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服务为本
为宝钢改革发展作贡献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
1995年是宝钢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投产10年的奋力拚搏,宝钢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业绩,跨入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行列。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开发总公司)作为宝钢的全资子公司和厂办劳服企业,为了宝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企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坚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宝钢创建世界一流相一致
开发总公司是宝钢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晶。服从于改革,服务于改革,一直是贯穿于开发总公司各项工作的主线。生活后勤是开发总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几年来,改革频率最高,力度最大的一个方面。宝钢虽然从组建开始,就宣布不办社会,不搞“大而全”和“小而全”。但是,在现阶段,大量的生活后勤工作,还无法由社会来全部承担。1986年开发总公司成立,接过了改革生活后勤管理体制的重担,走过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分灶吃饭到剥离的艰难历程。
开发总公司成立前,宝钢的医、食、住、行、劳防、环保等后勤工作是由各厂、部,处直接管理。成立之后,我们按照“集中”、“一贯”管理的原则,将它们集中起来,按照专业化分工,实行集中管理。这在八十年代之初,其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随着宝钢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后我们又承接了宝钢辅助部门划转,接管了各厂、部、处管理的职工分房、劳防用品领发等七大类54项后勤总务工作,由开发总公司直接面向全厂职工服务。这项改革的力度之深,在国内冶金系统开创了先例。如今,宝钢的生活后勤已经与主体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这个重担,全部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近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宝钢的改革发展,还对住房、医疗、交通以及疗休养等方面的工作,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改革尝试,从而为宝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内协”管理模式,受到了全国后勤管理协会的重视,得到了冶金部的肯定并被推广。
二、坚持优质服务,与宝钢创建世界一流相适应
服务是开发总公司的根本职责,也是厂办劳服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几年来,我们一直把主办厂当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把依托主体,服务好主体作为开发总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此,确立了“服务第一,经营开发是为了更好服务”的宗旨。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始终以“一流”为标准,不管有利无利都全力以赴做好。特别是在庠拿情况下,做到了随叫随到,不叫也到,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宝钢投产以来,先后发生了甲肝流行、原料码头被外轮撞断、二号高炉鼓风机故障等突发事件,开发总公司每次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赢得了各级领导和职工的信赖。
优良的服务质量来源于严格科学的管理。开发总公司承担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产品包装、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任务都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宝钢的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使每项服务工作都与宝钢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相适应。为了管好职工上下班的交通,制定了交通车早开一分钟否决奖金一万元,现场生产抢修,迟到一分钟扣奖5000元等规定。正是由于严格苛求的管理,每天运行近千个班次的交通车,准点率始终保护在99%以上;管辖的32所食堂全部达到了上海市一类食堂的卫生标准;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4%,人均占有绿地122平方米,超过了世界同类企业的水平,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红十字会、民用建设、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等工作都受到了上海市有关方面的表彰。
三、坚持以大局为重,为宝钢创建世界一流作贡献
安置富余人员是开发总公司又一个重要职能,是近十年,为宝钢改革发展做出贡献最大的一个方面。为了赶超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水平,宝钢作出了每年精减定员2000人的改革决策。与此同时,为了稳定主体厂生产技术骨干队伍的思想,宝钢又决定每年接收安置一定数量的职工家属到宝钢工作,加上九十年代初三期工程扩建,大量征地工也需要安置。在当时,开发总公司自身的困难也很大,人多,人才少;行业多、拳头产品少;成本大、利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但是,我们从宝钢的全局利益出发,无条件地把接收安置的重担挑了起来。我们的做法是:
1.充分运用政策。根据国家对富余人员安置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在当地争取到了“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我们积蓄财力,扩大安置项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自己也制定了离岗待退休、停薪留职等方面的规定,为人员分流广开门路。
2.争取主办厂的支持。对我们安置中的困难,宝钢的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对我们要内部保护,要求凡是开发总公司有能力干的活和有能力管好的项目,都应首先由开发总公司来承担,这为我们扩大宝钢市场的服务领域,增加安置项目创造了条件。
3.辞退合同工和劳务工。以前辅助生产线上一些比较繁重和脏苦累的工作不少是聘用外来劳动力承担的,现在为了安置富余人员,我们全部用自己的职工来顶替。去年,我们还按规定辞退了到期的农民合同工和临时工,共计腾出岗位800多个。
4.开发新的生产项目。我们提出“主体服务创一流,扩大服务创效益”。一方面我们通过扩大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范围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流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项目,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生产项目来安置人员。
5.大力发展三产。我们鼓励在岗职工下海办三产,走自己养活自己的道路。近年来,我们新办三产企业近100个,对消化富余人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开发总公司现有职工1.4万余人,而属于接收安置的富余人员达4000余人,其中残疾职工124人,三期征地工4717人,家属工1775人,安置人数超过了我们自身职工人数的一倍多。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角度来讲,没有开发总公司的分流,就没有宝钢今天的一流。对此,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宝钢的成就象十五的月亮,有我们的一半,也有开发总公司的一半。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为宝钢建设世界一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邓小平同志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劳服企业一定要自强自立,否则光靠讨钱花是过不好日子的。为了增强公司的经济实力,我们把眼睛紧紧地盯住了宝钢的内部市场,通过完善产品包装、生产作业线的劳务协作、生产空调的点检定修等十二个方面一条龙服务来占领宝钢的内部市场。为了改变企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的落后局面,我们在最近几年注重抓了产品结构的调整,集中财力物力搞了一些科技含量高和规模大的项目,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方面转变。投资建造的高级模具钢、深冷破碎和现代化的搅拌站等项目已经投产,年产60万吨高标号水泥的现代化水泥厂也即将建成。现在,又在筹建减震板等高新技术项目,争取在最近几年里,使公司的产品再上一个档次。为了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我们在新加坡、澳大利亚设立了经济贸易公司,组建了十家中外合资企业,在成都、海口、广州和烟台等地投资开辟了跨地区的第三产业,与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的180余家企业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
开发总公司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宝钢改革越是深入,职工的思想就越活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就越大。主辅分离后,开发总公司与宝钢主体厂收入上的差距逐年拉开,尤其是辅助单位划转和富余人员集中安置,又正是宝钢二期工程建成以后,主体厂开始出效益,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逐年提高的时期。加上开发总公司当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不仅富余人员不愿到开发总公司工作,就连我们自己的职工也不安心,认为自己是“三等公民”的自卑情绪也比较严重。我们认识到,开发总公司的稳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宝钢改革的成败,开发总公司稳定了,宝钢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基于这个认识,我们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确保一方平安,作为开发总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了稳定队伍,安定人心,我们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了各种不安定因素,激发了职工“爱宝钢当好主人,爱公司争创一流,爱岗位乐于奉献”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们在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情理结合,推行的“辣乎乎加热乎乎等于乐乎乎”工作法收效很好。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在外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宝钢精干主体,分离辅助,截减定员辅平了道路。
由于我们坚持了“两个文明”一起抓,公司党委被上海市授予党管武装先进企业,两个下级公司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九个班组被命名为上海市红旗班组,七名职工被评为劳动模范,公司连续六届被宝山区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