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实行股份合作制促进民主管理
发行时间:1996-10-20
网站编辑:庄金凤 吴启明
来源:研究所

实行股份合作制促进民主管理

庄金凤  吴启明

近几年,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连续颁发丁4个旨在推进股份合作制的政策文件,促进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至1994年底,全市已有股份合作制企业5939户,职工15万人,股本金总额达32.3亿元,其中联社股3.6亿元,法人股5.4亿元,个人股23.2亿元,其他股0.2亿元,在5939户企业中,老企业改制的有861户,占总户数的14.5%,其中有8户是国有小型企业改制的。这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绝大多数运行正常,经济效益明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较好的实行了民主管理,经营者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职工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一、厂长(经理)的群众观念大大增强。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改制前的厂长(经理)一般都被职工选为新厂长(经理)。这些经营者普遍感到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为什么?因为过去当厂长(经理)主要是对上级部门负责,搞得好受表扬、奖励,搞得不好也可换个单位当领导。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不仅自己出钱入股,更主要的是那么多职工把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入了股,自己工作不搞好,职工投资得不到应有回报,怎么交代,感到压力很大。企业经营状况好的,厂长(经理)日子好过一些;那些缺少拳头产品、经营不稳定的企业经营者,真可谓“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日夜为企业操心。由于厂长(经理)们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对群众负责的观念,在工作上就处处依靠群众,遇事总要商量办,重大问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决定。上海新华化工厂主要生产各种抛光膏,年产量达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0%,10%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和港台地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个厂地处新华路,不符合上海城市建设规划,且场地狭小,无法扩展生产,只能迁出市区,建立新的生产点。迁哪里去?厂领导原想迁往浦东,可享受优惠政策,但感到这是件大事,遂提请职代会讨论。在职代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十分认真,多数人提出迁到青浦去合算。在青浦,新华厂已经兼并一个石粉厂,到青浦去,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厂的基础,也有发展余地,既省钱又省时。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迁往青浦。

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过去开职代会,除了与职工利益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外,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议题,代表们一般只是“听报告、举双手”,并不认真讨论。现在情况不同了,职工们确确实实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拿出了做企业主人的样子。具体表现在;(1)不贪图眼前利益,树立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国有上海灯具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经济效益比较好,按企业章程规定,工资可以多加一些。但当职代会讨论增资方案时,代表们强调的不是多加工资,而是适当增加工资,提高公积金比例,以增强企业后劲。职工自动提出少加工资,这在以往是很少有的。(2)当年合作社的“一厘钱”精神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再现。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中的资产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份,浪费一块材料,损坏一个物件,与每一个职工都有利益关系。这就培育了大家爱护公物,人人注意节约的厂风,使增收节支工作有了内在动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上海灯具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很多周转箱,过去大家不爱护,缺损严重。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大家制订节约挖潜措施,周转箱等都注意保管回笼,辅助物品节约使用,仅企业管理费一项,就从1994年的219万元下降到1995年的186万元,降幅达17.7%。这一年的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4.8%,管理费占销售产值的比例从上年的17.4%,下降为14%,估计全年利润可比上年提高50%。

三、民主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职工投资入股后,要求企业的运行机制高效率,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长江企业发展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职工不仅要求董事会提出资金使用方向,而且对原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如门市部的经营“以包代管”,承包人调离后又不审计;成本核算不到位,帐、卡、物不相符,发料加工写白条,借料不转帐等。职工对企业缺少“拳头”产品深表忧虑,建议要制订新产品开发的措施。群众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已经从一般的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升华为参与企业决策的高度,引起子董事会的重视。于是对原有的120多条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对门市部的经营承包制订了审计制度,建立了新产品研究室和试验工场,从而强化了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加强,促进了企业的廉政建设。在不少股份合作制企业里,领导出差坐飞机,业务招待“开圆台面”常常会碰到职工的监督,提出“少乘飞机”、“少开圆台面”意见。有的单位在业务交往中有正常的“回扣”,职工就提出要加强对“回扣”的管理,促使企业制订了《关于加强“回扣”管理的试行办法》。有的单位本着“合理、必须、不奢侈浪费”的原则,制订了《关于业务活动招待费使用的规定》。也有的单位为了控制管理费用,专门制订了《关于费用报销的有关规定》。上海给水经营公司、长江企业发展公司等单位,还建立了群众对企业经营者廉政、勤政的民主评议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行股份合作制促进民主管理
发行时间:1996-10-20
网站编辑:庄金凤 吴启明
  
来源:研究所

实行股份合作制促进民主管理

庄金凤  吴启明

近几年,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连续颁发丁4个旨在推进股份合作制的政策文件,促进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至1994年底,全市已有股份合作制企业5939户,职工15万人,股本金总额达32.3亿元,其中联社股3.6亿元,法人股5.4亿元,个人股23.2亿元,其他股0.2亿元,在5939户企业中,老企业改制的有861户,占总户数的14.5%,其中有8户是国有小型企业改制的。这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绝大多数运行正常,经济效益明显,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较好的实行了民主管理,经营者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职工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一、厂长(经理)的群众观念大大增强。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改制前的厂长(经理)一般都被职工选为新厂长(经理)。这些经营者普遍感到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自己的担子更重了。为什么?因为过去当厂长(经理)主要是对上级部门负责,搞得好受表扬、奖励,搞得不好也可换个单位当领导。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不仅自己出钱入股,更主要的是那么多职工把多年积蓄下来的钱入了股,自己工作不搞好,职工投资得不到应有回报,怎么交代,感到压力很大。企业经营状况好的,厂长(经理)日子好过一些;那些缺少拳头产品、经营不稳定的企业经营者,真可谓“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日夜为企业操心。由于厂长(经理)们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对群众负责的观念,在工作上就处处依靠群众,遇事总要商量办,重大问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决定。上海新华化工厂主要生产各种抛光膏,年产量达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0%,10%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和港台地区,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个厂地处新华路,不符合上海城市建设规划,且场地狭小,无法扩展生产,只能迁出市区,建立新的生产点。迁哪里去?厂领导原想迁往浦东,可享受优惠政策,但感到这是件大事,遂提请职代会讨论。在职代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十分认真,多数人提出迁到青浦去合算。在青浦,新华厂已经兼并一个石粉厂,到青浦去,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厂的基础,也有发展余地,既省钱又省时。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迁往青浦。

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过去开职代会,除了与职工利益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外,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议题,代表们一般只是“听报告、举双手”,并不认真讨论。现在情况不同了,职工们确确实实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拿出了做企业主人的样子。具体表现在;(1)不贪图眼前利益,树立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国有上海灯具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后,经济效益比较好,按企业章程规定,工资可以多加一些。但当职代会讨论增资方案时,代表们强调的不是多加工资,而是适当增加工资,提高公积金比例,以增强企业后劲。职工自动提出少加工资,这在以往是很少有的。(2)当年合作社的“一厘钱”精神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再现。实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中的资产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份,浪费一块材料,损坏一个物件,与每一个职工都有利益关系。这就培育了大家爱护公物,人人注意节约的厂风,使增收节支工作有了内在动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上海灯具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很多周转箱,过去大家不爱护,缺损严重。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大家制订节约挖潜措施,周转箱等都注意保管回笼,辅助物品节约使用,仅企业管理费一项,就从1994年的219万元下降到1995年的186万元,降幅达17.7%。这一年的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4.8%,管理费占销售产值的比例从上年的17.4%,下降为14%,估计全年利润可比上年提高50%。

三、民主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职工投资入股后,要求企业的运行机制高效率,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长江企业发展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职工不仅要求董事会提出资金使用方向,而且对原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如门市部的经营“以包代管”,承包人调离后又不审计;成本核算不到位,帐、卡、物不相符,发料加工写白条,借料不转帐等。职工对企业缺少“拳头”产品深表忧虑,建议要制订新产品开发的措施。群众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已经从一般的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升华为参与企业决策的高度,引起子董事会的重视。于是对原有的120多条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对门市部的经营承包制订了审计制度,建立了新产品研究室和试验工场,从而强化了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职工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加强,促进了企业的廉政建设。在不少股份合作制企业里,领导出差坐飞机,业务招待“开圆台面”常常会碰到职工的监督,提出“少乘飞机”、“少开圆台面”意见。有的单位在业务交往中有正常的“回扣”,职工就提出要加强对“回扣”的管理,促使企业制订了《关于加强“回扣”管理的试行办法》。有的单位本着“合理、必须、不奢侈浪费”的原则,制订了《关于业务活动招待费使用的规定》。也有的单位为了控制管理费用,专门制订了《关于费用报销的有关规定》。上海给水经营公司、长江企业发展公司等单位,还建立了群众对企业经营者廉政、勤政的民主评议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