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活中小企业 振兴上海轻工
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总裁
范大政
上海轻工业系统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职工人数占总数的70%左右,是上海轻工业的主体。从目前的现状分析,大部分中小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亏损单位量大面广,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情况令人担忧,形势十分严峻。主体不活,大局不定。因此,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对于上海轻工行业来说,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特别的紧迫性。
一、充分认识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中小企业是上海轻工业的主体。根据工业普查资料分析,到去年年底,上海轻工系统791家工业企业中,按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被列入大型企业的仅有75家,其余的716家都是中小企业,占总数的90%以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小企业是我们上海轻工业的主体,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之日,就是我们上海轻工业振兴、发展之时。
其次,轻工业中小企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曾经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发挥了“摇钱树”的作用。国家税制改革以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轻工业现在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虽因经济体制改革、利益分配格局调整,轻工业的盈利向各个方面转移,但仍然保持了较高、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搞活中小企业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轻工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工业品和增进精神文明建设、美化人民生活的文化用品、工艺美术晶。因此,轻工中小企业搞得活不活,直接关系到轻工业生产搞得好不好,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素质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轻工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在吸引外资、发展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上海轻工业系统出口创汇在全市工业系统中占居首位,年出口创汇额占全市工业系统出口创汇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上海轻工业在全市工业系统中,是发展合资企业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较果较好的系统之一。主要由中小企业组建起来的合资企业,不仅已经成为上海轻工业系统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全市合资企业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第五,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的出路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对来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轻工中小企业历来是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只有搞活轻工中小企业,才能继续发挥其安置就业的作用,为社会承担义务,为国家分挑担子,为职工再就业开辟渠道。第六,轻工中小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同处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体之中,两者的搞活互为前提、互成因果。国家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寄希望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振雄风,千方百计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轻工系统从自身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实际出发,就要致力于搞活中小企业。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增强活力,对于我们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完成“四大”经济工作主题,实现跻身“中国五十强、世界五百强”行列的奋斗目标,显得更为迫切和更加重要。
二、认真总结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
企业活力实质上是企业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反映,搞活企业就是要解放企业的生产力。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也不是要求每个企业都活,对于那些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严重资不抵债丧失竞争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就要“关停并转”,直至破产。检验中小企业是否搞活,要看生产是否增长、经济是否发展,产品市场占有率是提高还是下降,经济效益是稳定上升还是滑坡不止,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灵活,企业内在素质是否良好。中小企业有没有活力,要看有没有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开发能力,自我发展的资产增值能力,对人才、对职工的凝聚能力。
按照以上标准来分析上海轻工系统的中小企业队伍现状,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初步放开搞活、具有了一定的活力。这些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具有一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企业的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工艺、技术、装备不断得到更新改造,不断推出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经营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占有率;企业资产不断增值,流动资金、固定资产逐年增加;企业领导班子工作得力,干部、职工队伍思想稳定、积极性高涨。总结这些企业放开搞活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把企业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真正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轨道上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既是上缴国家财政、支援国家建设的贡献,也是企业留利和职工福利的来源。因此,提高经济效益是检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一大批轻工中小企业处于经济效益滑坡不止的困境当中。但是,这些率先放开搞活的中小企业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和生产速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它们通过加强管理、内部挖潜、改进技术、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途径,不仅自我消化了各种减利因素,而且保持了实现税利的稳定提高。这些企业不仅完成子上缴任务,而且企业的留利也逐步增加。企业自主财力越积越多,活力也就越来越足。
其次,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这些企业放开搞活的方法和途径各有千秋,但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完成企业体制改革以后坚持不懈地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尤其是致力于内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彻底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在相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内部却形成了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努力提高企业技术素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技术,体现了一个企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也决定了企业的活力。这些企业都十分注重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工作,力争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技之长”,不断开发出适销市场的新产品,保持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扎扎实实地抓好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管理系统。曾经是全国金属包装行业领头企业的上海日用化学制罐厂一度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去年下半年,这个厂以“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为方向,以搞好企业内部改革、营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为中心,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主体机构精干、主体人员精干、主体产品精干”,逐步形成了技术开发中心、主体产品生产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规划研究中心、人才资源中心等五个中心的集中统一的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原来处于半停工状态,现在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转,企业已经扭亏为盈。
第五,发挥社会主义企业的政治优势,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形成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充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企业都有一个思想解放、作风过硬、工作有力的领导班子,党政协调,配合默契,带领群众,冲锋陷阵。企业培养了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工人群众主人翁地位受到尊重,民主空气浓厚,工人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高涨。
三、以“五个一批”为抓手、股份合作制为重点,全面放开搞活中企业。
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参与竞争。近几年来,已经有一批中小企业在上级指导和自身努力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走向市场。年初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中提出的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五个一批”,就是从近几年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各种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形式来比较,股份合作制是一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切合中小企业实际的比较好的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一是职工普遍增强了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从书记、厂长“要我干”到全厂职工“我要干”,从书记、厂长“管大家”到全厂职工“大家管”;二是明晰了企业产权,理顺了资产关系,有利于政企分开、机制转换;三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有利于公有制经济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在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方案中,我们提出了要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各种方法全面试点。在这里,我就中小企业在改革改制以后如何继续努力增强企业活力,提出五点意见和建议:
第一,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速形成与企业新的经济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改革改制,只是为放开搞活创造了基本条件,不等于就是放开搞活了。要真正放开搞活,还必须做到: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直至每个职工的权责利;二是要“精官简政”,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层次少、效率高、人员精干、运转灵活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管理体制;三是要推行企业领导选举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及干部聘任制,保证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和进入管理队伍;四是要积极推行劳动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和上岗合同制,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要以工效挂钩为前提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正确合理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建立能够充分调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第二,从严治厂,强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一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标准、定额、计量、信息、规章制度、基础教育等等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企业,形成严密的劳动组织纪律和井然有条的生产秩序;二是要学习三资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积极推广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现代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使企业管理跨上新的台阶;三是要积极发展横向联合和经济协作,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参加企业集团或与大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关系,促进专业化协作和集团化经营,依托群体优势,规避市场风险,分享规模效益,形成上海轻工中小企业新的生产力布局和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
第三,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后劲。一是要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逐步改变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档次低、品种少、质量差、价格贱的产品结构,逐步实现档次高、品种多、质量好、附加值高的产品结构,二是要坚持把技术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在争取国家对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政策扶持的同时,更要形成中小企业自身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三是要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多形式实现技术进步,如发展合资合作、通过“三来一补”等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改造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等;四是要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产品的市场信誉。
第四,加强营销工作,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要研究市场,树立强烈的市场观点和竞争意识,开展市场分析和预测,把市场细分化、消费层次细分化,找准企业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市场组合,扩大市场面,提高占有率;二是要讲究策略,发挥企业小、经营灵活的优势,在供货线条、作价方式、广告策划、售后服务等各方面都要作出研究和探索,形成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三是要建立网络,积极地发展工商、工贸联系,依托商业和外贸,形成销售网络,确立稳固的销售对象;四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销售队伍,要舍得把事业心强、懂技术、善经营的骨干力量放到销售岗位上去,一个好的销售员可以救活一家小企业,有了一支吃苦耐劳、转战南北、开拓拼搏的销售队伍,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就有了基础和依托,要对销售队伍实行“特殊政策”,要有奖惩分明、重奖重罚的激励手段。
第五,“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先行单位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不仅在改革之前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改革以后,同样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文化技术素质。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时时、处处都要起带头示范作用。轻工中小企业特别是集体企更要强调民主管理,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工会的作用,培养自己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