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
发行时间:1997-06-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
来源:研究所

    编者按  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于3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临安青山湖休闲村召开1997年年会,到会69人。会议内容有:副会长朱驎报告研究会“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和“1996年度经费收支情况及1997年度经费预算”;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副主任杨义勤、处长纪效伶讲解《<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市体改委企业处副处长陈廷龙介绍了本市当前经济情况和主要工作,详细讲解了《关于本市放活小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市社联学会处处长徐绍文、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童华参加会议并讲话。现将研究会工作报告刊登如下:

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

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

    一、1996年工作回顾

    (一)1996年研究会大部分力量用在“上海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上。

    1996年1月初,经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批准,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内贸部、轻工总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六个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经验,交流看法,探讨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会议非常强调城镇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城乡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吴邦国同志给研讨会的信中也指出:“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既要抓好国有企业,发挥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发展集体经济”。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五十年代后期近40年来未曾有过的专门研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高层会议。这次会议给从事集体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

    然而,会议之后,在上海,并未引起我们所期待的热烈反映。

    宣传这次会议,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们于三月下旬在宝钢格安邦宾馆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传达研讨会的情况和精神,同时,通过《上海集体工业》和《简讯》陆续发表了研讨会的主要文件、领导讲话和一些文章、资料,广为宣传。

    我们发觉,尽管我们努力宣传,也只能在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造成一定的氛围,起到一定的提高认识、鼓舞士气的作用;我们意识到,要真能推动上海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使之有一个大的改观,关键在市领导决策层的重视和支持。经过酝酿,我们决定直接写信给徐匡迪市长,汇报国务院六个部门联合召开的研讨会的情况和内容,并建议由市府研究室牵头,会同市经委、市财贸办、市体改委、市劳动局、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等联合召开“上海市城镇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此信于4月25日送市府,当天,徐市长就批示:“同意由市府研究室牵头召开一个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至此,出现了曙光

    为执行徐市长的批示,市府研究室会同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四家组成“上海城镇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城镇集体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课题已基本完成,召开会议的方案也已粗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落实。

    这是上海城镇集体经济多少年来未有的机遇,放过这个机遇,我们将犯不可宽恕的错误。为此,1996年我们花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召开了两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和近l0次小型会议。现在可以说,争取市领导重视集体经济这个目标已基本达到,争取研讨会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课题中提出的重要政策能够实现,是我们目前仍在努力进行的工作。

    1996年其他大的会议活动还有,11月下旬在嘉定区清河宾馆召开的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国家体改委法制处起草的《股份合作企业(草案)》,会议纪要已寄送国家体改委法制处,反映我们的意见。

    (二)1996年进一步充实了宣传、信息工作。

    研究会不同于那些政府研究机构,也不同于协会之类“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它是一个群众性、民间性、学术研究性的群众团体,不可能利用行政权力或“准行政”力量直接为成员单位排难解忧,这是我们的短处;但就因为我们的群众性、民间性、学术性,联系面比较广泛,能够及时掌握集体经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动态,这是研究会的优势。我们尽量利用这个优势,并通过我们的《上海集体工业》期刊和《简讯》尽快地把有关信息传递给会员单位。粗略统计,1996年除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外,单独作为信息发表的就有约70条,如吴邦国副总理的信、李岚清副总理的批语、李铁映同志的讲话、国家经贸委和上海市委对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以及有关部门对技改贷款、财税的政策……,等,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了解大局、明确方向、开展工作。

    1996年的《上海集体工业》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介绍企业和企业家的内容比往年增强,企业和企业主管单位关心的全国和本市的政策信息也增加不少,克服了过去上层管理机构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基层企业需要的内容比较少的缺点,增强了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二、1997年工作打算

    (一)首先,最重要的是协助、配合市府研究室做好市研讨会的组织工作,履行我们在给徐市长信中承诺的义务,尽最大努力把研讨会开好,开成功,为上海集体经济开创新局面起个好头。

    (二)将召开的市研讨会只能是上海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开端,不可能立即解决目前已积累起的问题,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花时间、花力量去逐个调查研究,诸如: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集体小企业“放活”的问题、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集体企业产权界定中的问题、新形势下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问题、集体企业破产问题、集体企业的借贷机制问题、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问题、减轻集体企业负担问题、加强企业管理问题、集体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等,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工作量很大,但必须去做。为此,要组织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有序地进行。近期内拟邀请一些“仁人志士”商量,分工协作。

    (三)进一步“丰富”《上海集体工业》。1997年,对全国来说,香港回归祖国、召开党的十五大,是两件大事,当然要突出宣传,对上海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来说,1997年也会有较多的动作,此外,1997年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工作全面展开,一些政策文件和资料也将利用《上海集体工业》宣传报道,预期今年《上海集体工业》的内容将很丰富。我们将精心编辑,充分发挥这个刊物的作用。

    印发《简讯》很费工、费钱,今年下决心“不惜工本”,充分利用它“迅速及时”的特长。

    (四)理顺关系,拓展研究会的服务范围。上海行政机构的改革,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市属小型企业改变管辖关系,等等,带来了组织机构的较大变化。集体企业原主管部门有的建立联社,有的改为企业公司,有的调整合并,有的被撤销。这就使研究会的成员单位发生变化,有的已不存在,有的需要建立新的关系,因此,理顺研究会的组织体系,就成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对变化了的情况要及时调整,希望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把变化情况告诉研究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各区、县和企业集团的联系,发展团体会员。

    此外,从上海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许多工业企业发展了第三产业,有的工业企业已经改变或将要改变成为第三产业,这样,研究会的服务对象就不能只局限于工业部门,还要向别的领域扩展,由此还可能引出其他方面的调整工作。总之,研究会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

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
发行时间:1997-06-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
  
来源:研究所

    编者按  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于3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临安青山湖休闲村召开1997年年会,到会69人。会议内容有:副会长朱驎报告研究会“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和“1996年度经费收支情况及1997年度经费预算”;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副主任杨义勤、处长纪效伶讲解《<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市体改委企业处副处长陈廷龙介绍了本市当前经济情况和主要工作,详细讲解了《关于本市放活小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市社联学会处处长徐绍文、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处童华参加会议并讲话。现将研究会工作报告刊登如下:

1996年工作回顾与1997年工作打算

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

    一、1996年工作回顾

    (一)1996年研究会大部分力量用在“上海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上。

    1996年1月初,经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批准,国务院研究室、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内贸部、轻工总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六个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经验,交流看法,探讨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会议非常强调城镇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城乡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前途,要大力发展。”吴邦国同志给研讨会的信中也指出:“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既要抓好国有企业,发挥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发展集体经济”。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五十年代后期近40年来未曾有过的专门研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高层会议。这次会议给从事集体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

    然而,会议之后,在上海,并未引起我们所期待的热烈反映。

    宣传这次会议,我们责无旁贷,为此,我们于三月下旬在宝钢格安邦宾馆召开理事会扩大会议,传达研讨会的情况和精神,同时,通过《上海集体工业》和《简讯》陆续发表了研讨会的主要文件、领导讲话和一些文章、资料,广为宣传。

    我们发觉,尽管我们努力宣传,也只能在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造成一定的氛围,起到一定的提高认识、鼓舞士气的作用;我们意识到,要真能推动上海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使之有一个大的改观,关键在市领导决策层的重视和支持。经过酝酿,我们决定直接写信给徐匡迪市长,汇报国务院六个部门联合召开的研讨会的情况和内容,并建议由市府研究室牵头,会同市经委、市财贸办、市体改委、市劳动局、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等联合召开“上海市城镇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此信于4月25日送市府,当天,徐市长就批示:“同意由市府研究室牵头召开一个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至此,出现了曙光

    为执行徐市长的批示,市府研究室会同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上海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四家组成“上海城镇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城镇集体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课题已基本完成,召开会议的方案也已粗定,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落实。

    这是上海城镇集体经济多少年来未有的机遇,放过这个机遇,我们将犯不可宽恕的错误。为此,1996年我们花去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召开了两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和近l0次小型会议。现在可以说,争取市领导重视集体经济这个目标已基本达到,争取研讨会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课题中提出的重要政策能够实现,是我们目前仍在努力进行的工作。

    1996年其他大的会议活动还有,11月下旬在嘉定区清河宾馆召开的理事会扩大会议,讨论国家体改委法制处起草的《股份合作企业(草案)》,会议纪要已寄送国家体改委法制处,反映我们的意见。

    (二)1996年进一步充实了宣传、信息工作。

    研究会不同于那些政府研究机构,也不同于协会之类“半官方”性质的组织,它是一个群众性、民间性、学术研究性的群众团体,不可能利用行政权力或“准行政”力量直接为成员单位排难解忧,这是我们的短处;但就因为我们的群众性、民间性、学术性,联系面比较广泛,能够及时掌握集体经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动态,这是研究会的优势。我们尽量利用这个优势,并通过我们的《上海集体工业》期刊和《简讯》尽快地把有关信息传递给会员单位。粗略统计,1996年除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外,单独作为信息发表的就有约70条,如吴邦国副总理的信、李岚清副总理的批语、李铁映同志的讲话、国家经贸委和上海市委对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以及有关部门对技改贷款、财税的政策……,等,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了解大局、明确方向、开展工作。

    1996年的《上海集体工业》在继续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介绍企业和企业家的内容比往年增强,企业和企业主管单位关心的全国和本市的政策信息也增加不少,克服了过去上层管理机构需要的材料比较多而基层企业需要的内容比较少的缺点,增强了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二、1997年工作打算

    (一)首先,最重要的是协助、配合市府研究室做好市研讨会的组织工作,履行我们在给徐市长信中承诺的义务,尽最大努力把研讨会开好,开成功,为上海集体经济开创新局面起个好头。

    (二)将召开的市研讨会只能是上海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开端,不可能立即解决目前已积累起的问题,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花时间、花力量去逐个调查研究,诸如:上海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集体小企业“放活”的问题、集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集体企业产权界定中的问题、新形势下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问题、集体企业破产问题、集体企业的借贷机制问题、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问题、减轻集体企业负担问题、加强企业管理问题、集体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等,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工作量很大,但必须去做。为此,要组织多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有序地进行。近期内拟邀请一些“仁人志士”商量,分工协作。

    (三)进一步“丰富”《上海集体工业》。1997年,对全国来说,香港回归祖国、召开党的十五大,是两件大事,当然要突出宣传,对上海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来说,1997年也会有较多的动作,此外,1997年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工作全面展开,一些政策文件和资料也将利用《上海集体工业》宣传报道,预期今年《上海集体工业》的内容将很丰富。我们将精心编辑,充分发挥这个刊物的作用。

    印发《简讯》很费工、费钱,今年下决心“不惜工本”,充分利用它“迅速及时”的特长。

    (四)理顺关系,拓展研究会的服务范围。上海行政机构的改革,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市属小型企业改变管辖关系,等等,带来了组织机构的较大变化。集体企业原主管部门有的建立联社,有的改为企业公司,有的调整合并,有的被撤销。这就使研究会的成员单位发生变化,有的已不存在,有的需要建立新的关系,因此,理顺研究会的组织体系,就成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对变化了的情况要及时调整,希望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把变化情况告诉研究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各区、县和企业集团的联系,发展团体会员。

    此外,从上海集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许多工业企业发展了第三产业,有的工业企业已经改变或将要改变成为第三产业,这样,研究会的服务对象就不能只局限于工业部门,还要向别的领域扩展,由此还可能引出其他方面的调整工作。总之,研究会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