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深化改革迈大步 两个文明结硕果
宝钢建筑维修公司党委
1994年,是我们公司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努力,市场份额有突破,公司产值破亿元,经济效益达新高,精神文明创达标。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抓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上实现新突破
1994年,公司党委把“转变观念换脑子”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和前提,做到调查研究在前,舆论宣传在前,教育引导在前,坚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们通过讲形势、讲任务、讲贡献、引导职工转变观念,紧跟市场经济新形势。一讲形势。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宣传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宣传宝钢改革的新举措和总公司发展战略,引导大家认清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趋势。二讲任务。既讲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又讲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既讲僧多粥少的困难,又讲开拓发展的前景,引导职工朝着目标干,迎着困难上,共创新局面。三讲贡献。鼓励职工振奋精神,人人为公司多创效、多争光作贡献。
通过广泛发动,提高了广大职工市场竞争意识,出现了思想观念上的新突破:一是“等、靠、要”的笃定思想转变为“争、抢、找”的竞争意识;二是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服务为天,市场为地,用户为皇,遵纪守法”成为每个职工行动的座右铭;三是“公司兴旺我兴旺”的强烈责任感已从干部拓展到了广大职工,职工的成本意识大大增强,过去干活不算帐,现在动手又动脑,想方设法降低物耗,节约成本;四是“上班拿工资,干活拿奖金”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多得,低效少得,无效不得”的分配原则深入人心,“自己干,不外委”已成为全体职工的心声和自觉行动。不管工程难度多大、工作多艰苦,只要有效益,坚决自己干,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二、抓深化改革,在转轨换制上实现新突破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向前发展。1994年,我们着重抓了三点:一是抓管理体制改革。我们按照“形成专业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的方针,先后组建了空调、市政、建筑、防腐、机电五个分公司,为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二是抓分配制度的改革。在经营承包方式上将过去的产值和利润相结合的承包改变为以效益为中心的承包,而且承包指标基数明显高于往年,并提出完成公司承包任务,只给80%的工资总额,其余20%由各单位自己去挣。在分配上进一步拉开差距,打破大锅饭,收入按效益确定。单位之间不搞平衡。从而大大激发了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抓领导体制改革,工作重心下移,机关精简高效。在组建分公司时,为加强基层,公司两位副经理下分公司任经理,公司只剩下一个经理和一个书记。对这一举措,起先我们思想有顾虑、有压力。从一年的实践看,只要党政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好基层的作用和机关的参谋作用,工作完全能干好。同时我们还抓了机关的精简,将前几年80多人,压缩到44人。机关精简后,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风气正、干劲足,为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龙头”作用。
三、抓发展思路,在开拓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如何跟上宝钢(集团)公司高效率、高效益的步伐?如何按照总公司发展设想增添后劲,闯新路,求生存,求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本着既要立足眼前,又要着眼长远的原则,规划了近几年公司发展思路。这条发展思路总的指导思想是巩固、占领、拓宽宝钢市场,形成全方位深层次一条龙服务,具体提出了四个一条龙服务、三个拓宽、二个占领、一个打破,简称“四三二一”发展思路。
此后,我们用这个发展思路不断发动、激励广大职工,增添了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公司上下出现了“十个第一”的好势头。(1)第一次把冬末春初的施工淡季变忙季,出现了走向内外市场搞竞争,雁群出巢觅食忙的生动景象;(2)空调分公司大胆甩掉八根拐杖(指原承担空调检修的八个外协单位),第一次独立承担年修任务;(3)第一次冲破空调大型机组不敢自己检修的禁区,圆满完成了能源离心冷冻机等大型检修项目;(4)第一次参与厂外市场竞争,完成了刘行驾驶员培训基地道路的施工;(5)第一次承接宝钢(集团)公司建设工程项目,圆满完成了宝钢三期工程围厂河拓宽、道路、绿篱围墙等年度工程项目;(6)第一次全部由自己制作防台防汛扭工字体这项苦、重、脏、累的工程,而且大部分是由“娘子军”完成的;(7)第一次承接大面积屋面防水工程;(8)第一次承接室内装璜工程和厂区浴室改造;(9)第一次将新产品的开发与主体服务有机地结合,组建了宝新防腐材料有限公司、东宝特种空调机厂、宝淞沥青材料厂,既打破了公司无产品的局面,又为贴紧主体服务,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奠定了基础;(10)第一次突破了产值亿元大关,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四、抓苦练内功,在提高队伍素质上实现新突破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全方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去年,公司整个人才培养工程分四个线块进行:(1)对管理干部,通过举办“学经济、学管理”系统讲座,辅以强化业绩考核、交流经验等办法,拓宽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2)对业务人员,采用内培与外培相结合的办法,先后举办预算员、财会员、劳资员业务培训班,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3)对工人,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一岗多证,一岗多能。各单位还通过岗位练兵与技术比赛办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建筑分公司请上海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突击培训了26名屋面防水技术工,为承接宝钢屋面防水工程打下了基础。(4)对青年干部,大胆起用,压担子,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竞争,施展才华的舞台。此外,我们还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原则,大力推行岗上竞争、竞争上岗。在工人中,我们还试行内部技师制,提高了一批技术过硬、业绩突出的尖子的待遇,并授予荣誉称号。这样在干部和职工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学技术、钻业务、学真本领的良好气氛。
五、抓优质服务,在确保主体上实现新突破
立足宝钢,紧贴主体,当好配角,优质服务是公司的生存之本。1994年,公司在服务的软件上突出一个“高”字,以管理高水平,队伍高素质,促进服务高质量,工作高效率。教育职工牢固树立用户是皇帝的观念,不断强化对主体服务工作的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态度、抢修速度、维修质量上都受到宝钢(集团)公司和生产厂的肯定。空调分公司面对空调数量不断增加、设备逐年老化的困难,把优质服务作为公司生死攸关的一件根本大事,在百年未遇的持续高温中,全体职工响亮地提出“有我在,就保空调转”的口号,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了影响主作业线故障为零的目标,收到宝钢(集团)公司各生产厂表扬信80余封。市政分公司坚持防汛防台抢先抓早,经受了14#、15#、17#台风的考验,连续八年确保了宝钢(集团)公司的安全渡汛。建筑分公司坚持“维修不超过三天,急修当天完成,抢修30分钟到现场”的服务宗旨,较好地完成了厂区办公楼、更衣楼、屋面维修和厂房玻璃的抢配任务。为确保三高炉点火一次成功,我们组织突击力量,日以继夜地完成了道路、路灯、空调等五项维修施工任务。
六、抓党的建设,在提高党组织战斗力上实现新突破
公司党委坚持“党建进工程,工作到现场”,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在适应市场经济、紧贴生产经营中心上形成了“合谋、合拍、合力”的新格局。合谋,即紧贴中心与行政合谋。公司党委积极参与改革举措的决策,做好重大决策前的调查研究,改革措施出台前的舆论引导和方案实施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进行。合拍,即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党员职工思想实际合拍。党内活动不搞不讲实效的“花架子”,坚持以业余、小型、有效为原则,把职工的思想热点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当作党的工作的重点。党委去年开展的“我为公司多创效,我为公司多争光”主题活动,对发动群众,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发挥很大作用。合力,即优势互补,党群和行政职能部门工作合力。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紧紧围绕如何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造舆论、抓典型、创牌子、树信誉,引导职工转变观念,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企业改革。党委和行政组织召开的刘行工程、空调战高温等庆功会,大力宣扬了一批好党员、行业标兵,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合”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之中。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我们着重抓了“三同”:同心,即支部班子团结,党政领导齐心。同议,即重大事宜集体研究,共同决策。同力,即拧成一股劲,抓通力合作。1994年公司之所以两个文明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能够完成那么多、那么大、那么高难度的重点施工和维修任务,之所以能够战胜百年未遇的持续高温,职工精神状态之所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用职工的话讲,就是因为领导走的路对头,党员带好头,群众有劲头。
(沈泉根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