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作用
许学武
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自1994年4月20日试行运作以来,按照“集中、公开、公正、规范”的要求,加快了各方面的建设,现已初步实现上市企业标准化,委托代理规范化,产权信息网络化,操作手段现代化,产权交易过程程序化。截止12月底的统计,产交所先后发布了9个企业产权出让公告,推出上市转让企业产权1000家,涉及资产总额56亿元,其中本市城乡集体企业产权723家,资产总额26.4亿元,外省市联网推出企业产权277家,资产总额30.2亿元。见证成交的企业产权229家,成交总额5.7亿元,较为扎实地迈出了产权交易可喜的一步。
一、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取得成效
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以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对优化配置存量生产要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方面取得成效。
(一)盘活了存量资产。从已成交229家企业产权来看,大部分是微利、亏损企业,其中86%的资产处于沉淀状态。通过产权有偿转让后,收回了企业的初始投资,盘活了这部分集体所有的存量资产,并吸纳了社会资金,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例如,奉贤头桥冠达染织厂拥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厂房、水、电、气、污水处理设施比较齐全,由于亏损于去年停产歇业,每年需支付借款利息达190万元。该企业产权上市后,通过奉贤产权经纪公司中介,由上海大华纺织用品厂以1338万元收购了这家企业,并安置了200名已经回家的职工。而大华纺织用品厂是上海第一批46家解困企业之一,负债高达7500多万元,充分利用原处黄金地段地产开发优势(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实现脱壳置换,年内归还贷款90%,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下降,企业一下子活了起来。又由于收购的奉贤冠达厂配套设备齐全,将原7000多万元的生产流水线搬入后,再投入2000万元,就能很快投入生产,这样买卖双方都走出了困境。
(二)确保了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成交的企业产权来看,由于采取挂牌上市竞价交易,形成企业产权商品的交易价格,企业成交价总量超过资产评估价。据其中84家成交企业产权统计,账面价6405万元,评估价7407万元,成交价8179万元,高于帐面价27.7%,高于评估价10.4%。
(三)优化配置了存量生产要素,促进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从成交的企业产权来看,原来都属非国有的集体企业性质,产权流动后,以户数统计,继续由集体所有制企业受让的有29家,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商直接受让的16家,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138家,国有和联营企业18家;以成交金额统计,集体企业占20.78%,股份合作制企业占7.5%,国有和联营企业占28.56%,中外合资和外商直接受让占15.14%.私营和个体经济占28.02%。由此可见,产权交易拓宽了集体资产存量在多种产权主体中的流动范围,从而促进了企业产权的重组,为中外投资者开辟了投资的新渠道和快车道。
(四)有利于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省土地。从成交的企业产权来看,它们不新增土地,不新增规模,不新铺摊子,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盘活了房屋建筑66.6万平方米,盘活了土地面积116万平方米,节省了土地1741亩。
(五)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成交的企业产权来看,出让方和受让方都特别重视职工安置这件大事。调查资料表明,由受让方全部或部分留用的有6974人,占全部产权交易涉及职工人数的80%;对未被受让方接纳的职工,一般由出让方以重新安置和发放安置费等办法妥善解决。
(六)有效地防范了私下进行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避免了公有资产的流失。
二、产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大批公有存量资产需要盘活,以提高公有资产的运作效率与效益。根据国家体改委资料,全国国有资产总值3.5万亿元。最近,对10个城市300家企业调查,资产负债率情况最差的是国有资产.300家企业中亏损企业占l/3,而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占38%。据此推算,全国国有资产,至少有1万多亿需要盘活。本市国有资产总量约6042亿元。据14个工业局统计,934家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达332家,亏损面近35.5%,这样从本市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有2000亿元沉淀,凝固化的产权需要在流动中得到“解脱”。上海郊县的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80亿元(不包括土地),也有100多亿元需要盘活。总之,公有资产要在盘活中实现保值增值。
其次,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也迫切需要发展产权市场。从产交所试行运作过程看,产权市场的建立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八个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各县(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并进一步健全乡(镇)、村一级的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二是促进企业加快清产核资,搞清家底,解决虚盈实亏。三是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分离企业社会职能。四是促进以产权为主要纽带的联合兼并,形成企业集团。五是促进企业由实物形态管理,转向价值型管理。六是促进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根本改变,建立市场融资的新关系。七是促进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八是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建设,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
再次,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微观基础建设,也都迫切需要发挥产权市场的作用。
三、发挥产权市场的功能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产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作用,从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运作的情况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劳动力安置问题。目前,尽管出让方与受让方在产权交易中共同协商进行合理安置,但是有些企业因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必须减人;还有些企业因安置职工的费用较高,受让方一时难以解决出让企业的劳动力安置间题,因而迫切需要发展劳动力市场。出让方要从产权转让收入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作为劳动力安置费用,用于待业培训等。同时建设好待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推动企业产权交易。
(二)关于土地政策问题。目前产权转让是在不涉及土地所有权转让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集体企业的上地使用权如何连同企业产权一并转让?企业产权转让后,厂房产权为受让者所有,土地仍属集体所有,对其使用的土地,基准价怎样计算?集体、乡镇企业在产权转让中外商要求有房产证,怎么处置?这都需要有明确、配套的政策规定。
(三)关于资产评估问题。目前对企业资产评估的标准、评估的方法怎样同国际惯例接轨,尤其是无形资产的评估怎样科学合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需要深入研究,制订办法。
(四)关于债权债务处理问题。目前债权债务一般由出让方负责处理,即按实物资产总额,不减负债确定出让价,但也有少数按净资产减除负债确定出让价格。如转让后要全部归还银行贷款,则将制约出让者的积极性。对此,如何在政策上取得银行支持,能否以核销一部分坏帐进行扶持,使其有再投入新项目的可能性,以促进企业产权转让顺利进行。
(五)关于外商收购企业产权问题。产交所试行运作以来,海外不少财团、投资公司到交易所提出收购企业产权,如按照投资程序则需要立项。为了鼓励和吸引外商购买企业产权,建议制订外商收购企业产权的试行办法,将企业产权交易作为特殊商品的进出口交易处理,不要立项。
(六)税收政策问题。对产权转让收入征税,目前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鉴于企业产权整体转让,都属存量资产的流动,而产权的出让方大多是亏损、微利企业,其转让收入大部分用于处理债务和安置职工生活,建议免去新的税额,对原来的税额也应酌情予以减免。对新成立的产权经纪公司,起动投资较多,对其所收手续费、营业税、所得税等,也应实行鼓励和扶持政策.以利产权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