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开发两翼齐飞 生产经营同结硕果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生产技术处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是在宝钢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众星拱月”的管理格局中应运而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经过十年的制度创新、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开发总公司从建厂初期基础薄弱、管理落后、产品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发展到今天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各项功能不断完善。目前总公司是宝钢(集团)公司的总后勤部,承担宝钢(集团)公司的饮食供应、房产煤气、职工通勤、医疗卫生、厂容绿化等生活后勤工作;是宝钢(集团)公司的协力本部,为宝钢(集团)公司提供综合性的生产服务、劳务协作;是宝钢(集团)公司的综合利用归口管理部门,处理开发工业废弃物等第二资源;是宝钢(集团)公司集体企业的主管单位,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宝钢(集团)公司富余人员的安置单位和人才输送的蓄水池。
一、服务第一,经营开发为了更好地服务
总公司能不能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搞好优质服务。服务工作搞好了,就能树立新的形象,获得好的信誉,赢得全厂职工的理解和支持。10年来,总公司始终把“服务第一”作为总公司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使“服务第一”的宗旨铭刻在广大职工心中,并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全方位服务:生活服务包括医、食、住、行、绿化、环卫;生产服务有生产配套、市政设施维修、备品备件加工等各个方面,在全厂建立了全方位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点。系列服务:把每个单项服务逐步形成系列服务或全过程服务,尽可能使被服务者感到方便。如总公司为宝钢(集团)公司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做到从采购、制作、入库、发放、洗涤、修补系列化。
特色服务:十年来,各个服务领域形成了一批新的特色服务项目。饮食供应设有特色专窗、特色食品、特色菜肴、回民餐厅,每逢重大节假日,还组织巡回展销,丰富职工的生活。
应急服务:生产一线的紧急需要就是命令,随叫随到。1995年4月,练祁河塌方,严重影响宝钢(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总公司有关处室和建筑维修公司挺身而出,经过几天几夜艰苦奋战,终于制止塌方,转危为安,保证宝钢(集团)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得到宝钢(集团)公司的好评。
同时在生产、生活服务方面有一批项目和指标达到一流水平。
按照“营养、卫生、方便、迅速”的方针,搞好工作餐供应,同时完善就餐、洗浴环境,对一、二期食堂全部进行改造,100%的职工食堂被评为上海市一类卫生食堂。
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电厂的粉煤灰年处理量最高达到95万吨,连续5年实现了处理量大于电厂的产出量,被评为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单位。
各服务性公司本着服务第一,经营开发为了更好地服务的宗旨,在一流服务的前提下,还大力发展“三产”。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主体服务创一流,扩大服务创效益。到目前为止,服务性公司已有49个经营实体,具有车辆修理、建筑工程承包、金属制品、食品制作、卫生清洁用品生产等功能。“三产”的发展,为服务型公司向服务经营型转轨奠定了基础,也为主体服务增加了新的动力和血液,开创了总公司生活服务的新局面。
二、转变经营机制,经济效益实现高速持续发展
总公司是在改革中产生的,只有坚持改革,才能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因此,总公司成立不久,首先抓了经营机制的改革。1988年2月对四个服务性公司实行了经济承包,1988年秋分别同宝山区财政局和总厂签订集体工业企业财政承包协议和生产经营后勤服务合同。在此基础上先后与下属各公司、部、处、室签订3年承包合同,从而形成了新的经营承包体制,走上了以法管理经济的轨道。在承包中,总公司做到:一是加强承包管理,将各项承包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一直包到车间班组,一层包一层,一级保一级。二是由开始的单项承包改为包括各项主要任务在内的综合性承包,改单打一为全面加强企业建设。三是严格区分服务性公司和经营性公司不同职能,科学确定承包原则、内容及指标。四是承包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五是引进竞争机制,推行公开招标。如总公司于1988年3月和1989年5月在总厂范围分别公开招聘宝钢招待所和开宝印刷厂的经营承包者,这两个单位实行承包后,利润均比往年有较大的增长。六是自找压力,增加动力,1990年初与总厂和区财政局签订为期2年的承包合同,除保留上一轮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外,一方面适度提高了承包合同基数,另一方面增加了服务水平升级标准和投诉否决新内容。几年来的承包经营,较好地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妥善处理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大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效益的高速发展。1995年与1986年相比,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58倍,利润总额增长26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5倍,人均创利增长9倍。
三、立足宝钢市场,加大开发力度,发展多元化产业
十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划小核算单位,强调规模效益,增强了为宝钢生产、生活服务的经济实力。从总公司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先后制定了“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小后大,先土后洋”的经营开发方针,坚持二个依靠(依靠宝钢(集团)公司、依靠地方),发挥二个积极性(总公司和二级公司)。特别是1993年10月,总公司编制发展设想,提出具有总公司特色的“三角理论”,即公司发展如同一个三角型,三角型的顶部是高效型企业,中部是发展型企业,底部是基础型企业。投资比例呈倒三角型,即投资重点放在高效型、发展型企业上,逐步控制基础型企业的投资比例。同时认真研究分析总公司必须占领的三个市场和必须拥有的三个原料基地(即依托宝钢市场、开拓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和宝钢原料基地、国内原料基地、国际原料基地),提出三种经营模式(即内协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国际惯例管理的模式),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到1995年底,总公司的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联营企业已发展到210个(其中独资企业101个,占48%;中外合资企业10个,占5%;联营企业69个,占33%;股份合作制企业30个,占14%),从事钢材加工、金属制品、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包装材料、综合利用、饮料食品等18个大类100多个品种的生产。
服务开发也有很大发展。根据总公司发展设想,总公司加大开发力度,开拓宝钢市场。各公司主动承接宝钢(集团)公司生产维修项目。工业公司承接了宝钢(集团)公司一、二期冷热轧、钢管产品的全部包装任务,质量达到IS09000国际标准认证,目前正在筹建宝钢(集团)公司三期冷、热轧包装厂;综合开发公司承接炼钢厂焙烧车间的乙炔站、焚烧炉项目,目前运转正常;建筑维修公司主动承接一、二期空调维修和三期空调的安装及今后的维修任务,连续九年一次开机率100%;其他经营性公司先后承担废乳化液、氧化铁红回收处理以及包装袋加工、小电机、托辊、轮胎修理等任务。总公司还承接宝钢(集团)公司三期五小工程建设,至去年底累计完成投资8078万元,竣工面积28127平方米。
利用宝钢优势,发展多元化产业。宝钢是个大市场,各公司充分利用宝钢的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发展多元化产业。上海宝谊高级模具钢有限公司,利用宝钢的旧探头、钢管顶头,综合利用,深度加工,生产出高质量的高级模具钢,建筑维修公司的上海宝东特种空调厂,利用宝钢的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出国内第一代高温行车空调机,经过半年的运转、考核,性能良好,运转正常,填补了国内高温行车空调机的空白,保证宝钢(集团)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宝丰新型钢板厂于1995年9月开工建设,生产与宝钢(集团)公司钢研所合作研制开发的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减振复合板,于1996年8月试生产;另外,还成功地开发了深冷破碎、高级印刷制品等项目和产品。与新加坡双龙集团、宝山区合资建设的年产60万吨高标号矿渣水泥的宝龙水泥有限公司即将投产。与新加坡、韩国联营的上海宝泰龙水泥制品有限公司1996年2月8日投产,标志总公司的水泥及其制品工业上了一个新水平。这些项目的开发和生产,必将使启。公司产品走上一个新台阶。总公司狠抓标志性项目的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的格安邦宾馆于95年12月18日开张营业,这个集住宿、餐饮、商业、娱乐为一体的高标准建筑,硬件达到三星级水平,为宝钢和宝山区增加了新的服务设施。
配合宝钢(集团)公司三期工程,加快铁力路工业小区建设。为配合宝钢(集团)公司三期建设,总公司接收了三期征地的3800多名新职工,使总公司职工总数剧增到14000多名。为妥善安置征地新职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总公司从1993年开始规划铁力工业小区,到目前为止,整个铁力小区已初具规模,一幢幢新厂房拔地而起,整个小区设有办公楼、包装材料、劳防用品制作、市政、建筑基地,水电等公用设施配套齐全,计划1997年1季度具备使用条件,将为总公司增添新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