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回顾和设想
俞官潮 林松华
工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从开始到现在已10年有余。实践证明,这种经营方式适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条件,是强化经济责任制、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应当继续坚持。”承包经营责任制从试行到现在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决策措施。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集体工业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目前集体工业企业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处境如何?如何进一步发展?很有追述和探讨的必要。
(一)
1987年开始,国营工业企业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于是承包经营就成为国营工业企业的重大创造。其实不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最早的是广大集体工业企业,是千百万集体企业职工智慧的结晶。早在1979年,在辽宁省二轻系统的金县铸造厂率先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产量和利税都大大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个成功经验,立即引起了二轻主管部门的重视,吸引住了许多处境困难的集体企业,几乎全国各地的二轻集体工业都进行了试点。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后,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全国二轻集体企业中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其推进的特点是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推进,从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推进。到1983年底,全国轻工集体工业企业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已达1万多个,占企业总数的近六分之一。至1985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上海二轻集体工业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从全国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1983年6月抓了17个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试点, 效果显著,同上年相比.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5.4%和21.7%。1984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试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扩大到157户,又取得了明显效果,提前1个月完成了各项承包指标。1985年,确认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种比较好的经营方式,就在所有能够实行这种经营方式的集体企业中推行,结果是产值,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2.34%和14%,利润的增长高于产值的增长。
二轻集体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国营工业企业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在集体工业企业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2年以后,国营工业企业也从原来的利改税进展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从这个角度讲,集体工业企业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
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由于全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承包经营责任制得到政策上的许多优惠,给集体企业的经营承包带来丁一些困难。从上海情况看,国营企业在承包基数的确定上,减去丁近20%的原材料等提价因素。而集体企业则不能享受这个优惠条件,以致集体企业能够实行承包的企业不满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企业无法继续搞承包。在目前的情况下,集体工业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不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要根据集体工业经济的特点,闯出一条新的路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设想是:
1.对约占40%左右的微利企业,采取“先工资,后福利,再积累’的方针,争取渡过难关,寻找转机,依靠全体职工的智慧和积极性,使企业逐步走上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
2.所有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要努力做到“三全”。即全员承包,就是把承包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承包,全方位承包,就是不单是几个经济指标的承包,而要把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各种因素加进去,如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包括在内,使之成为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企业,实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承包,各个环节都要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强化经济核算,求得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3.把承包经营责任制同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结合起来,以承包推动制度建设,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承包任务的完成。现在不少集体工业企业管理混乱,浪费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承包经营责任制要根据“三全”要求,追踪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
承包责任制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
4.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民主意识,适当控制经营者的过高收入。集体工业企业的性质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要强化民主竟识,重大问题一定要同群众商量着办。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和工会的作用,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千斤重担众人挑,只要职工真正当了企业的主人,许多困难都不难克服。而要做到这一点,经营者就必须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经营者的个人收入过高,势必引起群众不满,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在兑现承包合同时,如经营者的收入过高,可以采取“记帐”办法,留下一部分作为后备基金,或者用精神鼓励的办法来替代。所谓经营者收入过高,是指奖金部分超过了职工平均数的3倍。中央的政策规定最多不超过3倍,我们认为一般控制在1—2倍以内为宜。
5.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合同执行情况的审核和监督。主管部门要经常检查督促企业承包合同的执行情况,不能搞年底“总算帐’。这种检查督促,包括了帮助企业解决执行承包合同中的问题,促使合同的圆满完成。同时也包括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防止各种虚假现象。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影响承包指标的完成,尽可能在合同中考虑进去,一般不搞年终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一要从严控制,二要有上有下,不能只搞调低,山于外界因素而带来的企业高效益,也应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