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轻企业“转制”之我见
许绍毅
二轻集体企业素有参与市场、经营较活的优良传统。但是,随着国营企业机制的转换和乡镇、个体企业的崛起,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使它不得不完善自我,培育出新的机制。本人联系诸暨二轻集体企业的实际,谈点粗浅认识。
二轻集体企业为什么要转换经营机制
转换二轻集体企业经营机制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前几年,我们二轻工业占诸暨市经济的比重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现在是“十分天下难保一”。究其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不分所有制类别,在统一市场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平等竞争,接受市场的检验和选择。乡镇、个体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我们二轻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形成“二国营”模式,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要求。所以,二轻集体企业要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身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从中借鉴其他经济形式的优点,明晰产权,转换机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
二是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需要。改革以来,为了搞活企业,我们沿着“放权、松绑”的思路,先后尝试过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但是效果总不那么理想。之所以这样,问题在于我们采取搞活企业的办法一直是在旧体制的框架内寻找,在主管部门是少管一点还是多管一点上做文章,而没有触及到企业的产权制度、产权问题。照理说二轻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但干部、职工对企业的财产“人人有份,人人又无份”,长期以来产权关系模糊,使经营者和劳动者感受不到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权力,因而产生非主人翁意识,对公有资产的增与损、企业的兴与衰、经营的盈与亏无切肤之感。自然很难避免承包经营责任制中“包盈不包亏,富了和尚穷了庙”的情况发生,集体财产无人过问,资产流失严重,这是二轻集体企业经营机制衰弱的痼疾。所以,我们要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使二轻集体企业产权主体明确,产权主体之间互相制约,产权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互相制约,经营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互相制约,形成这样一种有机的产权制度。
三是健全经营机制的需要。经营机制,是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经营活动的运转方式和生存、发展的机能;是生产、经营、分配等循环过程中的调节机能。而动力机能、自我调节机能、自我制约机能、自我发展机能,是构成企业经营机制的四个重要因素,其中动力机能主宰着其他三个机能。我们二轻集体企业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动力机能脆弱。我认为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动力机能中的原动力。近几年来,由于经营机制的缺陷和高薪的诱惑,二轻集体企业中出现经营能人“跳槽”的现象,负盈不负亏的弊端。由于职工在企业中无产权,有的生产骨干,说走就走,到乡镇、个体企业赚大钱。这种情况,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二轻集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把企业产权所有者与生产经营者由“两张皮”贴成“一张皮”,使产权关系由抽象的集体所有制变成经营者、生产者具体占有的新型关系。这样,企业才能增强动力机能,才能提高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心,自我约束的自觉性,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经营机制从根本上得到全方位的转换。
清产核资明晰产权是转换机制的前提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对企业要“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核实企业法人财产占有量”。因此,对二轻企业的存量资产进行清资评估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从实践看,对资产评估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清理账面资产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诸如房屋、机器做到对图纸、看实物、查凭证;对原辅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流动资产类,做到盘实物、清仓库、对帐目;对专项资产类,清账目、查金额、对银行。二是坚持升有度、降从实的原则,在核实存量的基础上,对企业总资产进行评估。房屋、机器等固定资产类,按照重置价、论成新折算,一般是升值的,但不盲目溢升、适度控制。对流动资产类,参考账面原价、发生额度、发生时间、市场因素,确定现行价值,一般都是贬值的,但不无限报损,做到从实贬值。三是坚持集体资产不受损失的原则,资产评估中,如果固定资产盲目升值和流动资产的虚盈实亏都会使企业遭到损失,要“宁实勿虚”。
二轻企业集体资产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有历史沿革、体制变换、职工入股、联社投资、国家扶持等诸多因素。因此,要十分精确地界定产权也是十分困难的。大致有以下三大块构成:一是联社资金。二轻企业是由手工业合作社演变而来的,而手工业社的原始投入是职工入股和联社投资,职工入股早已如数归还。所以,联社资金是二轻企业的主体。二是企业积累。按二轻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从税后留利中,提取一部分充入生产发展基金,但是多数是微利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三是公有资金。近年来,国家为了扶持集体企业的发展,给予不少技改税前还贷、减免税的优惠,这是国家在企业中的一种产业导向和政策行为,而不是投资行为。所以,形成的这块资金理所当然是应该归属于承担政府二轻企业行政管理的联社公有。多数二轻企业,存在几经工厂撤并、多次机构变革、原始投入模糊、资产增值难算等多种情况,所以,在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下,本着大帐清楚、小帐灵活、宜粗不宜细的精神,确定联社与企业的持股比例,大体上企业占40%联社占60%为宜。
大力推行新型集体企业产权组织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二轻集体企业转制的方向,应该是“控股、投资、经营、管理”,按企业规模大中小、效益好中差,分三种形式进行,建立新型产权制度。
一、强强联合,组建集团。以联社为核心,以重点骨干企业为紧密层,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联社是集体经济联合体,在过去行业管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并积累了可观的联社资金。但是也有其缺陷,只有对企业的“输血”功能,缺乏办实体的“造血”功能。现在,以联社为核心,通过对重点企业的合并或以资金为纽带,建立联社对直接投资企业和重点控股企业的控股管理关系,变联社与企业的“婆媳”关系为经济伙伴关系。联社另一个重点是创办经济实体,增强实力服务。集团组织形式,应该是名符其实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换牌的行政公司;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应该符合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不是行政机构的翻版;在经营指导思想上,应以生产经营兼顾行业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兼搞生产经营;在领导体制上,应该是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这样,联社通过资金纽带,增强与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改制为股份合作企业。二轻集体企业,无论是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点企业,或者是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较优选择。因为它产权清晰、劳资结合、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股份合作制在深层次上较彻底地推进了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从实践来看,由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要把握住二个主要环节:
(一)合理设置股权,合理确定联社股、企业集体股和职工个人股的比例,以保证集体资产增值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股权力度要大。股份合作制企业,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经营者和职工已经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成为持有股份的股东,他们从股份分红的利益出发,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手里所持股份越多,对企业的关心程度越大。所以要尽量发动干部、职工认购现金股,加大股权力度,增强企业吸引力。
三、老厂新办,重组优势。二轻集体企业中,还有一部分小企业,严重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前途渺茫。对这些小企业,通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以现行市价法作价,采取招标、投标,公开拍卖,可以整体拍卖,也可以分割拍卖。拍卖所得首先偿还债务,提留退休职工养老金和职工安置费。让原来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联合经营,使企业获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