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发行时间:1995-02-20
网站编辑:陈仲平
来源:研究所

现代企业制度

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陈仲平

(一)集体企业必须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既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

集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集体经济是轻工业的半壁江山。1993年轻工集体所有制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的77.8%;产值占41.3%;职工人数(92年)占52.6%;出口额占61%。集体工业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集体企业,就没有市场的丰富多彩,人民生活就很不方便。许多地方的集体经济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地方的经济。有的集体企业因生产大工业产品的配件而起到了大工业基础的作用。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就不能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集体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信息不灵,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不足之处。处在如此重大变革的年代,集体企业要使优势得到发挥以及变劣势为优势,必须改革旧的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着力于创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和集体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必须以历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探索集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着力于转换内部机制

产权是企业取得法人地位的基础,没有法人产权,就不能享有民事权利和负起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态是产权的体现形式,集体企业产权的特殊性,决定其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集体企业产权归属存在着复杂的因素,而产权归属不明确就谈不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些同志说,目前集体企业的状况是“产权都姓公,主人两手空”,这突出反映了集体资产所有者模糊的现实,这是建立产权制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家都感到集体资产界定难。一是存量资产难处理,存量资产属于谁,如何量化,是虚化还是实化,虚化的,能不能带走,能不能继承或转让;二是优惠政策形成的资产归谁,无定论;三是借贷关系和投资关系分不清;四是原始资本与增值资本是什么关系,说不清。解决这些难题,目前既无理论根据,又无政策可依,有些政策虽然有,但政策互相矛盾,有关部门说法不一,难以遵从。这些难题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在条件成熟时,要提出个办法。目前集体资产的界定只有轻工业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制定的《轻工业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的暂行规定》(轻经[1992]69号文)。我认为,既是轻工业部和联社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它不应因轻工部改为总会而使政策失去连续性,这个规章还是应该执行的。至于其中有的规定可能与其他部门的规定不一致,但没有新的规定出台以前,《暂行规定》仍然有效。同时,我还认为处理联社资产增值问题,一是必须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二是既要按“谁投资谁所有”,又要考虑对创造价值者的补偿。对于以往的历史,宜粗不宜细,而对现在的资产必须量化。对联社资产在企业之中,要分清借贷关系还是投资关系。是借贷关系,则联社既无股权又不承担企业盈亏责任;是投资关系的,则应有利共享,险亏共担。处理好产权归属是建立新企业制度首先必须解决而不可回避的问题。

做好资产界定,明确产权归属之后,才可依据产权关系选择企业制度的组织形态,组织形态确定之后,要着力研究内部机制,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激励和制约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为此,我们选择哪一种企业制度,是否先进,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新的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能取胜,信誉好,效益高,就是先进的,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就是现代的,相反就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们的企业,不论已经改制,还是没有改制,都必须抓紧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掌握信息,采用新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并把企业纳入全球化之中。

信息是企业的耳报神,千里眼,没有足够的信息量作为决策的依据,就像盲人骑瞎马,乱碰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认识不清,下功夫不够,这样是不可能兴旺发达的。

技术是竞争的动力,所谓竞争不是在别人产品上的重复,而是要在竞争中总是高人一筹,有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在市场中有自己的地位。二轻工业中目前效益较好的企业,大部分是掌握了高科技新技术的企业。

产品质量则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产量,没有好质量就不会有好声誉。为什么进口名牌产品受欢迎,主要是其产品质量可信赖,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占据重要地位。

尤其必须提到的,许多人一提到小企业,就想到它必然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小企业也应现代化,自动化。我们不能甘居落后或自认不如别人,应该抓紧改变企业面貌,把企业规划到全球经济中去,在经济形势巨变的今天,我们要有这样的眼光和行动,企业才有新的希望。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促使外部环境的改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一个方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建立两个体系(即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三个制度(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构成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一个方针、两个体系、三个制度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言,没有明确的方针,没有开放的市场和宏观调控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不起来的,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已有体会。无论建立哪一形式的企业制度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大家在探索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根据我们集体企业的情况,还必须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征得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我们国家之大,地区差别之明显,企业类型之复杂,不可能一个文件全解决。各地能在当地政府解决的事,要征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发行时间:1995-02-20
网站编辑:陈仲平
  
来源:研究所

现代企业制度

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陈仲平

(一)集体企业必须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既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

集体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集体经济是轻工业的半壁江山。1993年轻工集体所有制企业占轻工企业总数的77.8%;产值占41.3%;职工人数(92年)占52.6%;出口额占61%。集体工业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集体企业,就没有市场的丰富多彩,人民生活就很不方便。许多地方的集体经济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没有集体经济就没有地方的经济。有的集体企业因生产大工业产品的配件而起到了大工业基础的作用。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就不能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集体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它们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它们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信息不灵,人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不足之处。处在如此重大变革的年代,集体企业要使优势得到发挥以及变劣势为优势,必须改革旧的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着力于创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和集体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必须以历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探索集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在于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着力于转换内部机制

产权是企业取得法人地位的基础,没有法人产权,就不能享有民事权利和负起相应的民事责任。企业的组织形态是产权的体现形式,集体企业产权的特殊性,决定其组织形态的多样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集体企业产权归属存在着复杂的因素,而产权归属不明确就谈不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些同志说,目前集体企业的状况是“产权都姓公,主人两手空”,这突出反映了集体资产所有者模糊的现实,这是建立产权制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家都感到集体资产界定难。一是存量资产难处理,存量资产属于谁,如何量化,是虚化还是实化,虚化的,能不能带走,能不能继承或转让;二是优惠政策形成的资产归谁,无定论;三是借贷关系和投资关系分不清;四是原始资本与增值资本是什么关系,说不清。解决这些难题,目前既无理论根据,又无政策可依,有些政策虽然有,但政策互相矛盾,有关部门说法不一,难以遵从。这些难题将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在条件成熟时,要提出个办法。目前集体资产的界定只有轻工业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制定的《轻工业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的暂行规定》(轻经[1992]69号文)。我认为,既是轻工业部和联社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它不应因轻工部改为总会而使政策失去连续性,这个规章还是应该执行的。至于其中有的规定可能与其他部门的规定不一致,但没有新的规定出台以前,《暂行规定》仍然有效。同时,我还认为处理联社资产增值问题,一是必须尊重历史,正视现实;二是既要按“谁投资谁所有”,又要考虑对创造价值者的补偿。对于以往的历史,宜粗不宜细,而对现在的资产必须量化。对联社资产在企业之中,要分清借贷关系还是投资关系。是借贷关系,则联社既无股权又不承担企业盈亏责任;是投资关系的,则应有利共享,险亏共担。处理好产权归属是建立新企业制度首先必须解决而不可回避的问题。

做好资产界定,明确产权归属之后,才可依据产权关系选择企业制度的组织形态,组织形态确定之后,要着力研究内部机制,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激励和制约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为此,我们选择哪一种企业制度,是否先进,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新的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能取胜,信誉好,效益高,就是先进的,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的,就是现代的,相反就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们的企业,不论已经改制,还是没有改制,都必须抓紧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掌握信息,采用新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并把企业纳入全球化之中。

信息是企业的耳报神,千里眼,没有足够的信息量作为决策的依据,就像盲人骑瞎马,乱碰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认识不清,下功夫不够,这样是不可能兴旺发达的。

技术是竞争的动力,所谓竞争不是在别人产品上的重复,而是要在竞争中总是高人一筹,有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在市场中有自己的地位。二轻工业中目前效益较好的企业,大部分是掌握了高科技新技术的企业。

产品质量则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产量,没有好质量就不会有好声誉。为什么进口名牌产品受欢迎,主要是其产品质量可信赖,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占据重要地位。

尤其必须提到的,许多人一提到小企业,就想到它必然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小企业也应现代化,自动化。我们不能甘居落后或自认不如别人,应该抓紧改变企业面貌,把企业规划到全球经济中去,在经济形势巨变的今天,我们要有这样的眼光和行动,企业才有新的希望。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促使外部环境的改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一个方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建立两个体系(即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三个制度(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构成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一个方针、两个体系、三个制度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言,没有明确的方针,没有开放的市场和宏观调控保证,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不起来的,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已有体会。无论建立哪一形式的企业制度都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改善。所以,大家在探索企业制度创新的同时,根据我们集体企业的情况,还必须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征得各方面的协助和支持。我们国家之大,地区差别之明显,企业类型之复杂,不可能一个文件全解决。各地能在当地政府解决的事,要征得当地政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