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深化企业改革 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发行时间:1995-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 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编者按: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就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要刊登,供学习。

问:应当怎样认识和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意义?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制度为依托,就难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就必须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实现企业从无人负责到有人负责,从有人负责到有能力负责的转变。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既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问:怎样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含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试点要全面试,不能只试某一句话,其中“政企分开”又是中心环节。概括地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一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二是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的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是指企业建立既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独立经营的有效组织保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体系。现代企业按财产构成有多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制企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形式,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企业形式并存,形成我国的企业制度体系。其中,就企业户数而言,大多数为非公司制企业;就大型骨干企业而言,公司制是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进行公司制改建。要防止把现代企业制度片面理解为股票上市、内部集资,或把企业翻牌为公司。

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具体要解决哪些重点、难点问题?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企业改革主要是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中央和省市分别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同时对现有股份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就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来说,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环节是政企职责分开。试点中政企职责分开的首要问题是理顺产权关系。对国家来说,要实现国家的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能分开;政府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来说,要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确立出资者所有权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要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即国有股的持股机构问题。

2.多数试点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公司法》规定,我国公司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多数试点企业应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具备条件的可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大部分应是多个股东持股的公司,生产特殊产品和属于特定行业的企业,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上市公司只是少数,且需经过严格审批。

实行股东多元化的途径可采取股东换股、投资入股、兼并入股、股权转让、吸收外资股、职工持股和非银行债权转股权等。国家股权在公司中占的份额,应根据产业政策和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股权分散程度确定。一般来说,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国家可以参股;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家必须控股。

3.按照《公司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试点企业要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公司章程确定权责,各司其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进行。已采取公司形式的试点企业,也要按照《公司法》严格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工作后,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体现,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试点企业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根据不同情况搞一些试行办法和暂行条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体制探索新路。

4.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定和增加企业资本金。

试点企业要结合清产核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清理债权债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资产评估(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核定企业资本金,搞好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

从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来说,国家对国有企业尤其是老企业都要建立起增加企业资本金的机制。增加企业自有生产经营资金要坚持企业自补为主,国家在所得税、信贷等政策上给予鼓励。

5.积极解决企业过度负债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通过调整,认真分析企业债务形成的原因,统筹规划,逐步解决。对清产核资中清理出来的企业潜亏、各类资产损失以及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政策性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和确实不合理的债务,经有关部门审核,按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分别处理。按照产业政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偿债能力,可将部分“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扭亏无望的企业,要根据《破产法》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实施破产。要加强对破产的组织领导,防止扭曲政策,搞假破产真逃债,建立起破产预警和控制体系,探索濒临破产企业进行重组的途径。还可选择部分城市或企业,在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债务清理和重组的试点。

另外,在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减轻企业富余人员负担方面,也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深化企业改革 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发行时间:1995-04-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 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编者按: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就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摘要刊登,供学习。

问:应当怎样认识和理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意义?

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制度为依托,就难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就必须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实现企业从无人负责到有人负责,从有人负责到有能力负责的转变。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既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问:怎样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答:现代企业制度包含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试点要全面试,不能只试某一句话,其中“政企分开”又是中心环节。概括地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一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二是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三是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的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是指企业建立既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独立经营的有效组织保障。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体系。现代企业按财产构成有多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情况下,公司制企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形式,与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企业形式并存,形成我国的企业制度体系。其中,就企业户数而言,大多数为非公司制企业;就大型骨干企业而言,公司制是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进行公司制改建。要防止把现代企业制度片面理解为股票上市、内部集资,或把企业翻牌为公司。

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具体要解决哪些重点、难点问题?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企业改革主要是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中央和省市分别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同时对现有股份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进行规范”。就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来说,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理顺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环节是政企职责分开。试点中政企职责分开的首要问题是理顺产权关系。对国家来说,要实现国家的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能分开;政府的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来说,要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确立出资者所有权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要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即国有股的持股机构问题。

2.多数试点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公司法》规定,我国公司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多数试点企业应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具备条件的可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大部分应是多个股东持股的公司,生产特殊产品和属于特定行业的企业,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上市公司只是少数,且需经过严格审批。

实行股东多元化的途径可采取股东换股、投资入股、兼并入股、股权转让、吸收外资股、职工持股和非银行债权转股权等。国家股权在公司中占的份额,应根据产业政策和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股权分散程度确定。一般来说,竞争性行业中的企业,国家可以参股;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家必须控股。

3.按照《公司法》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试点企业要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公司章程确定权责,各司其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进行。已采取公司形式的试点企业,也要按照《公司法》严格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工作后,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体现,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试点企业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根据不同情况搞一些试行办法和暂行条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体制探索新路。

4.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定和增加企业资本金。

试点企业要结合清产核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清理债权债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资产评估(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用量,核定企业资本金,搞好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

从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来说,国家对国有企业尤其是老企业都要建立起增加企业资本金的机制。增加企业自有生产经营资金要坚持企业自补为主,国家在所得税、信贷等政策上给予鼓励。

5.积极解决企业过度负债问题。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通过调整,认真分析企业债务形成的原因,统筹规划,逐步解决。对清产核资中清理出来的企业潜亏、各类资产损失以及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政策性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和确实不合理的债务,经有关部门审核,按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分别处理。按照产业政策、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偿债能力,可将部分“拨改贷”形成的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扭亏无望的企业,要根据《破产法》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实施破产。要加强对破产的组织领导,防止扭曲政策,搞假破产真逃债,建立起破产预警和控制体系,探索濒临破产企业进行重组的途径。还可选择部分城市或企业,在财政、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债务清理和重组的试点。

另外,在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减轻企业富余人员负担方面,也要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