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三产的理性选择
发行时间:1995-02-20
网站编辑: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集体事业办公室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三产的理性选择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集体事业办公室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于1992年下半年起已组建了17个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本金为5616万元。这些企业经营状态好,职工主人翁意识强,产权清晰,分配合理,适合于市场竞争的机制。实践证明,安置富余人员,搞好三产,除了产业方向对头外,选择合适的经济制度和经营方式,使企业具有活力并能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而股份合作制恰是最合适的选择。

一、股份合作制使三产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宝钢来看,安置富余人员搞三产,有诸多有利条件,那就是:承担一部分主体厂的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服务手段;可以向服务主体租赁到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些人在专业上还是行家里手。这些优势,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变低效、甚至于闲置状态的生产要素为新的生产力,成为发展三产的有效途径。如交通运输公司的富余人员,组建“宝丰液压工程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均为职工个人入股,其中固定资产60万元。目前企业凝聚力强,职工积极性高,经营良好,效益较高,除养活本公司职工外,一年可获取利润30万元。我们认为,创办三产企业采用股份合作制组织形式,可把分散的资金、劳力、技术、设备由股东以投资或折合股份入股,形成“合力”,实行规模经营;可摆脱“二全民”的集体企业模式,转换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可把企业共同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结合起来,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在企业中,每个劳动者既付出劳动力,实行“按劳取酬”,又是生产资本的所有者,可按个人的出资比例,行使相应的决策权,并获得红利。这样,就真正恢复了集体经济的面目,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股份合作制使企业产权明晰

搞好三产企业一定要产权明晰,只有产权清楚,才能使企业真正具有活力。实行股份合作制,首先要把原有的存量资产界定评估,折合资金入股,建立法人股。同时,发动职工集资入股,建立职工个人股。这样,就使企业的产权明晰化。股份合作企业把集体与私人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通过股份形式组织起来,并用契约形式对企业行为加以规范,建立起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围绕资产增值而运作,使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均得以增值。我们的作法是在企业明确产权的前提下,采取承包方式,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产生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责任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承包者与个人股东的积极性很高,形成同舟共济的整体,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

三、股份合作制使企业分配合理并加速积累与发展

企业的三产,分配上经常会产生矛盾,搞三产的分配多了,主体部门摆不平,分配少了没人愿意干。而股份合作制实行按劳分配和股金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股金分红是股东之间调节利益关系较为有效的做法。主体单位的职工也可以入股,这样既解决了三产资金不足,又使主体职工得到了实惠,减少了矛盾。集体一方(法人股方),大多数通过收取定额上交承包额或股金分红,灵活处理利润分成。个人股东则领取定额工资,计件工资加奖金,并参与股金分红。这样,把企业效益与职工报酬和股东分红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三产企业工资水平一般不超过主体单位,少数管理人员可为平均工资的0.5-3倍,效益好的可采用增配股的方式,使个人得到实惠而又不会产生矛盾,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利。

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效率、利润率比较高。由于产权明确,企业税后的利润除上交款项,多数把大部分做为追加资本,用于扩大企业再生产,以求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吃光用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国有、集体企业资金积累的快,投入再生产的比重大,这样使企业发展较快。如液压工程公司,只投产半年多,就购置了西德的先进设备,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开发了新产品。

四、股份合作制使企业管理方便,经营灵活

三产企业往往因为主体单位管得过多过死,而经营不灵活,活力不大。与此同时,主体单位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经营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而采用股份合作制后,则与主体单位实行资产入股分红或承包经营,这样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则是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管理者拥有机构设置、人事安排、产、供、销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承担企业的民事责任,而主体单位只是为企业出谋划策,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企业的经理具有独立的地位和决策权,使之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不受条条块块束缚,因而经营灵活、效率较高。如新事业发展总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对下属的14个企业实行承包制,由于各自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尽管1993年下半年受到宏观调控的一些影响,但经营情况仍然很好,仅经营部就盈利1000多万元。这些企业没有一个亏损,年底还使离退休干部及生产一线入股的职工分到了15.8%的红利,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产生了社会效益。

五、股份合作制激发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职工向企业投入了一定数量的个人资金,使每个职工都具有了既是投资者,又是劳动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不同于一般的集体企业,说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是虚有。股份合作制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同时也确定了主人的权力,在生产经营管理分配中有选择权、知情权、决策权及监督权。主人的利益也是明确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股金分红的分配形式。劳动报酬同企业经营效益和个人岗位责任、技术高低、劳动实绩挂钩,分红得益同企业效益挂钩,使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实行股份合作制,在企业与职工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结成了“资金共融、利益共享、风险共当”的紧密关系,这必然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城镇集体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可以选择各种组织形式,如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集团等。但是,对中、小型集体企业尤其是三产企业来说,我们认为,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一个非常明智和理性的选择,可以为三产企业注入活力,从而有力推动三产的发展。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三产的理性选择
发行时间:1995-02-20
网站编辑: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集体事业办公室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三产的理性选择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集体事业办公室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于1992年下半年起已组建了17个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本金为5616万元。这些企业经营状态好,职工主人翁意识强,产权清晰,分配合理,适合于市场竞争的机制。实践证明,安置富余人员,搞好三产,除了产业方向对头外,选择合适的经济制度和经营方式,使企业具有活力并能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而股份合作制恰是最合适的选择。

一、股份合作制使三产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宝钢来看,安置富余人员搞三产,有诸多有利条件,那就是:承担一部分主体厂的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服务手段;可以向服务主体租赁到一些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些人在专业上还是行家里手。这些优势,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变低效、甚至于闲置状态的生产要素为新的生产力,成为发展三产的有效途径。如交通运输公司的富余人员,组建“宝丰液压工程公司”,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均为职工个人入股,其中固定资产60万元。目前企业凝聚力强,职工积极性高,经营良好,效益较高,除养活本公司职工外,一年可获取利润30万元。我们认为,创办三产企业采用股份合作制组织形式,可把分散的资金、劳力、技术、设备由股东以投资或折合股份入股,形成“合力”,实行规模经营;可摆脱“二全民”的集体企业模式,转换经营机制,搞活企业;可把企业共同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结合起来,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在企业中,每个劳动者既付出劳动力,实行“按劳取酬”,又是生产资本的所有者,可按个人的出资比例,行使相应的决策权,并获得红利。这样,就真正恢复了集体经济的面目,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股份合作制使企业产权明晰

搞好三产企业一定要产权明晰,只有产权清楚,才能使企业真正具有活力。实行股份合作制,首先要把原有的存量资产界定评估,折合资金入股,建立法人股。同时,发动职工集资入股,建立职工个人股。这样,就使企业的产权明晰化。股份合作企业把集体与私人的资金、实物、技术等生产要素,通过股份形式组织起来,并用契约形式对企业行为加以规范,建立起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围绕资产增值而运作,使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均得以增值。我们的作法是在企业明确产权的前提下,采取承包方式,使经营者和劳动者对企业产生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责任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承包者与个人股东的积极性很高,形成同舟共济的整体,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

三、股份合作制使企业分配合理并加速积累与发展

企业的三产,分配上经常会产生矛盾,搞三产的分配多了,主体部门摆不平,分配少了没人愿意干。而股份合作制实行按劳分配和股金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股金分红是股东之间调节利益关系较为有效的做法。主体单位的职工也可以入股,这样既解决了三产资金不足,又使主体职工得到了实惠,减少了矛盾。集体一方(法人股方),大多数通过收取定额上交承包额或股金分红,灵活处理利润分成。个人股东则领取定额工资,计件工资加奖金,并参与股金分红。这样,把企业效益与职工报酬和股东分红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三产企业工资水平一般不超过主体单位,少数管理人员可为平均工资的0.5-3倍,效益好的可采用增配股的方式,使个人得到实惠而又不会产生矛盾,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利。

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效率、利润率比较高。由于产权明确,企业税后的利润除上交款项,多数把大部分做为追加资本,用于扩大企业再生产,以求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吃光用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比国有、集体企业资金积累的快,投入再生产的比重大,这样使企业发展较快。如液压工程公司,只投产半年多,就购置了西德的先进设备,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开发了新产品。

四、股份合作制使企业管理方便,经营灵活

三产企业往往因为主体单位管得过多过死,而经营不灵活,活力不大。与此同时,主体单位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经营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而采用股份合作制后,则与主体单位实行资产入股分红或承包经营,这样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则是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管理者拥有机构设置、人事安排、产、供、销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承担企业的民事责任,而主体单位只是为企业出谋划策,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企业的经理具有独立的地位和决策权,使之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判断和决策。不受条条块块束缚,因而经营灵活、效率较高。如新事业发展总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后,对下属的14个企业实行承包制,由于各自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经济中奋力拼搏,尽管1993年下半年受到宏观调控的一些影响,但经营情况仍然很好,仅经营部就盈利1000多万元。这些企业没有一个亏损,年底还使离退休干部及生产一线入股的职工分到了15.8%的红利,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产生了社会效益。

五、股份合作制激发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职工向企业投入了一定数量的个人资金,使每个职工都具有了既是投资者,又是劳动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不同于一般的集体企业,说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是虚有。股份合作制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同时也确定了主人的权力,在生产经营管理分配中有选择权、知情权、决策权及监督权。主人的利益也是明确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股金分红的分配形式。劳动报酬同企业经营效益和个人岗位责任、技术高低、劳动实绩挂钩,分红得益同企业效益挂钩,使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发展。实行股份合作制,在企业与职工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结成了“资金共融、利益共享、风险共当”的紧密关系,这必然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城镇集体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可以选择各种组织形式,如股份合作制企业、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企业集团等。但是,对中、小型集体企业尤其是三产企业来说,我们认为,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一个非常明智和理性的选择,可以为三产企业注入活力,从而有力推动三产的发展。