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好“大而全” “小而全”顽症
——国家计委主任陈镐华谈结构调整
加快结构调整 具有极为重要的紧迫性
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是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下岗人员增多。这集中暴露了多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作迟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滞后。微观经济活动的困难,有多种原因,需要各方面协同工作,而加快结构调整,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紧迫性。江泽民总书记曾几次指示要把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挥宏观调控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引导作用,帮助部分国有企业克服困难。目前国有企业的亏损额80%以上集中在煤炭、纺织、森工、军工、机械等部门,大部分下岗人员也集中在这些行业。这种情况带有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一般规律,是必然要出现的。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无例外地经历丁这个阶段,我们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这些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富余人员向新部门的转移,才能度过这个阶段,从根本上找到出路。
着力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各个方面努力,首先要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问题。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经济结构,这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老大难”问题。低水平重复,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严重。
其主要表现是:在企业层次上——生产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中间产品自制率高,劳动生产率低。我国机械工业的全能厂约占80%,从毛坯到最终产品.各类工艺一应俱全。这种状况降低了生产效率,加大了生产成本,使国产机电产品无法抗拒进口的冲击。1995年进口投资设备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重高达64%,等于失掉了国内三分之二的机电设备市场。在行业层次上——相互封闭,自我配套,自我服务,自成体系。30万吨合成氨大化肥装置,我国反复引进达3l套之多,这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不顾相关行业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原料行业向加工方面扩展,加工行业向原料生产延伸,割裂了社会生产部门的合理分工,阻碍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在地区层次上——不仅东、中、西部工业结构相似,而且各省的地、县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雷同现象。洗衣机、电冰箱,你生产,我也生产,大家都生产,而且技术档次几乎处于同一水平。这种分散、落后的生产力布局,使各地形不成经济特色,既削弱了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又造成了过度的盲目竞争。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上述现象现在还在重复,还在发展。从各地制定的“九五”计划看,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在30个省<区、市)的“九五”计划中,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22个省,而且都是整车厂。按照各地的计划汇总,2000年要生产汽车570万辆,比“九五”计划纲要的270万辆要超出1.1倍多。类似的现象,在电子、石化、炼油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显然,如果不引起注意,势必形成新一轮规模更大、投资更多的盲目重复建设。
“大而全、小而全”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一种顽症。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本原因是体制上的障碍。一是条块分割,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阻碍了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进行合理配置。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的分析,900家被调查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平均不到50%。二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生产要素不能顺畅地向先进企业和建设项目集聚;落后的企业和建设项目,由于受到种种保护而占用、浪费大量资源。三是在微观经济行为没有建立约束机制的情况下,项目决策者不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盲目追求外延型扩大和完整的生产体系,忽视经济效益。当然,也有建设项目缺乏认真系统的调查研究以及领导机关审批不当的原因,今后,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同各地方、各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尽快地克服这一顽症。
对症下药,把握着力点
为克服这一顽症,我们打算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要结合清理在建项目和分析“九五”计划,坚决杜绝“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的项目。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对1997年新开工项目的审批,一定要严格把关。凡属全国生产能力过剩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项目,一律不再批准建设;对“八五”已经建成和结转的在建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因生产不配套、市场发生变化、工艺落后等原因不能正常投产的项目,要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分别做出新的处理;对规模小、技术落后、先天不足,投产后必然会出现严重亏损的在建项目,要坚决停下来。
其次,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要加快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对重点项目的投资要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严格控制投资概算和合理工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条件,注意量力而行,防止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超前性。
第三,改进和完善投资管理。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规模为标准,合理界定地方的审批权限和重新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大中小型及限额划分标准。
第四,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国家重点行业的生产力布局政策,引导各地区按照自己的条件发展优势产业。要加强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提高产业政策的权威性。
第五,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资产存量进行结构性重组,逐步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要通过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兼并,改善存量分布。要有选择地注入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要通过建立各类成套设备公司,把分散的专业化生产工厂组织起来,提高我国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制造能力。
第六,切实抓好再就业工程,解决好结构调整中下岗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为存量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最后,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信息工作,搞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引导各类投资者的投资活动,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