要落实在发展生产力、创造效益上。因此,企业改革要同改组、改造相结合,企业改制转机必须加强管理,推动发展。二是在改制过程中,要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要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不管进行什么形式的改革,都必须注意建立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安排好职工生活。四是要充分发
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要选好领导班子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